簡體版

第570章 你對朕有怨氣

話說李雲睿走後,李金等人將三百多具尸體擺在路邊,然後花錢從大同府中請來一批百姓,幫忙築京觀,消息傳出去後,很多大同府的百姓,都趕到東勝城看光景。當看到橫尸路邊的三百多具韃靼人後,很多人表示不要錢,也得幫忙築京觀。

山西行都指揮使司、山西承宣布政使司、錦衣衛、內府監軍等各種官方勢力,也紛紛派人前來探查。

這種一下子殺敵幾百人的戰績,尤其是對蒙古人的戰績,絕對是大功。

大功二字絕不是在吹牛,以朱棣為例,一生中有五次北征,第一次北征的戰績不過是「胡虜數人及羊馬輜重」、「虜勢披靡,追奔不十余里」、「虜倉皇渡河,我騎乘之,生擒數人,余皆死」;第二次則比第一次有進步,「斃賊數百人」……

堂堂皇帝帶領幾十萬大軍,靡費之巨,就不說了,出去就殺了數百人,這功績也是讓人醉了。

這些記錄,是時任翰林院檢討金幼孜的親筆所書。金幼孜可不是一般人,建文二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朱棣即位後出任翰林檢討,與解縉同值文淵閣,為太子講學。朱棣歷次北征,金幼孜皆從,亦多次扈從朱棣往來兩京。如果他在敢在朱棣身邊編排朱棣,朱棣能放過他嗎?

所以,李雲睿李雲睿這次絕對是大功。

官方來查探,就是要確認李雲睿有沒有殺良冒功、或者謊報功績。

而此時的李雲睿,非常悲催,又是騎馬、又是坐船,一路風塵僕僕,去金州接上了自己的媳婦梅瑾瑜,然後返回南京。

不過這次李雲睿改了行進路線,再次入天津,沿著京杭大運河走。

歷史上的京杭大運河有兩條,隋朝到宋朝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分兩段,一段向北到北京,稱為北運河,一段向南到到杭州,稱為南運河;元明清則是現有的京杭大運河,從杭州到北京,由元朝開鑿,但明朝建立後,北京的地位下降,大運河開始荒廢,很多地方都淤塞,大船是肯定過不去的。

好在李雲睿換乘了小船,一路上也是磕磕絆絆,終于在四月二十日,到了南京城。

剛到南京城,連家都沒回,就被抓進皇宮了。

武英殿的暖閣中,一臉病懨懨的李雲睿,站在御座之前。

嗯,李雲睿病了,還病得不輕,東勝城之行,除了身體上的累,還見識了一次血腥殺戮,讓李雲睿幼小的心靈收到了極大創傷,再加上來回奔波,李雲睿十五歲的小身板,扛不住了。

好在一路之上,請了名醫調理,加上梅瑾瑜無微不至的照顧,算是康復了過來。

「凡日月所照,皆為明土;江河所至,皆為明臣!犯我大明領土者,雖遠必誅!殺我大明百姓者,雖強必戮!四方諸夷,凡有敢犯大明天威者,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這幾句話,讓人听後,豪氣干雲……」朱棣低著頭批閱奏章,頭也沒抬,淡淡說道。

「呵呵……」李雲睿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說道,「陛下可別這麼說,這些話都是我抄的……」

「抄?從哪里抄?」朱棣听了抬起頭來,看了看李雲睿,好奇地問道。

我說後世的網絡小說,你信嗎?李雲睿心里開始月復誹,但嘴上則說道,「我听說漢宣帝立了一塊定胡碑,上面寫著‘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至,皆為漢臣’;還有西漢名將陳湯北擊匈奴前,給漢元帝的上書,里面有一句‘宜懸頭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我讀四書五經不多,就剽竊過來,修改了一下。不過陛下,後面那幾句,是我自己琢磨出來的。我就覺得京觀上,不放幾句狠話,讓那些蒙古人害怕,以後他們還會肆無忌憚……」

「能殺敵是好事,但築京觀就有傷天和了!」朱棣放下手中的筆,拿出了厚厚地一沓奏折,說道,「這些日子,朝中眾多官員上折彈劾你!」

我尼瑪,這些文官果然是吃飽了沒事干,什麼都要摻和一腳。老子建京觀怎麼了?用你們家地了?還是刨你們家祖墳上的土了?娘希匹的,總有一天老子找機會惡心死你們。

心里月復誹完,李雲睿撓了撓頭,抬頭看著朱棣,說道,「陛下,我覺得應該把上書的這些官員和家人,一起送到東勝城去,讓他們住上個一年半載,然後讓他們談論這事……」

「哦?這是為何?」朱棣從御座上站起來,在暖閣中走了起來,說道。

「我去東勝城時,听留在東勝城的百姓訴苦,蒙古人隔三差五地就到東勝城打草谷,燒殺搶奪,無惡不作;**擄掠,無所不為,百姓們恨不得啖其肉、寢其皮。」李雲睿隨著朱棣的腳步,開始轉動身體,說道,「這些上書的官員,沒有切膚之痛、剜心之苦,無法體諒百姓的苦難!他們總是自認為讀了幾本四書五經,就能幫陛下治理這萬里疆域,其實他們啥也不是!整天除了嘴炮,就是嘴炮。真要把他們放到東勝城,他們會第一個跳出來,請求陛下將東勝衛遷回東勝城……」

「你這是對朕內遷東勝衛有怨氣……」朱棣停下了腳步,扭頭看了看李雲睿。

「沒有,沒有……」李雲睿趕緊搖頭,說道。

朱棣沒說話,死死盯著李雲睿,身上發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李雲睿看著朱棣的表情,頓時覺得身上壓力有些大,神情恍惚了一下,說道,「好吧,陛下慧眼如炬,我是對陛下有一點怨氣,關外那麼多沃土和無數資源,丟了有些可惜……」

「關外有沃土和資源?」朱棣听了之後,皺了皺眉頭。

李雲睿點了點頭,說道,「陛下能否給我一支筆和一張大的宣紙……」

一刻鐘後,李雲睿從地上爬了起來,指著鋪在地上的宣紙說道,「陛下,這是一副大致的世界地圖,這一塊是大明,這一塊是韃靼和瓦剌,這塊是遼東。」

朱棣看著秦睿畫得如狗刨一般的世界地圖,一臉黑線,但听的還很認真。

「韃靼和瓦剌佔有的地盤,看上去都是荒無人煙的草地、戈壁和沙漠,但地底下卻蘊藏著無數的煤炭和鐵、銅、金、銀等金屬;尤其是瓦剌佔領的北部,那里蘊含著無數的石油,如果能佔為己有,那就意味著無數的錢財……」李雲睿繼續給朱棣說道。

瓦剌和韃靼的地盤,就是今天內蒙古、蒙古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位置,妥妥的資源產地,別人不知道,李雲睿門清……

「還有遼東的北面,那里有世界上三大最肥沃的黑土地之一,松遼平原,如果能開發出來,絕對會成為大明的糧倉!」李雲睿繼續說道,「雖然韃靼、瓦剌的地下資源暫時無法利用,但我覺得應該先佔下來,等再過個幾十年,大明的基礎設施好了,人口多了,遷個一、兩千萬的人過去,就能發展起來;至于松遼平原,我認為朝廷應該派駐重兵,然後大規模移民,進行開發……」

「這都是你師父告訴你的?」朱棣听了李雲睿的話,震驚到不行,愣了半晌之後,開口問道。

「是的,陛下!」李雲睿點了點頭,說道,「我師父告訴我,松遼平原的黑土地,非常適合種小麥、永樂薯、稻米這些農作物……」

有個名頭大的師父就是好,該用的時候,就要拿出來用,否則對不起自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