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49章 動力還是缺動力

陳銘在前面帶路,秦睿領著梅瑾瑜跟在陳銘身後。

「小公爺,這艘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總共上下八層,甲板之上四層,甲板之下四層,九桅十二帆,小公爺想從哪層開始看起?」走在前面的陳銘開口問道。

四十四丈相當于150米,十八丈約為60米,李雲睿听了之後,有些咋舌。這船的確夠大了,放在後世很多小國家,也沒有這麼大的船。可現在是明朝,有這樣的戰船卻錯過了大航海時代,真是令人惋惜啊……

「從最下面開始看起吧?」李雲睿想了想,說道。

「好的,小公爺,梅小姐,這邊請!」陳銘听了之後,領著兩人來到了船艙口,從旁邊的一個士兵手里,接過了一盞煤油燈,沿著樓梯走了下來。

煤油燈這種沒太大技術含量的產品,早在去年李雲睿就做了出來,煤化工設備投入生產後,大量的副產品——煤油被生產出來,李雲睿閑來無事就把煤油燈做了出來。

讓李雲睿沒想到的是,煤油的出現,解決他一個很大的煩惱。

重生前,李雲睿生活的時代,要電有電,要燈有燈,一天二十四小時,想家里燈火輝煌,一點沒問題。

然而他投胎在大明,夜里照明,出了蠟燭、火把之外,沒啥其他的照明物了,哦,還有那致人死命的夜明珠,然而點過蠟燭的人,都知道,蠟燭能照明的範圍,極其小。這讓李雲睿非常不適應,他每天晚上要寫點東西、或者閑著無聊看會書,恨不得把整個房間點滿蠟燭,又或者不得不點個火把,但是火把和蠟燭的味道,有時候太嗆人了,這讓李雲睿很郁悶。

煤油燈的出現,解決了李雲睿煩惱,煤油燈的照亮強度至少是蠟燭的五六倍,煤煙還少,于是李雲睿在自己下榻的每個房間,都裝了那麼五六七八盞煤油燈,終于過上了夜如白晝的日子。

剛開始時,煤油產量很少,李雲睿自己用都不夠,就沒打算推廣,後來隨著煤油產量的不斷增加,李雲睿將煤油燈技術扔給了幾個紅顏會會員。

煤油燈一上市,就獲得了非常多擁躉,因為亮度比蠟燭好,還防風,關鍵是油的價格比蠟燭便宜多了,很多富裕人家開始用起來。

至于為啥普通百姓家用不起?道理很簡單,玻璃價格高啊……

船上能用得起,因為那是兵部有錢,船上容易著火,煤油燈外面有玻璃罩,正好能防火。

「陳大哥,這艘船是福船嗎?」李雲睿跟在陳銘後面,邊走邊問道。

寶船、福船這些名字,李雲睿是耳熟能詳,但他不明白其中的區別。

福船,又稱福建船、白艚,是中國古帆船的一種。中國古代有四大類船,分別是黃海的平底沙船,福建的尖底福船,廣東的廣船和浙閩的鳥船。福船以優良的水密艙技術著稱,成為遠洋航海的必備之選。

福船可分為六種型號,每種型號作用不同。

一號二號俱名福船,也叫寶船,勢力雄大,高大如樓,底尖上闊,首尾高昂,兩側有護板,可載人上千,便于沖犁,也就是沖撞敵艦。

三號哨船,又稱草撇船;四號冬船,又稱海滄船。哨船與冬船比福船小,便于攻戰追擊,海滄船吃水七、八尺,風小亦可動。

五號鳥船,六號快船,鳥船與快船又稱開浪船,開浪船又更小,吃水三、四尺,容納三十~五十人,便于哨探。

李雲睿登上的是五千料的一號福船。

听了陳銘的介紹,秦睿才算搞明白,單單一個福船,里面的門道還賊拉拉多。

跟著陳銘來到船艙最底層,李雲睿接著燈光向兩側看了看,一個三人寬的走廊,兩邊有一個個的木門。

「小公爺,這底層的房間是用來放壓艙石的。」陳銘說著,隨手打開了一個木門,「這次因為船上放置了大量的糧草,不需要壓艙石……」

李雲睿拉著梅瑾瑜,走到了門口前,往里看了看,房間內黑漆漆的,非常悶。

讓李雲睿覺得有些奇怪,甲板上是一個個五六十公分搞的格子,于是李雲睿開口問道,「陳大哥,這些格子是干什麼用呢?」

「這些格子是放置壓艙石的,因為海上風高浪急,壓艙石放在船艙內不固定的話,容易滑動,一旦滑動超過一定幅度,船就會傾斜,造成傾覆!」陳銘指著格子說道,「這些格子,每個房間都是相同的。在左邊的房間放置一個壓艙石,就要在右邊對等的位置放置同樣分量的壓艙石;在船首的位置放了壓艙石,那麼對應船尾的位置也要放同等分量的壓艙石!」

「原來如此!果然處處皆學問……」李雲睿听了之後,笑了笑,點了點頭,說道,「陳大哥,為何不放糧食呢如果這一層放糧食,估計能放很多吧?」

「小公爺,你這就不懂了,每艘船的載重都是一定!不是說越多越好,而是合適為主,否則風帆再大也帶不起來。」陳銘笑了笑,說道,「還有,底層臨水,濕氣重,如果放糧食,那麼糧食就會受潮,兵器、瓷器這些東西倒是可以放。」

李雲睿听了之後,恍然大悟。

「如果朝廷要大規模運兵,這里鋪上床板,就可以作為士兵的休息船艙,不過會非常悶……」陳銘緊接著又說道。

「豈止是悶,我覺得呼吸都困難!如果讓我住在這里半天,我就會瘋掉了……」李雲睿聳了聳肩膀說道。

船的最底層,沒有窗戶,空氣不流通,這年頭又沒有換氣扇,非常悶。關鍵還冷,因為底層是泡在水里,水溫很涼。

「呵呵……」陳銘笑了笑,心中開始月復誹起李雲睿來,他是小公爺當然住不慣,但普通士兵沒得選擇,條件再差也得忍著。

但這話也陳銘肯定不能說出口。

「陳大哥,我看這房間和房間中間,似乎有一些空地方,這就是傳說的水密艙吧?」李雲睿又開口問道。

「是的,小公爺,我們叫水密隔倉,工匠采用榫接、縫工藝,做成密不透風的水密隔倉……」陳銘開口說道。

李雲睿听了之後,點了點頭。

而後三人來到了第三層甲板,第三層甲板和最底層不同,不是房間,而是一個個的隔斷。

每個隔斷中,堆著無數的麻袋,里面應該裝的是糧食。

李雲睿估算了一下,每個堆垛大概三米乘三米高兩米,所有堆垛被繩子死死捆住,應該是為了防止行船過程中,堆垛因為波浪晃動,造成糧草散落,那樣會導致福船傾覆。

「小公爺請看,這每個堆垛有糧草一千兩百五十石,每層有四十個堆垛,共計糧草一萬石!」陳銘指著堆垛,給李雲睿介紹道。

一萬石,每石大概200斤,合計就是陳銘算了一下。

「陳大哥,這里間距這麼大,如果堆滿恐怕翻個三四倍都不止吧?為什麼不多放點?」李雲睿指了指隔斷之間的空隙,說道。

「是的,小公爺!」陳銘點了點頭,說道,「還是那個原因,多了,船就動不了了……」

李雲睿听了之後,點了點頭,百噸的重量,靠劃槳根本沒法,只能靠風帆,但風帆受限于船的長度和寬度,以及風力。因此,必須在重量和航速之間,尋找一個平衡。

動力還是缺動力…

李雲睿搖了搖頭,心中感慨,蒸汽機要加油了,否則就算有10萬料的大船,也沒有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