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31章 人心浮動,軍心不穩

「城內的地,都太小了,不合適建造大型的居民區,而且城內的各種管道已經成型,改造起來非常麻煩。」李雲睿聳了聳肩膀,無奈的說道,「你看這塊地方,左邊靠著玄武湖,右邊是鐘山,風景宜人,還沒有諸多限制,我們想怎麼規劃就怎麼規劃,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在城內搞建設,要顧忌的東西太多,就算是搞大規模拆遷,很多東西已經被限制死了,哪有在一片新土地上搞建設,來得規整,來得舒心?

李雲睿引進了很多後世住宅的理念,比如排污、排澇、自來水,預留電力、通訊、熱力的位置,地下要挖很多縱橫交錯的管道。

這些東西,如果在南京城中搞,估計巡城御史能把李雲睿噴死,在城外就自由多了。

還有房子要賣出價錢來,必須讓人覺得物有所值,物超所值,這里靠山面水,負陰抱陽,稍加規劃、整理,再搞點綠化,絕對能驚艷所有人。

玄武湖雖然在南京城外,但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是南京城的外城。

從春秋一直到明清,各朝的都城都采取城郭之制。城郭之制即"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南京城是京城,組成分為宮城、皇城、內城、外城,一共四層城牆結構,一般人口中的南京城是指十三門之內的內城,李景隆開的金川門,就是內城門;在這之外,還有一圈城牆將石灰山、鐘山、玄武湖等地方囊括了進來,比內城大了七八倍。

李雲睿選得這兩千畝地,離太平門只有幾百米,這點路根本不算遠。

所以,對于墨塵的反對,李雲睿直接無視了。

而于墨塵所言,這是一次全新建築方式的試驗場——水泥鋼混結構。李雲睿說了,如果能把這個小區建好,墨家就可以獨霸大明以後的建築行業了,這讓他心動不已。

雖然墨塵在大明工學院中,試驗過兩棟樓房,但都是兩層樓。這次要建的是四層樓,要試驗各種技術,墨塵的壓力還是不小的。

李雲睿最簡單,只是告訴墨塵一些基礎性的知識,比如如何打地基、如何綁鋼筋,如何搭腳手架、如何配置混凝土。至于怎麼做,做成什麼樣,那是墨塵和他帶得墨家弟子的事,慢慢模索唄。

四層樓,再怎麼樣,應該不會出太大的風險。

從南京城中,又招了三千民壯,依然是三兩銀子一個月的薪酬,將人交給了墨塵後,李雲睿一頭扎進了大明工學院,蒸汽機的研發到了關鍵階段,李雲睿雖然沒啥手藝,但他有六百年的見識,他要幫研發小組出主意、提供思路。

每天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李雲睿天天泡在蒸汽機研發室中,每天過得很充實。

結果充實了沒幾天,就被朱棣「請」進了皇宮,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是內監帶著金吾衛,直接闖到大明工學院,把他帶走了。

李雲睿突然被金吾衛帶走,這讓很多人感到驚訝,紛紛打听李雲睿是不是犯事了。

被請進皇宮的李雲睿,也是一臉懵逼,想了又想,自己最近除了陰了一把紀綱,好像沒有做什麼錯事啊……

當進入武英殿時,李雲睿看到一群文臣武將怒氣沖沖的看著自己,而朱棣則坐在御案之後,雙目露出精光。

心里有些發虛的李雲睿,給朱棣見禮後就跪在了地下,也沒敢站起來。

「李雲睿!」坐在御案之後的朱棣,看著一臉惶恐的李雲睿,語氣頗為冷淡的說道,「你可知罪?」

「陛下,臣最近一直老老實實呆在大明工學院,足不出戶,不知道罪從何來?」李雲睿趕緊說道。

後世有雲,坦白從寬,牢底坐穿;抗拒從嚴,回家過年。絕對不能被皇帝的一席話,給嚇唬住了,萬一有詐……

「李雲睿,你自己近來做了什麼事?你還不知道嗎?」兵部尚書金忠,站在怒氣沖沖的說道。

李雲睿一听這話,抬頭看了看金忠,心里開始盤算起來,最近做的事沒啥有出格的,和兵部更不搭嘎,為何這老頭一臉恨意?難不成這老頭跟小妾那啥的時候,小妾沒有伺候好?遷怒到自己頭上了?

思索了一小會兒,李雲睿咬了咬嘴唇,說道,「金大人,我最近好像沒做什麼事啊?」

「李雲睿,你說說,你從去年開始,在南京城中招民壯,為什麼給那麼高的月俸?你是何居心?」站在金忠身旁的淇國公丘福開口問道。

「淇國公,您說這話什麼意思?」李雲睿听了丘福說的話,有些懵逼,這年頭,高薪雇人犯法嗎?回想了一下《大明律》,好像沒這條規矩。

《大明律》里確實沒這條規矩,但李雲睿卻不知道,他已經犯了眾怒……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是國人一直以來的一個弱點,如果大家都窮的揭不開鍋,關系會很好,一旦貧富差距拉大,關系就會疏遠或反目成仇。

李雲睿開出一月三兩的月俸,高不高?相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太高了,普通百姓之家,一兩銀子能買一石糧食,夠五口之家吃一個月。

南京城中老百姓眼紅一下也就算了,他們頂多也就是罵幾句,當一個嘴炮。但是,南京城周邊幾十多個衛所的大頭兵也眼紅,那問題就大了……

明朝前期,士兵的軍餉包括兩大類,一是供給軍士全家人的月糧,二是士兵外出參加軍事行動時,發放給軍士本人的行糧。

騎兵(馬軍)的月糧定額是二石,普通軍士的月糧定額是一石,有家室的發放鹽二斤,無家室的發鹽一斤。行糧是沒有定額的,視作戰、操備、修邊、防秋等軍事行動的行程計算支取。

這些軍餉就是明朝衛所兵的餉銀,或以白銀方式,或以實物發放,一直延續到明末為止,折合下來也就是一兩白銀而已。

但就是這個待遇,在明初都成了香餑餑,人人爭著當兵吃糧,為啥?當個民戶種地,雖說賦稅低,但遇到天災,就得賣兒蠰女,就得食不果月復;當軍戶就是吃皇糧,哪怕也要軍屯,也要種地,遇上天災也不能擔心餓肚皮,因為軍隊會發餉,朝廷為了穩定軍心,無論怎樣都不可能讓軍隊餓著,一旦軍隊餓了,引起嘩變,那就是天大的麻煩。

李雲睿不按常理出牌,從一開始招人,紅顏會的服務人員就是三兩銀子起,一直到最新一批人,招了將近一萬三、四千人了,三兩成了標配。

這個事情傳到衛所的士兵耳中,他們心里就不是滋味了……

李雲睿每招一次人,士兵們就受一次地基,每招一次人,就受一次打擊。

現在,各個衛所人心浮動,軍心不穩……

丘福身為淇國公,五軍都督府中軍左都督,自然不能任由事情發展下去,所以才拉了很多文臣武將,一起來找朱棣研討對策,研討了好久,也沒想出個對策來。

可以肯定一點,給士兵漲月俸是不可能的,大明有兩百萬士兵,基數太大了,如果貿然漲工資,哪怕一個月漲半兩,朝廷一年也要增加六百萬兩的開支……

永樂二年,整個朝廷收上來的稅糧,3187萬石,課鈔800萬錠,屯田子粒1200萬石,折合成白銀,總共五千多萬兩。

朝廷光是發兵餉,就用去了一半,剩下的還要給宗室、勛貴、朝臣、地方官吏發俸祿,還要支應各種天災、各種賞賜,還要攢點糧食,為征戰做準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