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15章 拜楊憲和夏煜兩人所賜

這世上沒有後悔藥,現在已經是必死之局。

紀綱已經準備束手待斃,唯有一事不甘心,那就是至今他還沒明白,到底是誰想搞死自己。他懷疑過李雲睿,但又排除了李雲睿的嫌疑。

原因很簡單,自己死了,對李雲睿毫無益處。

從陰謀論的角度上看,誰得利最多,誰就是幕後黑手。如果自己死了,錦衣衛指揮使的位子,輪不到李雲睿。

從恩仇方面上看,自己和李雲睿往日無怨近日無仇,李雲睿沒有搞自己的動力。

從投入產出上看,自己只是問紅顏會會員幾十萬貫,而李雲睿卻拿出兩千萬貫來,明顯不是針對自己!

站在紀綱的角度,這些分析都成立,也都合乎情理。

但站在李雲睿的角度,動紅顏會就是刨李家祖墳,絕不能容忍。龍有逆鱗,紅顏會就是李雲睿的逆鱗。

紀綱怎麼考慮,李雲睿管不著,也懶得管,他只是把該放得消息放出去,剩下的有人操心,有人會出面。

果不其然,隨著《百官行述》這個詞在南京城的傳播,很多官員開始惴惴不安起來。

何為行述?謂生平概略、履歷。

明眼人一听這個名字,就知道《百官行述》里會記錄些什麼。

于是乎,各種勢力開始听過不同渠道打听這本書的下落。

首當其沖的是身處大獄中的紀綱,結果紀綱對于任何人的盤問,都是閉口不言。

其次就是錦衣衛鎮撫使,因為李雲睿沒有透露是南鎮撫司的鎮撫使,還是北鎮撫司的鎮撫使,所以封三和陳成都成為各種勢力追索對象。

封三,因為根本沒接觸過《百官行述》,並不知道其中利害關系,所以還是大搖大擺招搖過市;而陳成則不同了,從大獄里出來之後,他就納影潛行,藏了起來。

小年後的三天,南京城中很熱鬧,南鎮撫司鎮撫使封三失蹤了一天後,被人扒光了扔在大街上,差點凍死。而北鎮撫司鎮撫使陳成,音訊全無,錦衣衛內部陷入一團混亂。

就在這時,朱棣下旨,命夏煜暫代錦衣衛指揮使。

但對于如何處置紀綱,並沒有任何提及,這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李雲睿知道夏煜當了錦衣衛指揮使後,差點掀翻了桌子,指著皇城的方向,破口大罵,「娘的,送了個瘟神,來了個仇家!老子的命,怎麼這麼苦?朱老四,你故意的吧?」

夏煜,這個人歷史上沒多大名氣,相關記錄很少,大都在犄角旮旯中。

穿越而來的李雲睿印象中,也沒有這個人。

但在李家暗衛的黑名單上,夏煜是派前三的危險人物,可以這麼說,夏煜是開創錦衣衛的鼻祖之一,是李家最早的仇人!

在錦衣衛沒成立之前,朱元璋為了掌握手下官員、將領的所作所為,特設一批特務人員,稱作檢校,主要由他的親信文官、武將、乃至和尚擔任。當時最著名的檢校有高見賢、凌銳、楊憲、吳印、華克勤等人。

這些檢校無處不在,酒肆、青樓、私宅,遍布他們的影子。街頭巷尾的奇聞趣事,官吏嫖妓玩牌、吟詩作畫、請客送禮,乃至夫妻間爭吵,都是他們探听的範圍,效率之高,恐怕連前蘇聯的「克格勃」,美國的「中情局」,也只能望其項背。

檢校只是密探性質,並無捕訊之權。後來,檢校轉為內廷拱衛司,拱衛司變成親軍都衛司和儀鸞司,在洪武十五年,改為錦衣衛集,偵探、拘捕、刑訊一體,賦予專門巡察、緝捕、審訊政治要犯之權,下設鎮撫司,辦案可越過司法部門。

可以這麼說,檢校就是錦衣衛的爺爺。

夏煜就是檢校中的佼佼者,赫赫有名,夏煜擅長搏擊、刺探之術,殺人如麻。

初代檢校大都死的比較慘,唯獨夏煜善終,不得不說夏煜的手腕之厲害。在真實的歷史上,夏煜就是紀綱的接任者,不過接任不到一年時間,就翹辮子了,所以史書中看不到這個人的身影。

夏煜之所以上了李家的黑名單,是因為李文忠在世時,夏煜等人長期監視過李文忠,還向朱元璋打了無數的小報告……

李文忠的歷史我們前面說過了,剛出道時就被朱元璋認成了養子,改名朱文忠,然後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絕對是大明排名前三的將領,手底下聚集了一大票心月復將領。

更關鍵的是李文忠能文能武,有人贊譽「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測其際。其臨陣踔厲歷風發,遇大敵益壯。頗好學問,常師事金華範祖干、胡翰,通曉經義,為詩歌雄駿可觀!」

朱元璋在沒發家時,李文忠當然是越厲害越好,越能打越好,可以幫朱元璋搶錢、搶糧、搶地盤。但朱元璋打下南京城,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後,考慮的問題,就不單單是屬下能不能打了,他還要考慮江山社稷、帝位傳承等問題。太過優秀的「朱」文忠就被朱元璋所忌憚。

至正二十二年起,李文忠奉命開始平定江南,朱元璋便在李文忠身邊安插了兩個檢校︰夏煜和楊憲。

表現上,夏煜和楊憲是幫李文忠處理文書、管理書信,實際上兩人就是專門監視李文忠的一舉一動,然後寫成報告交給朱元璋。

楊憲和夏煜兩人,沒少在朱元璋面前抹黑李文忠,什麼結黨營私、培植勢力、任用文人等屎盆子,時不時地扣到李文忠頭上,導致朱元璋數次降罪李文忠,若不是馬皇後從中勸阻,李文忠就會被排擠出大明核心圈層。

其實這事也怪朱元璋本人,當時李文忠投靠朱元璋時,朱元璋還沒孩子,朱元璋頭腦一熱,就認了李文忠當養子;認了李文忠當養子也沒太大關系,關鍵是朱元璋還給李文忠改了姓氏。

在古代,義子、養子是有區別的。

義子就是一種拉攏人心的手段,義子一般個人能力很優秀,領導為了讓他們盡力辦事,又不想被人挖牆腳,就認作義子,比如三姓家奴的呂布。

養子,顧名思義,有養育之恩,情同父子,養子一般沒有繼承權,不進宗廟。

但養子改了姓氏,在大家看來,你這就是準備當繼子養了,繼子就等同于兒子,享受和兒子一樣的待遇,可以繼承繼父的財產和地位。

朱元璋是一個宗族觀念很重的人,讓他把財產和地位給養子,把萬里江山交到一個外姓人之手,這他怎麼可能答應?

因此,朱元璋心中對李文忠有了芥蒂。

再加上楊憲和夏煜在一旁打小報告、煽風點火,也徹底讓朱元璋對李文忠起了戒心,生怕李文忠參與奪嫡。

于是趁著李文忠打下江南,朱元璋加封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允許李文忠恢復李氏之姓。

這種做法,表面上看是在封賞李文忠,但在明眼人眼里,這就代表了舅甥關系的破裂,代表著朱元璋對李文忠有了戒備之心,看似封賞的動作,卻將李家推入前後兩難的境地。

所幸李文忠本人從未對太子之位有過非分之想,而且對朱元璋本人忠心耿耿,畢竟如果不是朱元璋,李文忠可能早就成了路邊枯骨、孤魂野鬼了。

這一切,都拜楊憲和夏煜兩人所賜。

楊憲在大明建國後,出任中書省參知政事,洪武二年遷左丞,之後楊憲專決省事,罷去舊吏,更用親信,驕縱無比,結果被朱元璋殺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