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99章 有些飄飄然

郭勛這個人你可能沒听說過,但你听了他做的事,也會對他有好感。郭勛雅好詩文,熱心整理家族事跡文獻和編輯、刊刻通俗文藝作品,現在流傳于世的《皇明英烈傳》、《三國志演義》、《水滸傳》,都是因為有了郭勛的刊刻,才廣為流傳,成為你我今日能拜讀的作品。

如果沒有郭勛的推廣,也許這些作品,就會如歷史上其他的作品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基于這個原因,李雲睿也對郭珍表現出了親近之意。

郭家,是明初武勛貴族中最牛叉的一個家族,沒有之一。

魏國公一脈的徐家、曹國公一脈的李家,也沒有這一家風光。

郭家的祖上可以追溯到郭子儀,郭英的父親叫郭山甫,郭山甫有個看相的本事。元末郭子興起義之後,郭山甫的兩個兒子郭興、郭英直接就去投奔了郭子興,後來朱元璋加入到起義隊伍後,曾經去過郭山甫家。

郭山甫看了郭子儀的面相之後,震驚不已,說,「公相貴不可言。」

回頭將兩個兒子郭興、郭英叫到眼前,囑托兩人,「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

于是,郭山甫攜帶全家渡江,轉投朱元璋麾下,並把自己的閨女送進了朱元璋的後宮,後來被封為寧妃,給朱元璋生了個兒子魯王朱檀,馬皇後薨逝後,李淑妃代管六宮事;李淑妃薨逝後,寧妃代掌六宮事,直到朱元璋駕崩。

郭興和郭英二人先後跟隨朱元璋、徐達、常遇春攻打陳友諒、張士誠,平定中原、雲南等地,身經百戰,最後都被封為侯爵,郭興被封為鞏昌侯,郭英被封為武定侯,朱元璋對二人十分看重,稱之為郭三、郭四。

郭家一門兩侯一妃,牛叉吧?是不是比徐家和李家厲害?

然而,這郭家的.asxs.,郭山甫獲贈營國公;郭英的二哥出任福建都指揮使,堂堂正二品大員;郭英的長子郭鎮尚永嘉公主朱善清,次子郭銘任遼王府典寶,三子郭鏞官至中軍都督府右都督,四子郭鑒任中都留守司副留守,三女郭氏是遼王朱植的正妃,五女郭氏是郢王朱棟的正妃;次子郭銘的女兒,乃是明仁宗朱高熾貴妃,給朱高熾生了三個兒子。

朱高熾駕崩時,忌憚郭家外戚的威勢,怕自己生死之後,郭家行不忍言之事,于是下令郭貴妃殉葬。

郭家在明初就牛叉到這種程度。

然而,再牛叉的家族,也會有危機。

洪武十六年,郭興病逝,追贈陝國公,謚號「宣武」,後因為牽扯到胡惟庸案被削除爵位,並沒有動郭興的任何家人,只是削爵而已。

而郭英家族則因為朱棣起兵靖難,陷入了一場危機。

朱棣起兵靖難時,郭英先是跟耿炳文,後來跟李景隆出兵討伐朱棣,結果無功而返,朱棣上台後,只是罷免了郭英的官職,還沒有抽出時間對付郭英,郭英就病逝了,朱棣無奈只能下旨贈營國公,謚號「威襄」。

這些只是朱棣做給滿朝大臣看的,朱棣當然還是要報復郭英,就將武定侯的爵位掛了起來,並沒有在郭英的子孫中冊封武定侯的繼承人,這就意味著武定侯爵位的繼承有可能就此中止。

郭珍就是郭鎮和永嘉公主的嫡長子,永嘉公主和汝陽公主乃是同父同母的親姐妹,所以謝達去世,郭珍作為晚輩,自然也要去拜祭的。

因為郭勛的緣故,李雲睿對武定侯一脈很有好感,因此也就跟郭珍聊了幾句,無非就是商業互捧而已。

沒想到,自從郭珍跟李雲睿認識之後,隔三差五的就到曹國公府來拜訪,言語中流露出結交之意。

如果郭珍身上沒有錦衣衛指揮僉事的官職,李雲睿肯定願意跟郭珍好好交個朋友。

但現實就是這樣,郭珍乃是永嘉公主之子,作為恩榮,朱棣上台後,給他封了個錦衣衛指揮僉事的崗位。

現在,李雲睿的家里、旗下的商號、大明工學院中,錦衣衛都塞了不知道多少人,現在郭珍想跟自己交朋友,李雲睿總覺得心里有些膈應。

但好歹大家都是勛貴之後,面子上的事情,該做還得做,李雲睿只能和郭珍打著太極,說著漂亮話,實質動作一點沒有。

李雲睿是個缺乏安全感的人,畢竟穿越時,投胎投錯了人家,朱棣和李景隆之間的梁子,一直是李雲睿心里過不去的坎,他生怕有一天朱棣會對李家重新下死手。所以他對人的提防心里很強,更何況郭珍這種身份敏感的人。

當听到郭珍來找自己時,李雲睿頓時覺得頭大,這人就像癩皮狗一樣賴上自己了……

「表叔怎麼今兒個有空,到我這里來了?」李雲睿最終還是見了郭珍。

「雲睿,說了多少次,咱們年紀差不多,直接喚我名字就行了,別整天表叔、表叔的叫搞得我很老一樣……」郭珍一副笑吟吟的模樣,頗有些二皮臉的神態。

郭珍只比李雲睿大三歲,今年十七歲,轉過年來就十八了。年紀雖小,但長在輩上了。

「別,萬一被我老爹听到,飛打斷我的腿。」李雲睿可不會上這個當。

「行行行,隨便你吧!」郭珍聳了聳肩膀,說道。

「表叔,今天找我有事?」李雲睿暗搓搓的問道。

「哎,別提了!」郭珍一臉懊喪的樣子,嘆了一口氣,說道,「我是到你這里來躲清閑來了!」

「表叔這是遇上難事了?」李雲睿看郭珍郁悶的樣子,有些不解的問道。

「我能遇上啥難事?」郭珍苦笑了一下,說道,「還是錦衣衛中的那堆爛事……」

原來,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用計殺了伍迪後,就算再怎麼保密,因為參與的人手很多,事情就傳了出去。

這讓錦衣衛上下對這位秀才出身的錦衣衛指揮使都刮目相看,大家都對紀綱的心狠手辣、陰險狡詐,都心有余悸,生怕老謀深算的紀綱算計到自己身上。

紀綱趁此機會,大肆提拔自己人,培植親信,把錦衣衛打造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紀綱在錦衣衛中的權勢,可謂是 赫滔滔。

為了搜集軍民情報,紀綱向朱棣請旨增加錦衣衛編制,朱棣因為李雲睿一事,也覺得自己對京城內外的事情,掌握的不及時,就同意了紀綱的奏請。

紀綱迅速擴大了錦衣衛的規模,由原來的一衛人馬,五千六百人擴大到了八千余人,擴出來的人,沒有別的事,就是在大明範圍內搜集各種「反動」言論和消息。

這里的反動為什麼加引號呢?就是紀綱說誰反動,誰就反動,然後就派人抓他們的小辮子。

為自己謀取利益,紀綱經常對朝中的大臣、各地的軍官進行誣陷誹謗,這不但沒招致朱棣的批評,反倒還獲得了他的寵愛,因為朱棣認為紀綱對自己忠心耿耿,在幫自己鏟除異己。

朱棣的縱容,讓紀綱有些飄飄然。這些日子,紀綱尋到了一門新的發財門路,那就是構陷豪商,準備奪其資為己有。

至于如何構陷,方法很簡單,找個人出來指證豪商,說豪商某年某月某日,曾說了那些大逆不道的反動言論,然後紀綱就將這些豪商直接拿下,扔進北鎮撫司的大獄中。

豪商們為了自保,只能花錢消災……

這種事歷朝歷代都有,無非就是欺負商人沒有後台,用各種方式構陷他們,以達到榨取資財的目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