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73章 數據對比

區區幾千人而已……

听了李雲睿的豪言壯語,老欒等人有些驚了。他們知道江心島的狀況,兵部派出的五百人,大部分人都成了煤化工項目安裝、調試人員。比如柳福帶著幾十人去了太原府,指導太原府鋼鐵廠建設、調試煉鋼的平爐和煤化工設備。

現在島上留下的兩百多人,既要制造新的煤化工設備,又要研發各類車床的原型機,是人手有些不夠,再招個百八十人,也就足夠了。就算李雲睿要大規模造車床,幾千人著實有點多了……

但在李雲睿看來,只有幾千個產業工人,太少了。

蒸汽機已經有雛形了,各類機床的原型機也有了,兩者結合之後,大明的工業發展將會開啟一個全新的階段——蒸汽動力時代。

電李雲睿能做出來,但目前來說不可控。因為大明沒有橡膠樹,化學合成塑料的方法李雲睿還沒有研究出來。想直接進入電氣動力時代,簡直是做夢!

有了蒸汽作為動力,很多東西就可以做起來了,比如紡線機、織布機、輪船、乃至火車、拖拉機,這都需要大量的產業工人,李雲睿有很多很多想法,需要人來幫他實現。

不要覺得這些匠人沒有受過教育,就做不出設備來,很多東西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沒什麼訣竅,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

多錠水力紡線機,在元朝已經有了,紡線速度是個人紡線速度的幾十倍。現在江心島的工匠,正在試圖用鋼鐵制造多錠水力紡線機,如果再用蒸汽動力替換水力,那麼多錠紡線速度就會成幾何級增加……

設備有了,紡織工業起來,大量的女性就會加入到工人隊伍,紡織工業還需要大量棉麻原材料,農民就可以搞經濟作物,增加收入了。

有些時候,李雲睿有很多好的思路,但因為沒有設備、沒有熟練工人而不得不放棄或者束之高閣。

所以,他才不怕工人多呢!

畢竟煤化工設備給他帶來幾千萬貫的收入,養個幾千人不在話下。

老欒等人不知道李雲睿的打算,他們只能听命行事,把這個消息跑去告訴了兵部的工匠們。

當兵部的工匠听到李雲睿願意花三到五兩銀子雇佣他們時,人人都動起了心思。

是去呢?還是去呢?還是去呢?

很快,無縫鋼管的試驗結果出來了,性能遠遠優于兵部制作的銃管,而且便于攜帶。

金忠派人將李雲睿叫到了兵部,經過商討,以每根鋼管三十貫寶鈔的價格,兵部第一批定了七千兩百根,總共二十一萬六千貫。

按照朱棣的想法,神機營全營兵力五千人,其中三千六百人為步兵,裝配鳥銃;騎兵一千人,作為輜重運輸和戰場追擊;炮兵四百人,作為重火力輸出,負責遠程打擊,這個這是的炮,不是火炮,而是石砲,用火藥將鉛彈發射出去,砸死敵人。

七千兩百根,可以為每個人制作兩支鳥銃,畢竟這玩意容易炸膛。

三十貫相當于二兩多銀子,比兵部工匠的制造成本略高,金忠之所以接受這個價格,是因為李雲睿同意,這筆錢直接從今年兵部的利潤扣除,不用付現鈔。

人總有一種感覺,不拿現錢買東西的時候,就會覺得很便宜。金忠就是這樣,他覺得自己一分錢沒出,就拿到了裝備兩次神機營鳥銃的鋼管,佔了大便宜。

李雲睿拿著蓋有兵部尚書大印的付款單據,走出了金忠公事房的時候,露出一臉得意的微笑,又白賺了二十萬貫,坑朝廷的錢真爽……

七千多跟無縫鋼管的成本,加上人工,都用不了六千貫。

人一高興就會得意忘形,一忘形就會出事。

當李雲睿拿著付款單據回到玄妙觀時,就被老孫頭堵住了,玻璃暖棚出問題了,李雲睿趕緊跟著老孫頭去了暖棚基地。

李雲睿去太原府前後一個半月,等他回來時,玻璃暖棚才建了三分之二,玻璃制造速度很快,土建速度也早就完成了,所有的進程卡在了木工上。

這年頭,沒有PVC、鋁塑鋼,玻璃只能安裝在木頭上,玻璃暖棚就是用木頭窗戶拼接而成,但做窗戶全是靠木工,刨、鑿、鋸、削工序繁多,因此速度很慢,三分之二還是木工加班加點,才做出來的。

李雲睿也著急,但著急他也沒辦法。

六百多個暖棚中,各種蔬菜和永樂薯已經種了下去,現在要是出了問題,明年完不成跟朱高熾許諾的種子數目,估計朱高熾會發瘋,畢竟這是朱高熾登上太子之位,接手的第一件大型政績工程。

還沒進暖棚,李雲睿就聞到一股刺鼻的氨水味,差點把李雲睿燻倒在地上。

「老孫頭,你們這是用了多少氨水?」站在門口,李雲睿皺了皺眉頭。

「按照小公爺的吩咐,作物兩邊開深溝,入地三寸,一畝地三十到五十斤!」老孫頭趕緊回道。

李雲睿听了之後,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深吸了一口氣,李雲睿憋著氣進入暖棚,看到一排排整齊的永樂薯苗,已經種了下去。

看了半天,李雲睿看不出有問題,于是開口問道,「老孫頭,你說出大事了,到底出啥事了?」

「小公爺您看,這永樂薯的葉子,開始發白了……」老孫頭趕緊指著地里的秧苗說道。

李雲睿听了之後,趕緊蹲到地上,仔細看了起來,果然很多秧苗的葉子開始發白,而且有些地方開始腐爛。

這可把李雲睿難住了,他沒正兒八經的種過地,對莊稼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並不了解。

「以前遇到過嗎?」李雲睿走出暖棚,模了模下巴,說道。

「沒有呀,從第一波種下去到現在已經兩個月了,這是頭一遭遇到……」老孫頭搖了搖頭說道。

「一共有多少暖棚出了這個狀況?」李雲睿听了之後,皺了皺眉頭,問道。

「一百二十多個棚,都或多或少的出現這種情況……」老孫頭種了多年的莊稼,也是第一次遇到葉子發白的情況。

李雲睿一听這個數字,頓時頭大了,趕緊問道,「我讓你們記錄的數據,都記錄了嗎?」

在去太原城之前,李雲睿就怕大棚種植出問題,特意做了一些表格,讓老孫頭把間距、行距、施肥數量、澆水日期等等各類數據記錄下來,以便做研究使用。

「記了,記了!」老孫頭趕緊讓人去把李雲睿要的東西拿來。

很快記錄數據拿了過來,李雲睿接過去開始翻閱,希望通過數據對比發現這些出問題暖棚,存在什麼共同點。

很快李雲睿從數據發現了問題,所有葉子發白的暖棚,氨水數量都在40到50斤之間。

對于一畝地用多少氨水,其實李雲睿也不清楚,他只是隱隱約約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爺爺家玩的時候,听鄰居說買了兩百斤氨水,準備種地。爺爺村里的地,都是固定的,每人一畝二分地,爺爺鄰居家四個人,就是四畝八分,他算下來一畝40斤。所以李雲睿給了老孫頭,每畝三十到五十斤的標準。

「會不會是氨水用多了?」拿著表格,李雲睿朝老孫頭說。

老孫頭也是第一次種暖棚,第一次用氨水,根本沒經驗,听李雲睿這樣說,有些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兩人大眼瞪著小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場面愣了下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