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21章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南京城中,大明工學院宣布停止招收學生五天。

在停止招收學生的第一天,紅顏會推出了一首歌,叫做《誰說女子不如男》,「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閑?男子打仗到邊關,女子紡織在家園。白天去種地,夜晚來紡綿,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兒干,這將士們才能有這吃和穿……」

同時,紅顏會的各種工作人員,走街串巷,到處吟唱。「……你要不相信哪,請往身上看,咱們的鞋和襪,還有衣和衫,這千針萬線可都是她們連哪啊……」

因為這首歌朗朗上口,很快南京城的百姓,也會哼兩句,「……有許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為國殺敵是代代出英賢,這女子們哪一點不如兒男~~~~~。」

與此同時,在一次文會上,曹國公李景隆振臂高呼「婦女能頂半邊天」,引發很多儒家士子的抨擊,認為李景隆「妖言惑眾,大逆不道」。

當然李景隆也進行反擊,引經據典,從王昭君到李清照,從孟母到武則天、從平陽公主到梁紅玉,鞭闢入里的分析女性的作用不弱于男人。

此舉更讓士子們群情洶涌,認為李景隆強詞奪理。

「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在外打拼,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做賢內助。在一個家庭中,男女分工不同而已。」李景隆在文會上,面對激動的士子們,說道,「有一句古話。叫做好女旺三代,悍婦毀一族。一個優秀的女人,要照顧老人、照顧家庭、生育並管教子女。請諸位想一下,如果你們家中,沒有一位深明大義、知書達理的女人,你們現在會是什麼狀況?」

很多士子听了李景隆這話之後,都默然不語。

爭論依然存在,但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有之,總之話題熱了起來。

大明扛把子的媳婦——徐皇後,在接見自己妹妹徐妙錦時,听說了李景隆的話後,對這個觀點非常贊同,還以自己為例,講述了自己在北平保衛戰時,如何帶領太子朱高熾,共同應敵的情景。

至于徐皇後的這些話是不是真的,是從哪個渠道傳出來的,沒有人知道,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和有意引導下,「婦女能頂半邊天」成了徐皇後的**……

緊接著,李雲睿讓大明工學院派出大量人手,開始宣傳「男女教育平權」,鼓吹女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大明應該普及女子教育。

同時李雲睿自己親自上陣,開始鼓吹優生優育,只不過李雲睿將優生優育的概念進行了曲解。

李雲睿對「優生」的解釋是,母親的智商決定了孩子的聰明程度,尤其是男孩子的智商遺傳于媽媽,理論依據是「爹挫挫一個,娘挫挫一窩」。

而對于「優育」,李雲睿提出人一生中,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的開始階段,也就是家庭教育。想要正確的教育孩子,女性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淵博的知識,這樣可以隨時解答孩子的疑惑,讓孩子對世界有個清晰的認識。

所有的這些言論,目的只有一個,改變大明百姓的觀念,讓他們接受女人需要讀書的這一觀念。

李雲睿沒指望一次性就能成功,只要撬動一個邊角就可以。

南京城有一百多萬人,二十余萬戶,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家,能改變觀念,就能夠招滿300名女生。

有些事可以搗糨糊,有些事就是事在人為。

男女教育平權這件事,必須推行,無論困難有多大,李雲睿已經下定決心,把這件事干成。

這件事看似不起眼,但事關李雲睿後期發展工業的計劃。

李雲睿不是女拳主義的擁躉,但他依然認為女性應當享有教育權、工作權。女人不應該被困在家里相夫教子,天天跟鍋碗瓢盆打交道,而應該和社會多接觸!

當然,如果女性自己選擇相夫教子,李雲睿也不介意,每個人有權力選擇自己的生活。

五天後,大明工學院的招生工作也重新開啟,女性招生的年齡更改為12歲到25歲。有一些先吃螃蟹的人,開始嘗試給自己閨女報名。

這些事李雲睿就管不了了,他很忙,忙得不著地了,除了上課之外,他還要培訓玻璃生產,還要彩排開業儀式。

連小情人梅瑾瑜來看他,李雲睿都抽不出時間來陪她,搞得梅瑾瑜很火大,撂下狠話,氣沖沖地回了南京城。

等李雲睿晚上空下來時,就順嘴問了一句冬雪,「瑾瑜妹妹今天怎麼了?」

經過冬雪一番解釋,李雲睿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

原來,梅瑾瑜之所以跑來江心島,是因為前兩天都御史陳瑛上奏永樂皇帝,彈劾梅殷培養死士,和女秀才劉氏勾結,詛咒朱棣。

女秀才劉氏,原名劉莫邪,明末南京人,父母早逝,年幼的劉莫邪被舅舅家收養。她舅舅見她聰明伶俐,常教她些名家詩詞,十歲時,曾做了一首「詠四季花」,被人廣為傳頌,「三秋桂子美錢塘,疏影橫斜點素妝;十里芙蓉嬌出水,春風桃李滿庭芳。」

劉莫邪憑著的詩才和詩名,頻頻出現于公侯門的詩文酒會,成了高級社交圈中的名流。

朱元璋稱帝後,听說南京城有一名才女,特意召到殿上面試。劉莫邪在朱元璋面前毫不驚慌,應答自如,朱元璋一時高興,當即賜她為"女秀才",成為大明唯一一個女秀才,憑借這個稱號,劉莫邪「見官大三級」,一時風光無二。

有了朱元璋的捧哏,劉莫邪受到一些名媛貴婦的傾愛,與長公主朱雲薇結為莫逆,是朱雲薇的座上常客,一來二去,自然就和梅殷認識了。

劉莫邪身負才名,交游廣闊,三教九流的人物都能結識,可以說魚龍混雜,其中難免有一些建文余孽。

就這一點,被陳瑛抓住了,彈劾劉莫邪和梅殷意圖復闢。

至于劉莫邪有沒有謀反之意?這就是憑陳瑛一張嘴了。

不過想想,劉莫邪不過是一個女流之輩,無官無職,怎麼可能去參加那些皇位之爭的政治活動?

對劉莫邪有提攜之恩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允炆肯定不會對一個四、五十歲的女人動心,兩人根本沒有任何交集,劉莫邪憑什麼幫朱允炆鳴鼓喊冤?

要說梅殷現在想起來造反,打死李雲睿都不信。

當年手握數十萬大軍,能夠硬剛朱棣的時候,梅殷為了黎民百姓都沒有起兵造反,現在手上一個大頭兵都沒有了,除非梅殷腦子瓦特了。

所以,李雲睿認為,陳瑛上書彈劾梅殷,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陳瑛得到了朱棣的授意,朱棣讓陳瑛彈劾梅殷;一種是陳瑛模清了朱棣的心思,想借此幸進。

無論是那種可能,結果都對梅殷不利。

所謂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蓄養死士,陰謀造反這種罪名,涵義很寬泛。

什麼叫蓄養死士?養幾個家丁也可以算蓄養死士,養一群亡命之徒也叫蓄養死士。

至于陰謀造反,抨擊一下朝政也可以算謀反,舉起義旗可是謀反。

李雲睿招收幾千名民壯,等到某一天,也可以蓄養死士的罪證。

李雲睿建江心島,只要御史願意,可以彈劾他私自建城,意圖謀反。

當然,要想把這些罪名加到李雲睿頭上,得經過朱棣的授意,否則任何御史的攻擊,都是白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