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到了漢朝,先是春秋左氏派和春秋公羊派的對立,接著又是經古文經學派和今文經學派搏斗,最終古文學派取得官方認可。

五胡亂華時,儒家作為一個整體,與佛道兩家對決,並不斷吸收融合儒、道思想,形成新的儒學。

宋朝時,儒家又出了周敦頤的「道學」派、邵雍的「數學」派、張載的「氣學」派、二程與朱熹的「理學」派、陸九淵的「心學」派、陳亮與葉適的「事功學派」、呂祖謙的經世致用學派等派別,元朝時,理學派被朝廷接納,成為主導。

每當一個學派登上巔峰之後,其他的學派就成了異端,對于異端的處理,自然是無情的打壓。

在李雲睿穿越的後世,關于學閥的報道也不絕于耳,這不得不讓李雲睿警惕。墨家想發展,想成為顯學,沒什麼問題,但李雲睿決不允許墨家借天機子的勢。

見李雲睿說的如此斬釘截鐵,墨塵聳了聳肩膀,有些尷尬的笑了笑。

「小公爺,這麼多人的吃住、讀書的校舍,怎麼解決?」吳達在一旁又開口問道。

「這個放心,第一批我準備只招一千人,半年後再招兩千人,剩下的明年這個時候招。否則給這麼多人上課,累都得把我累死……」李雲睿笑了笑說道,「現在建好的房子,一半當做宿舍,三成當做教室,兩成當成實驗室。」

給一千個人上課,就算一堂課有兩百人听,一天也要上五堂課,想想李雲睿都要瘋掉。

吳達、墨塵等人听了李雲睿的話,不禁莞爾一笑。

「吳道長,從明天開始,安排人手招生!七成男性,三成女性,年齡在十六歲到二十五歲之間,學費每年白銀十二兩。」李雲睿又開口說道。

「學費十二兩?」听李雲睿說出這個高的學費,吳道長大吃一驚,跟周王當時的反應一模一樣。

「對。沒錢的人,大明銀行提供貸款,工學院也會提供一些勤工儉學機會!」李雲睿說道,順便將貸款和勤工儉學解釋了一下。

吳道長听完之後,低頭思索了半晌之後,問道,「這樣的話,能招到學生嗎?」

「放出話去,這一批學生學成之後,大概率會留校任教,或者進入學校的研究所!」這個問題李雲睿當然想過,也有解決方案,「順便告訴他們,留校後的薪俸會很高……」

吳達听了這話,點了點頭。

「墨先生,你接下去的任務,就是幫我重新設計大明工學院的校園!」李雲睿又轉頭對墨塵說道。

李雲睿買下兩千畝地後,讓吳達造了一批臨時性校舍,只佔了十多畝地,剩下的地還空著呢。錢都花了,不造出個頂級的江南園林來,對不起自己啊。

「小公爺對校園有什麼打算?」墨塵听了這話,頓時來了興趣,這可是他自己的看家本事。

「校園要兼具功能性和美觀,所謂功能性就是要有教學區、生活區、課外活動區、圖書館、科研場地,至于美觀嘛,我喜歡校園像園林一樣,人在其中,享受自然的愜意與豐盈,亭台軒榭要安排,假山池沼要放進來,花草樹木要著眼畫意,近景遠景要布局合理……」李雲睿 里啪啦地講了一大通。

墨塵听完之後,驚呆了!這特喵的是建學校嗎?這特麼的比建皇宮都難,「小公爺,按照您這也要求,恐怕每個一百年建不成啊……」

「呃……」李雲睿听了之後,有些大囧。

「小公爺,據我所知,皇宮佔地面積不過一百畝,從至正二十六年,一直建到洪武二十五年,工學院可是兩千畝地!」墨塵說道。

「墨先生,我們又不是建宮殿,要求雕梁畫棟、飛檐斗拱……」李雲睿尷尬的說道,「我的意思是房子可以普通一點,就用紅磚和三合土建造就行。但綠化,也就是布景,咱們弄得好看一點,讓學生和老師住的舒服愜意,讓他們有一個愉快心情來教學和學習……」

李雲睿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高,但他就是想打造一座花園式的學校,彌補上輩子的缺憾。

听完李雲睿的話,墨塵默然不語。

「要不這樣,您先做個大致的規劃,我們再慢慢討論?」李雲睿見狀,趕緊說道。

「好吧!」墨塵想了想,這也是一條路。

見墨塵點頭答應,李雲睿才放下心來,又開口說道,「吳道長,墨先生,你們各自挑二十五個人給我,人一定要聰明、踏實一些,最好有算學基礎。」

「小公爺要這些人干嘛?」吳達開口問道。

「我準備用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對他們進行突擊培訓,到時候讓他們去給學生上課!」李雲睿苦笑道。

一個月再怎麼突擊培訓,效果也不會好到哪里去,但聊勝于無。

李雲睿已經想好了,把最基本的數學、物理、化學的基礎知識交給他們,到時候讓這些人上基礎課。

這話一說出來,吳達和墨塵眼就瞪大了,李雲睿要親自培訓人手,這要是擱在大儒身上,那就是入室弟子……

「小公爺,人能多點不?」墨塵開口問道。

「人太多了,講課費嗓子……」李雲睿前世講過課,他在K12兼職過一段時間,結果K12遭遇寒流,他的兼職就丟了,所以他有經驗。

費嗓子,吳達和墨塵听了這奇葩的理由,有些無語……

幾人又討論了一會兒,各自散了去干自己的事。

李雲睿拉住吳達,跟著他去了玄妙觀後院的一個房間。

「各位道長,辛苦辛苦!」一進門,李雲睿就拱手朝著里面的人打招呼。

里面的人看到李雲睿來了,趕緊回禮。

「吳道長早上給我送消息,說諸位將油印機造了出來,我就趕緊趕了過來!」李雲睿走到眾人前面,笑著說道,「我對油印機可是望眼欲穿啊!」

說起「油印機」,估計8090後的朋友都印象深刻,以前科技落後、經濟條件差,很多學校沒有打印機、更沒有復印機,為了能讓學生們多做點試卷和習題,很多學校都是自己用油印機印刷試卷。

油印機的原理很簡單,印刷前先刻蠟紙,這種蠟紙是由兩層構成的,下層是紙,上層是蠟。將蠟紙放在平整的鋼板上,用帶鋼針的筆尖在蠟紙上刻字,要把「蠟」刻透,但不能刻穿紙,蠟紙刻好之後就成了印刷的底板。

把等待印刷的白紙放在油印機的最下面,蓋上一層專用的紗網,把刻好的蠟紙放上去,最後手持油墨滾筒,在蠟紙上使勁一滾,字跡就印到了白紙上。

李雲睿知道其中的原理,但他沒時間做,所以就安排吳達找人做,做了快一個月了,這些人才把油印機做出來。

辦學校要有教材,最好的教材當然是雕版印刷,但是雕版印刷費時費力還費錢,李雲睿可耗不起。油印機則簡單多了,除了質量差點,沒其他毛病。

「小公爺真是聰慧絕倫,這油印機比活字印刷方便多了,在油印機面前,活字印刷簡直不值一提^」一個道士開口說道。

「宋道長過譽了,油印機和活字印刷各有所長,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爭取找到一種更好的印刷方式。」李雲睿笑了笑,走到油印機前面。

拿起油墨滾筒,沾了一些油墨,在蠟紙上一滾,打開蓋子,里面的白紙上留下了黑黝黝的字跡!

還真成了。

看著白紙上的字,李雲睿臉上露出了笑容,果然高手在民間,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