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96章 真想打算造反

繞來繞去,李雲睿又回到了錢上面。

金忠听了之後,郁悶的不行,李雲睿這是鑽錢眼里去了。什麼三、五千次實驗,都不一定能成功,金忠壓根就不信,江心島上的煤化工實驗,一次就成功了……

在金忠看來,李雲睿就是在睜著眼說瞎話。

對,李雲睿就是在睜著眼說瞎話,但金忠沒證據。

實現武器更新換代的路線圖,都在李雲睿的腦子里,誰也不能挖出來看看,佔為己有。

所以李雲睿敢這麼囂張!

當然,金忠相信李雲睿能搞出他口中說的那些東西。

誘惑,赤果果的誘惑!

「金大人,望遠鏡和熱氣球,你要買產品呢?還是連鍋端、一勺燴呢?」李雲睿眯著眼楮,笑嘻嘻地看著金忠。

這是逼迫!

逼著金忠打錢!

「此事本官要與陛下商議一下!」金忠沉默了半晌,開口說道。

「那就不送金大人了,記得付望遠鏡的錢……」李雲睿拱了拱手,揶揄起金忠來,畢竟金忠有賴賬的黑歷史。

送走了金忠,李雲睿去了李景隆的書房。

這幾天朝廷之上,為了爭推廣土豆的事,官員們各顯神通,李景隆則成了一個局外人。

辭官只是試探朱棣的反應而已,李景隆還想幫李雲睿站幾年台,壯壯聲勢!否則一旦李景隆退出朝堂,李雲睿就有可能被他人欺負、任人揉捏。

「老豆,我今天可是撒了重餌,估計皇帝那邊很快就會下決定了!」一進門,李雲睿就開口說道。

放飛熱氣球、跟金忠談武器發展,都是李雲睿設計好的,就是要增加李景隆跟朱棣談判的籌碼。

當然錢也是一方面原因。

朱棣肯定期望自己能允文允武,創建一個盛世,無論文治武功,都要超越歷史上有名的帝王。

土豆,可以讓朱棣討好百姓;今天再拋出一些先進概念的武器,可以讓朱棣對建立軍功,產生一些期待。

一旦朱棣對武器有了期待,那麼他必然要倚重李雲睿,李景隆就會相對安全一些。

這就是李雲睿和李景隆的打算,當然他不會把最好的東西交出去,畢竟武器需要升級迭代,慢慢來唄。

李雲睿在這里,刷了個心眼,一百丈的射程,也就是三百米,至于是有效射程,還是標準射程、表尺射程,李雲睿沒明確,反正金忠對這些名詞沒有啥概念。

但李雲睿心里卻是門清,這里面差別大了去了︰舉個例子,AK47表尺射程為800米,標準射程是400米,有效射程為300米,里面差距不是一點兩點的大。

既要達成許諾,還要留有自保的能力,這很考驗李雲睿的能力。

「你確信皇帝能上鉤?」李景隆到現在為止,依然對李雲睿提出的計劃,有些不太放心。

「皇帝是個要強的人,您看他上台做得第一件大事,就應該知道他的想法了!」李雲睿笑了笑說道。

李雲睿口中的第一件大事,是指朱棣登基之後,在永樂元年,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類書,朱棣對這部書的要求很高,「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

這本書名字《文獻大成》,這個名字可能你沒听過,但你肯定听過他的另外一個名字——《永樂大典》。

為了修這本書,朱棣建立了一支多達三千人的編撰隊伍,歷時六年才寫完,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李景隆只知道解縉和姚廣孝在修《文獻大成》,對這本書修成什麼樣,壓根沒概念。但李雲睿不同,李雲睿是穿越者,很清楚《永樂大典》的規模。

再加上下西洋、征蒙古、滅安南、蕩倭寇、遷都北京,樁樁件件都是在史書上留名的。

這些信息對李雲睿拿捏朱棣的心態,有很大的幫助。

既然朱棣想威鎮寰宇,李雲睿不介意幫他,做朱棣成功背後的男人……

李雲睿的話,讓李景隆陷入了沉思。

「再說了,火器肯定是未來發展趨勢,大明的火器走了彎路,我得幫大明把路修正回來……」李雲睿很無奈的表示道。

朱瞻基遭遇一窩蜂的刺殺之後,李雲睿就通過很多途徑,收集了大明火器的資料,他神奇的發現,大明的火器走上了歪路……

以一窩蜂、神火飛鴉為代表的火器路線,走得是增加弓箭射程的路線;以鳥銃、三眼銃為代表的火器,走的是火繩槍的路線,除了受天氣制約外,射擊距離非常短,只有一百米。

這些火器對步兵作戰,優勢很大,但對騎兵作戰,那就是渣渣,因為騎兵的戰法,沖刺一百米連半分鐘都不用,最多能發射兩次,然後騎兵已經到了跟前,就會刀切斧剁,將火器兵干翻在地。

歷史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明朝中後期裝備了大量的火器,除了在對倭寇的戰爭中,大展神威以外,面對滿清韃子的鐵騎,火器就成了擺設。

李雲睿並不介意幫大明把火器拉上正確的方向,比如隧發式火器、比如遠程火炮,畢竟只有大明好了,李雲睿去賺外國人的錢,才有底氣,否則一出海就被倭寇劫了,那還搞個屁?

「那這些火器,能不能先裝備中都鳳陽留守司……」李景隆听完李雲睿的話之後,開口問道。

李景隆這算盤打得有點精,中都鳳陽留守司的留守是李雲睿的三叔李芳英。

在李雲睿看來,李景隆這個主意就是在作死,想培植自己的實力,明顯就想造反。李雲睿翻了翻白眼,說道,「老豆,您要是真想打算造反,現在咱們就收拾行禮,北上去投奔三叔,只要您和三叔能守住鳳陽城半年,我就能保證以絕對實力碾壓朱老四,往後這天下就姓李了……」

當皇帝,哪那麼簡單,光憑武器是可以擊敗對手,但要收伏天下民心,難上加難。現在天下初定,如果再起禍端,百姓必然苦不堪言,肯定對李家不滿……

李景隆听了李雲睿的話,苦笑了一下,他也是一心想增加淮西派的影響力。

其實,在李雲睿看來,淮西派已經日暮西山了,絕對沒有再支稜的可能,道理非常簡單,每個新皇帝只會用自己信任或者听自己話的人。淮西派的勛貴,本身跟朱棣沒多少交集,朱棣怎麼可能使用他們?就算淮西派腆著臉投靠朱棣,朱棣也只能拉攏分化,啟用幾個,來安撫淮西派的將領。

舉個後世的例子,每當新一屆政府上台,隨之而來的都是新一輪反**腐,又或者除黑,目的是啥?不要天真的以為,那就真是為了為民除害,只不過是剔除前一屆領導安插的親信而已,順便倒出位子來,安插自己的心月復。

李雲睿雖然沒經歷過朝堂,但這些伎倆,還是懂得。

但總有人認不清現實,想去搏一下,比如李景隆!當然,李景隆也不是認不清現實,他只是站在了這個位置,淮西武勛都在看著他,他必須有所動作,可以這麼說,李景隆也是身不由己,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沖。

李雲睿身為李景隆的兒子,只能隱晦的規勸,但收效甚微,這不是一家一戶的利益,這背後盤根錯節,涉及到很多人。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越是身處高位的人,越無法代表自己,他的背後有無數的利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