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62章 會不會把我吊起來打一頓

在當爹的面前認慫,不丟人!

「對了,老豆,上次說的事情,您考慮的怎麼樣了?」李雲睿轉移了話題。

「事情?什麼事情?」李景隆被李雲睿一問,有些懵逼。

「就是辭官那事……」李雲睿偷偷的翻了翻白眼。

從本意上來說,李雲睿當然不想著李景隆辭官,他創這麼大的產業,如果在朝廷中,沒有個實力豪橫的高官給自己做後台,到時候李雲睿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有人會說了,太子、太孫、徐家這些人不都會是李雲睿的後台嗎?有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李雲睿的產業掙錢了,首先撲上來的人就是這些人,當然這些人不會親自出面,他們會通過各種白手套、黑手套,蠶食、挖空李雲睿的產業。

但李景隆遭了朱棣的忌諱,如果李景隆呆在朝廷里,那李家就得天天活得提心吊膽……

形勢比人強啊,胳膊擰不過大腿!

「不行!這事連想都別想!」李景隆說這話時,態度非常堅決。

李景隆態度這麼堅決,並不是他貪戀官位,好歹他也在官場混了快二十年了,什麼樣的陣勢沒見過?

太祖一朝,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殺得人頭滾滾,李文忠死的不明白,至今還是懸案;李家在夾縫中尋找機會,才得以求生存。

建文一朝,朱允炆先用周王作伐,測試李家忠心;然後再讓李景隆出戰,逼李家站隊朱允炆;好在李景隆最後一招獻城門,洗清了自己身上建文標簽。

雖然李景隆憑借獻門之功當上了文臣之首,也沒有洋洋自得。當穿越後的李雲睿告訴他,朱棣會對李家下手時,李景隆也是心驚不已。

身為三朝老臣,李景隆見慣了風雨,知道帝王之心,深不可測。

今天你是出謀劃策的手下愛將,明天你就是圖謀不軌的奸臣;今天你是戰功卓著的心月復臣子,明天你就是犯上作亂的逆臣!對于帝王來說,臣子不分好壞,不分忠奸,因為好壞和忠奸都是相對的︰比如在皇帝眼里,太監都是忠于自己的人,依附自己而生存;但在群臣眼里,太監就是一群禍害、奸黨。

皇帝只在乎自己的顏面和權威,以及帝位的傳承,一旦臣子冒犯了皇帝的顏面與權威,或者影響了帝位傳承,輕則遭貶斥,重則抄家滅族。

李景隆心中清楚,自己就是屬于冒犯了皇帝顏面和權威的那一撥,肯定在朱棣的小黑本上,記錄得一清二楚,遭到報復是肯定的。

但李景隆決定熬下去,這倒不是李景隆貪戀官位,不爭是一種智慧,但有時候,爭也是一種需要。李景隆的打算很簡單,那就是把爵位想辦法傳給李雲睿,這是他考量了很久之後,才做出的決定。

听了李景隆的話,李雲睿皺了皺眉,說到底,李景隆還是在考慮李雲睿的前程,一個有爵位的窮酸和一個沒爵位的首富,在大明,兩者的地位天差地別。

「老豆,既然你想跟皇帝爭一爭,咱們就想法創造點條件與機遇……」李雲睿眼珠子轉了轉,說道。

爭,肯定不能一腦門子熱血,無視一切規則,要有策略的爭,要有原則的爭。

「你有什麼想法?」李景隆看了看李雲睿,有些不解的問道。

「如果您出面向朝廷獻上一種畝產千斤的農作物,你說皇帝會不會對李家網開一面!」李雲睿說道。

「多少?」李景隆听了李雲睿說的數字,差點沒炸掉。

別說畝產千斤,就是畝產五百斤的農作物獻給皇帝,皇帝都能跪下喊你爸爸。

大明的土地,畝產量差異特別大,北方以麥子為主,畝產量大約在1.3石,折合後世的重量就是208斤;而以米為生的南方,產量略高,畝產為約為390斤。明朝是十六兩為一斤,因此按照明朝的度量衡,小麥的產量大概在一百二十斤,大米產量為二百四斤。

明朝人口從洪武年間到萬歷年間,人口一直穩定在六千萬上下,沒有辦法增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糧食產量不夠。

朝廷和皇帝關心這個問題嗎?當然關心了!

老百姓肚子吃不飽,就會起來造反,皇帝的位子就坐不穩,官員就會被追責。

如果真有一種畝產千斤的農作物,那麼老百姓就不會餓肚皮,那麼社會面就穩了,離天下大治的局面就不遠了。

「千把斤吧!」李雲睿沒打算一次性把手里的東西都交出去,凡事都要有計劃。能把土豆交出去,李雲睿已經是大發善心了。

「這世上哪有這樣的糧食?」李景隆很顯然不相信,問道,「你莫不是在戲耍為父?」

「我騙您做啥?那東西就種在我們家後院呢!」李雲睿笑了笑說道,「不過種子有限,剛開始只種了五畝,前些日子,我又讓福伯用扦插的方法,增加了十畝!」

「這麼少?」李景隆听了之後,皺了皺眉頭!

「就是因為少,所以才有您的機會!」李雲睿壓低了聲音說道,「老豆,您想想,一個全新的物種,產量之大令人咋舌,皇帝肯定會找人主管這個作物的推廣,到時候您主動上書,要求擔綱作物推廣,這不就是機會嗎?」

李雲睿打算很簡單,李景隆先上書獻寶,引起朱棣重視,然後主動攬下推廣土豆的任務。

種一畝土地需要兩百斤土豆,一般情況下,土豆的畝產量為3000斤左右,也就是說李雲睿手里的土豆,今年豐收後,撐死了能收五萬斤土豆。這五萬斤土豆,想在大明掀起浪花,簡直是痴人說夢。

要想完成土豆在大明的推廣,沒有個三、五年的功夫,連種子都準備不好!只要朱棣讓李景隆擔綱推廣土豆,那麼三五年內,李景隆就是安全的!

有人會說,想推廣一個全新的農作物,哪有那麼簡單?歷史上的明朝後期,很多高產農作物傳到中國,例如土豆、地瓜、玉米,那麼多年,也沒見朝廷把這些農作物推廣下去。

其實這里面是有原因的,一是在明末,農**動、外地侵擾、國外勢力侵略與騷擾,都使得朝廷忙于鞏固政權,對于其推廣農作物有心而無力;二是玉米、紅薯、土豆,作為外來農作物,口感沒有受到普通百姓的歡迎。

現在的大明,正處在一個上升的階段,朱棣為了獲得天下百姓的認可,肯定會下大力氣推廣新作物;至于口感,對于李雲睿來說,一點問題都不是,他自己可以拿土豆做出五十種不同的菜肴……

李景隆听了李雲睿的話,沉默了半晌,開口問道,「你確信那新糧能畝產千斤?」

「我要說兩千斤,您會不會把我吊起來打一頓?說我戲耍您?」李雲睿說完這話,往後挪了挪身子,生怕李景隆揍他。

畢竟,這個產量有些匪夷所思了,超出了李景隆的認知水平!

見兒子這麼說,李景隆一腦門黑線。

「老豆,最早的五畝土豆,福伯在二月二十(農歷)左右種下去的,現在都兩個多月了,按道理來說,最多再有二十多天,就可以收了!」李雲睿撓了撓後腦勺,說道,「要不過個幾天,您上道折子,請皇帝或者太子親自來參加一下,畢竟這也是千古盛事,能名留史冊的那種……」

「此事,容為父仔細斟酌一番!」李景隆想了想之後,說道。

「成,您就慢慢考慮!反正還有二十多天,也不急在這一時半會兒……」李雲睿點了點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