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20章 挨打要立正

淮西文武,共同決定送朱棣上台,這是什麼戲碼?

左右朝局?廢立皇帝?

李雲睿有些不明白,淮西文武為什麼這麼做?他們有這麼大能力嗎?

後世他是看過很多講黨爭、政爭電視劇,還讀過很多的分析文章,但那些都是局外人的分析。

「你知道我為什麼接受你的建議,決定擁立朱高熾為太子嗎?」李景隆站起身來,在書房里跺起了方步。

「難道不是因為我說得有道理嗎?」李雲睿此時心中有些打鼓。

「有道理,為父就要听你的嗎?」李景隆走到了窗前,推開了窗戶,眼光略帶深邃地看向外面漆黑的夜空。

……

這下輪到李雲睿一臉蒙圈了。

從穿越至今,李雲睿一直以上帝視角看李景隆,認為李景隆就是一個草包,除了人帥沒啥別的優點,所以他總是在教李景隆做事,從來沒有和李景隆商量過。而李景隆也如木偶一般,從諫如流地配合著李雲睿,從來沒有提出過異議。

因此,李雲睿腦中就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李景隆就是個工具人。

但今天李景隆連番發問,讓李雲睿有一種被人按在地上摩擦的感覺,很是不爽。

「太祖建立大明,靠得是我淮西子弟,我淮西派必須在朝堂有話語權。」李景隆望著窗外的星空,淡淡的說道。

李景隆沒說李家,說的是淮西派,這讓李雲睿很納悶。

「論寫詩作文、奇婬技巧,為父不如你,但論朝堂經驗、派系斗爭,我兒……」李景隆轉身看了看坐在椅子上的李雲睿,微微笑道,「你差得太遠!」

「請父親指教!」李雲睿站了起來,很是鄭重其事地朝李景隆施了一禮。

有錯就要認,挨打要立正,《古惑仔》里,靚坤說過的。

朝堂確實是李雲睿的薄弱環節,他只是想當然地把歷史脈絡和許多專家、乃至磚家的分析文章,結合起來。

李雲睿自己也知道,故紙堆中的歷史不可信,專家、磚家的研究更多是猜測,乃至天馬行空的胡編亂造,用歷史結果反推過程,看似合情合理,實際上可能離題萬里。

「大明成立時,朝廷上有兩股勢力,一是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派,一是劉基為首的浙東派……」李景隆站在窗前,雙手叉在胸口,看著無邊的月色,開始講述起來。

淮西派是朱元璋的心月復鐵桿,都是從鳳陽起兵時,一路跟過來的,是朱元璋的基本盤;而浙東派大多是投奔、投降朱元璋的文官勢力。

淮西派一群人掌握著軍權,對朝政影響力很強,可以說是一家獨大。朱元璋怕他們有異心,就不遺余力地扶持浙東派,跟淮西派唱對台戲。作為皇帝,制衡之道才是關鍵,維持朝堂上兩派勢力均衡,讓兩派彼此水火不容,不讓一家獨大,這才是為君之道。淮西派和浙東派之間你來我往,在朝堂上相互攻伐,互有勝敗。

隨著時間推進,不斷有新人進入朝堂,這些人大都是通過科舉、薦舉的讀書人,對浙東派有著天然的親近,因為浙東派大都以文官為主,慢慢地浙東派的勢力不斷擴張。原有的浙東派和淮西派的對立,演變成了文官集團和武勛集團對立。

「太祖利用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大肆殺戮淮西將領,使得淮西派在朝堂的勢力大為削弱。淮西將領大都與李善長、藍玉有交集,搞得大家人人自危,開始低調做人。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太祖駕崩,淮西派和浙東派兩股勢力在朝堂上,已經可以並駕齊驅。」李景隆說道這里,臉色有些不好。

李雲睿了解這段歷史,朱元璋怕淮西集團尾大不掉,大殺功臣,在歷史上被人詬病。但對淮西派和浙東派的斗爭,他卻不甚了了。听了李景隆的介紹後,大致有了一些脈絡。

「太祖駕崩,淮西的武勛和文官終于松了一口氣,想著能夠苦盡甘來,結果建文偽帝上台後,大肆提拔浙東派的文官,讓咱們淮西的老人很失望。」李景隆嘆了一口。

朱允炆上台後,第一時間將齊泰從命兵部侍郎提升為兵部尚書,將翰林院修撰黃子澄提升為太常卿,召漢中府教授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

齊泰這個人,是有些真本事的,朱元璋非常喜歡他,他的名字就是朱元璋所賜,他本名叫齊德。朱元璋臨死之前,下旨齊泰為顧命輔臣。

但黃子澄和方孝孺這兩個人,就是妥妥的書呆子,自詡讀了幾本書,就視天下英雄如無物。

建文帝準備削藩時,齊泰認為朱棣手握重兵、精于謀略,且素有大志,力主拿燕王朱棣開刀;但黃子澄卻勸建文帝拿周王朱橚作伐,理由則是周王素有不法之舉,拿下周王,可以剪除燕王羽翼。

建文帝最終接受了黃子澄的建議,派李景隆去開封抓捕周王朱橚,把周王貶為庶人,發配雲南。

「所以,您和周王就結下了梁子?」李雲睿听到這里後,插了一句嘴。

「為父也是奉旨行事而已!」李景隆並不認為自己做錯了,辯解道。

李雲睿听了李景隆這話之後,點了點頭,的確如此,于是開口問道,「朱允炆不過提拔了幾個文官而已,不至于讓淮西派對他失望吧?」

「怎麼不至于?」李景隆嘆了一口氣,悠悠說道,「朱允炆上位的過程,本來就讓人起疑;他登基之後,不想著安撫人心,卻先提拔文臣,借此收買讀書人……」

「等等,老豆,你的意思是說朱允炆得位不正?」李雲睿打斷了李景隆的話,有些不明白。在他的印象里,朱棣上台後,曾經指責過朱允炆篡改太祖的遺詔,但李雲睿認為,那是朱棣為了洗月兌自己的嫌疑,栽贓陷害朱允炆。

今天,李景隆卻提出了朱允炆得位不正的觀點,這讓李雲睿感到新奇。

「的確如此,這事在當年人人皆知。」李景隆將身子靠在窗欞之上,扭頭看著李雲睿說道,「太祖駕崩,留下遺詔,除了讓朱允炆登基,還留下了一句‘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