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16章 就算你想上天,我都能送你去

「所以,有貪婪的是好事,關鍵看能不能正確加以引導、使用。」到底是閱歷少,思路不廣,容易被忽悠,李雲睿看著一群愣神的少年和女圭女圭,心中暗笑。

「孔聖人有雲,欲而不貪。按照李大哥你的說法,豈不是聖人有錯?」張忠听完了李雲睿的狡辯後,有些迷惑了,他從小接受傳統的理學教育,李雲睿的解釋有悖于夫子的講解。

「張忠,聖人之道,用來修身養性還可以,至于治國,呵呵……」李雲睿將烤好的肉、雞翅撒上孜然粉,遞給了離自己最近的朱瞻基和梅瑾瑜。

看著李雲睿滿臉的不屑和嘲諷的語氣,張忠心里有些不舒服,說道,「李大哥這話有所偏頗吧?」

「偏頗?那我問你,聖人可有教你治國之道?」李雲睿扭頭看看張忠,問道。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張忠開口就背起了《論語》。

「停停停!你別背了……」李雲睿直接打斷了張忠的話,說道,「張忠,我就問你一句,德能讓百姓吃飽穿暖嗎?」

在治國之道這一點上,李雲睿可以吊打整個大明官吏集團,因為他知道百姓需要什麼,並且有解決之道,而朝堂上的官員或許也知道百姓需要什麼,但他們沒有解決的辦法。

不是李雲睿自吹自擂,經歷過新中國的改革開放年代,李雲睿可以用自己廣博的見識,碾壓整個大明官僚集團。

李雲睿這話一出,張忠有些不知如何作答。

「百姓所求不過三餐有繼,衣食無憂而已。我遍觀史書,歷朝歷代有那麼多賢臣良相,個頂個的都是道德君子,聖賢之徒,卻未曾見過有一朝,讓百姓真正的吃飽穿暖過。」李雲睿淡淡地笑了笑,說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但仁義在吃不飽飯的人面前,屁都不是!」

李雲睿對儒家沒有惡意,在他看來,儒家能夠在中國流傳千年而不衰,必有其長處,在教人修身、養性、傳家方面,可以說功莫大焉。但儒家在治國方面,卻存在巨大的短板。在封建社會,歷代君王選擇與儒家共存,是因為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能夠勸導百姓向善,誘使百姓服從朝廷;能夠讓百姓誤以為有了朝廷,他們就會安居樂業。

听了李雲睿的言論,丘晟、徐景昌、張忠、朱勇等人,陷入了思索,朱瞻基年紀太小,有些懵懂。

當然,李雲睿這話不是說給在場的人听得,而是說給城牆上的人听得。

看上去李雲睿一直在專心做燒烤,但他的耳朵卻沒閑著,他听到城牆上有聲音時,才強行把話題從討論「口舌之欲」轉到了治國之道上,為的就是吸引樓上人的注意。

李雲睿也不知道樓上的人是不是道衍和尚,如果是,李雲睿相信自己的話肯定能引起道衍的注意;如果不是,無非就是浪費一下口舌而已。

「那以小友之見,何為治國之道?」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從城牆之上飄飄悠悠傳了下來。

李雲睿扭頭向城牆上看了看,沒有看到有人影,撇了撇嘴,沒好氣的說道,「治國之道多了去了,不知道你想听啥?如果想學,你願意出五千兩,我教你兩手!」

「這治國之道,居然還能明碼標價?」城牆上蒼老的聲音又傳了下來。

「當然了,這世間萬物皆有價錢;只要價錢合適,就算你想上天,我都能送你去!」李雲睿不以為然地說道。

「大膽!小小……」城牆上傳來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但似乎被人止住了。

「哦,小友的話倒是有意思,不知道小友準備如何送我上天?」蒼老的聲音略帶一絲不悅。

「想知道上天的方法,五百兩銀子;想讓我把你送上去,得五千兩;想讓我把你送上去,再回到地面,得一萬兩;銀子拿來,我就教你!」李雲睿扭頭繼續烤著牛肉。

李雲睿這樣說,就是想引起樓上人的好奇。

「小友如此有把握,能否說一下,銀子自然不會少你的!」城牆上又一個聲音傳來,這個聲音既不蒼老,也不是中氣十足,是個中年人的聲音。

「空口白話,騙小孩的鬼把戲,誰信啊!想學就給錢!」李雲睿扭頭沖著樓上喊道。

李雲睿剛喊完,就看到城牆之上,有一物墜落下來,掉在了馬車旁邊,李雲睿沖李桑海眨了眨眼,李桑海趕緊上前去撿起來。

「小友但講無妨,只要你能說出來,隨時拿著這個腰牌,到我府上拿錢!」中年人說道。

此時李桑海已經撿起腰牌,朝李雲睿走來。

李雲睿接過腰牌來一看,正面寫著「工部右侍郎」,北面寫著「朝參官懸帶此牌,無牌者一律論罪,借者及借與者罪同,出京不用。」

這是明朝官員的標準腰牌,李雲睿見過,李景隆也有這東西。

工部右侍郎金忠,李雲睿知道這個人,李景隆收集的朱棣親信資料中,有這個人的信息。

「原來是金大人,失敬失敬!」李雲睿拿著金忠的腰牌,揉了揉額頭,有些訕訕地說道。

「小友听過老夫的名號?」中年人的聲音又傳了過來。

「曾听我父親提起過!」對于城牆上的人不露臉看自己的行為,李雲睿十分鄙視,但他又不能表現地過于急切。

「既如此,小友是否可以說了?」金忠繼續了剛才的話題。

「金大人可知道天燈?你把天燈放大萬倍,下面加個吊籃,就可以上天了!」上天對于李雲睿來說,是個小課題,今天瞎貓踫上死耗子,想見得人沒見到,能踫上金忠也不錯。李雲睿現在嚴重懷疑,那個蒼老的聲音是姚廣孝,但人家不露頭,自己不能貼上去,否則萬一姚廣孝給自己打一個居心不良的標簽,豈不是得不償失?

天燈,也就是俗稱的孔明燈。在大明,每逢正月十五,天官生日時,百姓放燈祈福,因此稱之為天燈。

金忠听了李雲睿的話,第一反應是不信,但細細一想,卻有無法反駁。天燈能飛到空中不假,但要把人帶上天,能不能做到,誰也不知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