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06章 事情如此嚴重嗎

吃完晚飯,李雲睿又開始當起孝子賢孫來。

明天的紅顏會會所開業儀式,要家里的女人打個配合。

「雲睿,這旗袍在內宅中穿一下就好了,穿出去,會不會太招搖?」袁氏听了李雲睿的「無禮」要求後,有些忐忑。

旗袍在後世司空見慣,但在大明是獨一份。這個時代,對女性的要求比較高,除了三從四德外,還有很多要求,比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比如穿衣著裝。女性穿衣,不能露出腳踝、胳膊乃至手都不能暴露在外,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旗袍卻違反了這兩點,就算開叉在膝蓋以下,也會露出腳踝;手袖就算做全袖,也會露出一部分胳膊來。

雖然袁氏對旗袍很喜歡,也就是在內宅中穿穿,不敢在外人面前展示。

「母親放心,紅顏會中全是女人,連只公蚊子都沒有,而且明天里面有很多人會穿旗袍……」李雲睿邊給袁氏捶著腿,邊諂媚的勸說道。

肯定會有很多人穿,這點李雲睿倒沒撒謊,不過都是工作人員。

「姐姐,雲睿說得也是,您就應了吧!」孫氏在一旁助攻。

對于孫氏來說,最近受到的沖擊比較大,她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曹國公府里發生的一切,她都看在眼里。且不說李景隆怎麼突然間變成了冉冉升起的文壇新秀,單是李雲睿對自己房里兩個丫頭做的事,就讓她大開眼界。

白給了秋香十萬貫,讓一個丫頭去創業,就是為了睡秋香;然後又大方地借給冬雪五十萬貫,關鍵冬雪前後幾天時間,就賺了幾千兩,還帶著府里所有的丫鬟、嬤嬤都賺了幾十兩。

這事透著邪性。

這邪性的背後,都源自一個人,那就是李雲睿。

自從李雲睿受傷後,整個人仿佛就變了,變得有些讓人不認識了,但李雲睿對自己和閨女的態度變了許多,應該是更加親了。自己一個妾室,還沒有兒子,說句不中听的話,以後生老病死都得看李雲睿的眉高眼低,

現在支持一下李雲睿,或許能讓他以後感念自己的幫助。

孫氏的打算,就是這麼簡單,更何況,李雲睿伸手就給了自己兩個黃金會員,一年三千兩的紅顏會,眼楮眨都不眨一下。

「袁氏,孫氏說的也是,難得雲睿開口……」後宅牌面最大的吳氏發話了。

吳氏年紀大了,看得比較開,人這一輩子,除了生死,啥都不是大事,穿個旗袍而已,又不是讓她們月兌*光了果*奔。

袁氏見吳氏都說了,只能無奈答應下來。

「哥哥,明天我也要穿旗袍!」李婉清在一旁喊道。

「穿!明天都帶過去,到時候表演的時候,你和飄舞上去客串一下!」李雲睿模了模李婉清頭上的小揪揪,笑著說道。

李雲睿給李婉清和飄舞都準備了好幾套旗袍。

旗袍,大人穿衣會受這樣或者那樣的限制,小孩就不用那麼多規矩了,讓李婉清臨時客串,也是李雲睿剛剛突發奇想,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

達成目的的李雲睿,又陪著幾人聊了一會兒,跟著李景隆去了書房。

「老豆,請立太子的奏折可以上了!」進門之後,還沒坐定,李雲睿就開口說道。

「這麼著急嗎?要不要再等幾天的朔望朝會?」李景隆坐定之後,問道。

「沒必要再拖了,任何事件都有個熱度,請立太子這件事,已經發酵十多天了,大家已經沒有新鮮感了。」李雲睿坐到了李景隆對面,說道。

要是擱在後世,一個熱點起來,除非有專業的團隊在後面操盤,最多不超過五天就會消失,強大如俄烏之間的戰爭,也就是在前幾天吸引了全球眼球,後面大家就習以為常了。

李景隆不懂是什麼是熱度和新鮮感,但他能理解李雲睿的話,他點了點頭。確實如兒子所講,現在李景隆跟百官大談世子寬厚愛人,百官也只是淡淡一笑而已。

「奏折只要遞上去就行了,後面什麼事也別做了。您要是覺得無聊,閑著沒事,約三五好友去踏一下春,吟詩作對,瀟灑一下,盡量遠離朝政。」李雲睿繼續說道。

李雲睿提出讓李景隆遠離朝政,其實是一種保護,李景隆現在是朱棣的眼中釘、肉中刺,天天出現在朱棣面前,肯定招人煩。

如果李景隆能夠適當地減少出鏡機會,或許朱棣疼下殺心的態度還能緩和一些。

當然,這是李雲睿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

「我兒,事情如此嚴重嗎?」李景隆听出了李雲睿話背後的內涵,有些悻悻然。

「耿炳文家被團滅了,盛庸被誣陷自殺了,鐵鉉被煮了,徐輝祖被圈禁了,抵抗過靖難大軍的主要將領,就剩下平安、我老丈人和你了,你覺得皇帝會放過你們三個?」李雲睿看到李景隆還不死心,撇了撇嘴說道,「要不是朱老四得位不正,需要裝裝樣子,讓百官安心,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對付你們。看看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卓敬、暴昭、練子寧、毛泰那些文官,他們墳頭的草,都已經三丈高了吧?」

听了李雲睿這話,李景隆腦門無數烏鴉飛過,他一直心存幻想,認為李雲睿在危言聳听,畢竟他為朱棣開過門,他為朱棣帶過路,他有功于朱棣。

不過仔細想想,開金川門的功勞,大都應該歸于谷王朱橞。

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難時,谷王朱橞奉詔帶三千兵丁進京勤王,朱允炆也是個神人,讓朱橞帶著自己的三千兵丁守金川門,連點制約都沒有。

當朱棣大軍兵臨南京城下時,朱橞一看形勢不妙,就準備投降,所以就拉上了被撤免在家的李景隆,一起開了金川門。

谷王之所以拉上李景隆,原因無他,就是想拉個人一起擔罵名,畢竟出賣皇帝這個名聲,非常不好听。

李景隆當時只是個空架子的國公,也在為家族前途擔憂,朱橞來找他時,兩人一拍即合,做了帶路黨。

想到這里,李景隆有些悔不當初的感覺。

要是早知道朱棣這樣對自己,當年應該殊死抵抗。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