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李雲睿邊走邊听,時不時往秦淮河上看。秦淮河上有許多畫舫在飄蕩,很多士子會邀一批好友,請上一名名妓,登上畫舫,泛舟游船,吟詩作對。

「明天就要進考場了,這群人還在這風花雪月,真是人心不古啊……」旁邊傳來一個聲音。

這話說者無心,听者有意。

我去,明天就要開始考狀元了,李雲睿听到之後,有些興奮。

穿越前,他參加過號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那滋味要多酸爽有多酸爽,高考前的多少個日日夜夜,都是處在挑燈夜戰,廢寢忘食,不眠不休。

穿越之後,連一個月都不到,就踫上大明版的高考,看著有士子居然還在游花船,李雲睿有些心理不平衡,這些人莫非都是胸有成竹?

難不成考試前一天,發泄一下,能夠猶如神助?

人比人氣死人啊!當年自己高考前,怎麼就不知道找個洗頭房……

唉,應試教育害死人啊……

不管這些了,會試大比,要是不親眼看看,對不起自己啊。

「雲睿,你在發什麼楞?」徐景昌看著李雲睿走神,踫了他一下胳膊。

「啊,沒事,沒事,我在想買哪家青樓比較合適……」李雲睿從走神中清醒了過來。

秋香在身後听到之後,有些納悶,怎麼李雲睿就跟青樓耗上了,收了一個蒔花閣不過癮,還想再收,這莫不是要一統南京城的青樓?

「群芳樓和萬花樓,我覺得這兩家最好,里面的姑娘個頂個的漂亮……」徐景昌說道。

李雲睿笑了笑,淡淡地說了一句,「等紅顏會上了正軌再說,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我們有的是時間。」

徐景昌听了之後,點了點頭。

話雖如此說,但李雲睿真心怕時間不多了。魂穿來到大明,滿打滿算有二十天了,李雲睿覺得自己這二十天過得還真充實。

短短一個月不到,愣是培養了一個文豪,李景隆的名聲隨著《少年大明說》,已經享譽南京城了,成了無數士子敬仰的人。另外,「救濟斯民」的標簽,也貼到了李景隆身上,只不過很多人還不認同。

跟徐家結成了聯盟,重新搭上了長公主朱雲薇這條線,小弟也認了幾個,還認識了皇孫朱瞻基、安慶長公主,都是意外之喜。

最大的成果就是建立了紅顏會,雖然有些倉促,手法也有些下作,但事在人為,為了幫曹國公府擺月兌被圈禁的困境,李雲睿必須尋找更多的援手。

老天爺就是在耍自己,哪怕魂穿到一個普通人家,也比曹國公府強;就算生在曹國公府,李雲睿也希望是早幾年。如果早幾年的話,李雲睿一定想辦法搞點烈性炸藥出來,把朱棣送上天,這樣就沒有削爵圈禁的危險了。

可惜,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老天爺偏偏把自己安排在這麼個尷尬的時間點……

人生果然到處都是坑,大坑套小坑,不是坑你,就是坑我。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雲睿看著秦淮河畔的燈火,唱起了後世流行了《知否知否》。

「少爺,是有什麼心事嗎?」秋香听著李雲睿的曲調,忽然間心里有種悲涼的感覺。

「雲睿,這首《如夢令》被你唱活了……」沒心沒肺地徐景昌,曾未听過這種曲調,眼中頓時一亮,說道,「教教我唄……」

「想學啊?來,我教你們一起唱!」李雲睿轉了個身,開始倒退走路,說道,「昨夜雨疏風驟,起音要低,不要太高,來試一下,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

……

「知否知否……」

伴隨著略帶傷感的音調,天上飄落下了小雨。

望著淅淅瀝瀝的雨滴,李雲睿抬頭看了看天,喃喃低語,「春雨貴如油吶,是個好年景!」

第二天一早,卯時剛到,李雲睿就從被窩里爬了起來,看著被窩旁邊,呼呼大睡的冬雪,一臉黑線,這小妞,太貪睡了……

小心翼翼起身,在秋香的服侍下,洗漱穿戴好,天還沒亮,李雲睿帶著李桑海出了門,朝著貢院的方向走去。

路上,時不時看到一些趕考的士子,背著一個考籃,急匆匆地往貢院趕。

李雲睿不趕考,純粹想看熱鬧,所以不急,看到路邊有好吃的,就停下來吃點,墊吧墊吧肚子。

等李雲睿到貢院時,天已經蒙蒙亮了,此時貢院門前已經是黑壓壓的一片,李雲睿找了個高處站了上去,看了一下,估模著得有兩三千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太史公之言,果然誠不我欺!」

歷朝歷代的讀書人,最想干的一件事,都是當官……

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可比這個熱門多了……

隨著一聲鑼響,貢院大門緩緩推開,里面出來許多士兵,有士兵手里拿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某某布政司」,等士兵一一站定之後,士子們開始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接下去的事情,讓李雲睿大跌眼鏡。

「衣服月兌掉……」

「打開考籃……」

「這是什麼?」

「這不是作弊是什麼?」

……

我去你大爺的,大庭廣眾之下,這些士子被扒光了,從頭發一直到搜到腳丫,身上穿得、考籃里帶得,倒了大霉,那些差役一點點、一寸寸的搜,生怕里面有夾帶。

這還有人權嗎?好吧,這年頭,人權還不流行。

這還有王法嗎?好吧,這年頭,王法就是這麼規定的。

真是活久見。

搜身是科舉考試的傳統,比後世可嚴格多了,李雲睿在電視里看的那些科舉考試,都是劇情而已,眼前地才是真真實實地考試要求︰為了防止考生作弊,考生帶著的每一件物品,都要仔細檢查。

考官們也是沒有辦法,為了考個好功名,考生想盡辦法帶小抄進考場,史書中有記載,「募善書者,蠅頭書金箔紙上,每千篇厚不及寸;或藏筆管,或置硯底。更有半空水注、夾底草鞋之類;又或用藥汁書于青布衣衿,壁泥摻之,拂拭則字立見,名曰文場備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