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2章 仙家之物

「娘親,你沒事吧?」朱瞻基看到張氏臉上的驚恐,趕緊問道。

「瞻基,這是何物?」張氏穩定了一下情緒之後,低頭指著盒子問道。

「娘親,這是昊天明光鏡,能將人照得縴毫畢顯,清清楚楚,比銅鏡還要好。」朱瞻基彎腰將盒子撿了起來。

打開盒子一看,還好,盒子里面有很多棉花,鏡子沒有碎。

「昊天明光鏡?」張氏從來沒听過這個名字,有些納悶。

朱瞻基將瓖有木邊的鏡子拿了出來,遞給了張氏。

「嘖~~~~~」接過鏡子,張氏拿起來對著臉一看,倒吸一口涼氣,仙家寶貝啊!怪不得起這麼一個高大上的名字;難怪朱瞻基要用討字來形容。「瞻基,這寶貝如此珍貴,李雲睿就給你了?」

「本來李大哥要送給秋香姐的,他說等過幾天,給我做一塊大的送給娘親,但我著急讓娘親看一下,就問他要了過來……」朱瞻基小嘴巴巴地解釋起來。

這等寶貝居然送給一個丫鬟,李雲睿色迷心竅了吧?……

做一塊大的?這種寶物是李雲睿走出來的?……

張氏有些不信,這等仙家之物居然是人力可為。

「嗯,娘親,李大哥做了一塊這麼大,準備明天獻給祖母!」朱瞻基用手比劃了一下。

做了……

做……

張氏腦海中,一直重復著這兩個字。

蛋糕、雪媚娘、蛋撻、玩具自行車,這是張氏見過的,都是曹國公府拿出來的。今天的昊天明光鏡,朱瞻基說是李雲睿做得。

李家什麼時候出了這麼個奇人?

真是奇哉怪哉。

曹國公府,一名太監的帶領一隊金吾衛,停在了門口。

「何伴伴,沒想到你親自帶隊!」李雲睿迎了出來,一看到來人,態度很是親切。

領頭的太監,就是上次來傳旨的太監——何旭。

「小公爺,東西可準備好了?」何旭給李雲睿行了一禮。

「剛剛準備好,送入了冰窖,本來準備派人去通知伴伴,沒想到伴伴自己來了。」李雲睿擺了一個請的姿勢。

何旭一招手,金吾衛的人跟在後面進了曹國公府。

李雲睿和何旭邊走,邊跟何旭稱兄道弟地聊著,這讓何旭感到很是開心,堂堂的曹國公府世子,姿態放得很低啊!

「何伴伴,這些是皇後賞賜命婦的禮品;這個是千秋節上用的蛋糕;這幾盒是送給何伴伴的,何伴伴在宮中,也有好多親朋故交……」李雲睿給了何旭一個你懂得眼神。

何旭一听李雲睿還給自己準備了一批,心里頓時很開心,這小子很上道啊!上次送了一盒給自己,自己獻給鄭太監之後,鄭太監還夸贊了自己一番,說自己有孝心。

什麼親朋故交?太監在宮里能有什麼親朋故交?無非就是給何旭,用來上下打點而已。

但話不能說的太直白,懂的都懂。

「這如何使得?小公爺太客氣……」何旭尬笑道。

「應該的,應該的!」李雲睿心里問候了何旭全家女性,但臉上依然笑容如故。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

李雲睿有求于何旭,只能強顏陪笑,「何伴伴,明天皇後千秋節,我家獻了一件寶貝給皇後,名曰昊天明光鏡。何伴伴能否想法讓這件寶貝,出現在皇後面前?」

「這……」何旭听了之後,皺了一下眉毛。

皇後千秋節,所有朝廷官員和命婦都要獻禮,這是規矩。禮物不必貴重,心意到了即可,可能是一把折扇,可能是一個花瓶,也可能是一幅畫,甚至獻上五谷。如果誰獻上一座金佛,妥妥地昭獄伺候,一看就是貪污所得。

皇帝在奉天殿,接待官員,禮部官員會唱禮單;皇後在坤寧宮,接待命婦,內官監會安排人唱禮單。

因為每家都會準備幾樣、乃至十幾樣禮品,唱禮單大都沒人會太注意,除非你排在最前面,又或者是壓軸,才會引人注意。

曹國公雖然貴為朝臣之首,但在南京城,還不是頂尖存在。來給皇後祝壽的,還有王妃、公主、郡王妃、郡主,接下去才是勛貴夫人,後面是命婦。

所以,曹國公府的禮單,可以說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雖然李雲睿給鏡子起了個響當當的名字,但很難引起皇後的注意。李雲睿一開始也不知道這些門道,是袁氏告訴他的,他苦無對策,就只能用行賄這種爛招數了。

李雲睿看到何旭面露難色,壓低了聲音說道,「何伴伴,我也知道這件事讓你為難了,如果這事能成,雲睿定當厚報。這里有張卡,三天後在鶴鳴樓,會有人收購,低于八百兩銀子,你可千萬別出手?」

說著,李雲睿從手袖中掏出兩張會員卡,以最快的速度,塞進了何旭的手袖。

現在送錢、送銀子,肯定不現實,且不說何旭敢不敢收,就是他收了,也帶不走。幾百兩,總不能大搖大擺地背在身上吧?

送卡就不一樣了,東西小,隱蔽,在約定的時間去換錢就可以了,當然,前提是何旭得把事情辦了。

何旭一听李雲睿說得數字,心里一陣悸動,八百兩,不是八兩。

太監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身份比較尷尬,但也是為皇家效命,自然也會有薪俸。

在明朝,太監都是有品級,從正四品到從九品,因為不需要養家糊口,太監的薪俸是同品級官員的幾分之一。逢年過節時,皇帝、皇後還會分別賞賜。

當然,有權勢的太監,不會靠這點俸祿,出來辦趟差,多多少少會收一些禮品,用以補充薪俸的不足。

但現在是永樂二年,很少有太監敢這麼干!太祖朱元璋以殘酷手段對付勛貴、文官時,同時也沒忘記對付宦官。朱元璋明確下令,嚴謹太監干預政事、嚴謹太監讀書識字,所以太監地位低下。朱允炆當政時,只相信文臣,對太監的壓制如前朝一般,太監們也不敢亂來。

朱棣上台後,因為得位不正,開始重用太監,向各地派出太監監視藩鎮、文臣和邊軍將領,太監的地位才開始逐步提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