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0章 窮,真特喵的窮

萬幸,一把把粉末塞進雞肚子里,一個時辰之後,雞還在院子里活蹦亂跳,成了!

雖說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李雲睿用的又不多,點綴一下而已,相信應該不是問題。

李桑海繼續施展自己的麒麟臂,為李雲睿打下手。

李雲睿已經想過了,和女人之間,沒有什麼事是一個蛋糕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個!如果還不行,再來一束鮮花!

李桑海打出泡發女乃油來,李雲睿將各種顏色的粉末加進去,攪勻,自己在一旁練習起圖案來。有些事,知易行難,李雲睿的藝術細胞實在不咋樣,畫出的圖案比印象派強一點,比漫畫弱一點……

事情大條了!

李雲睿趕緊滿國公府找幫手,最後發現飄香居然是繪畫高手,把飄香拉到廚房,李雲睿在一旁指導,用了一下午,才做出李雲睿想要的樣子,此時李桑海已經累倒在廁所。

裝入事先準備的木箱中,小心翼翼地讓人送進冰窖,保存一晚上,應該不會出問題。其他的東西,由袁氏出面準備,畢竟是親家,哪怕雙方不見面,禮數不能失。

想著明天就能見到小媳婦了,李雲睿就開心,吃完飯時,還多吃了兩碗以示慶祝。

作廢的蛋糕成了李婉清的最愛,最後李雲睿虎著臉,以不再給李婉清做蛋糕為威脅,才讓她放棄了以蛋糕為主食的念想。沒辦法,甜食的誘惑力太大了,尤其對孩子來說。

吃完飯,李雲睿又跟著李景隆去了書房。今天沒啥大事,主要是給未來文豪加點養分。

「《昔時賢文》,我兒這是什麼?」李景隆看著一沓厚厚的字,有二十幾張,問道。

「這是老豆你即將發表的大作!作為一個文豪,光做幾首詩不行,《小兒語》過于通俗,顯示不出老豆才華橫溢,寫八股文,兒子不在行,只能幫老豆東拼西湊一篇了。」李雲睿為了李景隆,可謂是操碎了心。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李景隆拿起紙,小聲讀了起來。

李雲睿在一旁窮極無聊,拿起李景隆桌上的一些邸報,看了起來。

明朝邸報每五天發行一次,發行機構是通政司和六科給事中︰各地官員的奏疏須經通政司匯集、核對、抄錄副本後,再呈給皇帝,在這一過程中,通政司會收集到大量全國各地的信息,成為邸報的一個重要信息源;六科給事中除了勸諫皇帝、稽查六部工作外,還要負責上傳下達各類奏章,所以六部、皇帝的很多決策,給事中們了如指掌。

兩個部門一合作,就形成了邸報內容的雛形,但大明有明確規定,未經過批紅的奏章不能公開發布,就需要有一個部門審核——這個責任就各類新成立的內閣。此時的內閣天天圍著皇帝轉,相當于皇帝的秘書,他們自然知道哪些批紅了。

內閣審核完成之後,就安排人抄錄,頒行天下。

李雲睿手里拿著正月的邸報,因為正月有休假,到上元節前,大部分都不工作,所以邸報只有兩份。其中一份是去年的工作總結,好多數字,沒有標點符號,晦澀難懂。

李雲睿找來筆,先斷了一下句,然後開始看起來,「是歲,天下戶11415829戶,口66598337人,稅糧31399704石……課鈔5606087錠,金50兩,銀80185兩……」

窮,真特喵的窮!堂堂一國朝廷,年入金五十兩,銀八萬兩……

說出去,鬼都不信。

其實李雲睿是被後世的電視給毒害了,普通百姓動不動一出手就是幾兩,富商一出手就是上萬兩,這種情況只可能出現在明後期和清朝。

唐以前都是以銅錢為主要貨幣,唐宋銀子才出現,產量極低,宋朝時巔峰產量,一年也就二十萬兩,所以交子才會出現。到了元代,朝廷才強化了銀子的地位,加大了開采量。

到了元末時,蒙元貴族被朱元璋打敗,逃回漠北前,將市面上能搶的白銀、黃金,一把都順到了漠北,朱元璋上台想搞經濟時,發現沒有銀子,銅錢又不足以支撐整個經濟運行,于是就抄襲了宋朝的交子,發明了大明寶鈔。

朱元璋窮人出身,沒有過理財經驗,就想當然的認為,朝廷需要錢時,只要印刷就行了。于是,官員要發薪俸了,印一批;將士要發薪俸了,再印一批;宮里要置辦一些器物了,又下令繼續開動印鈔機。我看中了你的東西,就印點錢,然後買過來就行,看似是交易,實則這就相當于搶劫。

洪武八年開始印寶鈔,朱元璋平均每年要印五百萬貫,最高一年印了一千五百萬貫,就造成了寶鈔泛濫,不斷貶值。

百姓想用銀子結算,結果朱元璋直接下令,嚴禁百姓使用金銀交易,抓到就殺,要使用金銀,先到朝廷指定的地方,兌換大明寶鈔後再去交易。

攝于嚴刑峻法,百姓不得已,只能使用天天貶值的大明寶鈔。

課鈔就是朝廷收的商稅,按照大明三十稅一的標準,李雲睿算了一下,整個大明的GDP在一億七千萬貫寶鈔左右,折銀一千兩百萬兩,人均200文不到。

窮就一個字……這就是大明的人均狗的屁,簡直是日了狗了!

當然李雲睿的算法有些偏頗,他沒有把賦稅算進去,但在大明,賦稅是實物稅,不產生資金流動。

後世很多歷史愛好者,整天吹噓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君王氣概如何,士人氣節如何、百姓如何,乃是歷史上最強硬的王朝。看到這份邸報,李雲睿真想上去抽這些人兩巴掌。

一個人均收入不足兩百文的王朝,有什麼值得可以夸耀的?

胸悶,李雲睿很胸悶。

就在李雲睿胸悶之時,李景隆的聲音傳了過來,「我兒,這《昔時賢文》中的許多話,為何我覺得很熟悉?」

「對呀!這本書就是集結了歷朝歷代的一些格言、言語,從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中,挑選了一些為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李雲睿扔掉了讓自己胸悶的邸報,看著李景隆說道,「你看題目也應該明白了吧?《昔時賢文》,什麼是昔時?」

《昔時賢文》,也叫《古今賢文》,後來明清兩代文人,不斷增補,才得名《增廣賢文》。

「這算什麼大作?」李景隆皺了皺眉,有些不明白。

「老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名傳千古的文章,是大作嗎?」李雲睿反問道。

這倒是實話,作為蒙學經典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文學價值不高,更像童謠,但卻世代被人傳承。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