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3章 朱棣的疑心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君王報仇,三天都晚!皇帝已經隱忍了一年多,他已經快要忍不住了。所以他肯定不想這件事是由你提出來的,讓你佔這個便宜。」李雲睿分析完之後,看著一臉黑線的李景隆說道。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雲龍風虎,君臣相得不好嗎?為什麼非得逼迫我們?」李景隆攥緊了拳頭,捶著書桌,悲憤不已。

幼稚的老豆,李雲睿看了看李景隆,心里有些悲哀。自古以來,君臣相得的前提就是臣子知進退,懂分寸。李景隆可是差點殺死朱棣的人,有這種仇恨打底,朱棣怎麼可能跟李景隆君臣相得?

皇宮,乾清宮的暖閣中,朱棣斜靠在臥榻的軟墊上,拿著一份奏折,臉上露出不豫之色。

「這個紀綱整天都是干什麼吃的?這麼重要的事情居然臨上朝前才稟報!」朱棣將奏折扔到了一邊,對著站在跟前的內侍說道。

「陛下,應該是事起倉促,錦衣衛的眼線得到消息之後,在第一時間上報,但當時宮門已關,消息送不進來,想來也是情有可原。」內侍低著頭,躬著身子,畢恭畢敬的說道。

「怕是紀綱這小子又給你送了厚禮,想讓你給他美言幾句吧?」朱棣斜著眼楮瞄了眼前的內侍兩眼。

內侍一听這話,心中慌了,立即撲倒在地上,像磕頭蟲一般地磕著頭,說道︰「陛下冤枉奴才了,奴才和紀大人之間並無往來,奴才天天在宮中伺候陛下,時刻不離陛下左右,根本沒有機會見紀大人。」

「好了,好了!就算收了,朕也不會怪罪大伴的!你們都是朕最親近、最信重的人,朕的身邊能有你們一群忠僕,才安心了許多。」朱棣淡淡地笑了笑。

朱棣這句話倒是大實話,靠造反起家的朱棣,對身邊的任何人都不信任,包括自己的兒子、勛貴和臣子。因為他走的路,就是一條眾叛親離的路,搶了自己佷子的皇位。想想歷史上,為了皇位父子相忌、夫妻相疑、兄弟相猜,君臣就不更用說了,皇帝連最親密的人都信不過,還指望著君臣相和的戲碼嗎?朱棣重開錦衣衛就是為了監控藩王、文臣、武將和勛貴。

但朱棣也深通「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的道理,既然兄弟、勛貴、臣子信不過,他只能從身邊找信任的人了,從小服侍他長大的內侍,就成了首選。

明太祖朱元璋汲取了歷朝歷代太監亂政的經驗,下令嚴禁太監干政。結果朱棣一上台就把這條規矩給廢了,原因很多,文官貪腐,武官愛財、還握著軍隊,外戚更不可信;更重要的是太監是皇帝的家奴,皇帝掌握著他們的生死大權,易于控制。

朱棣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上台伊始就派出了大量的太監,到各地的指揮使司、千戶所充任監軍,迅速的掌握了各地的軍事力量。

由此可見,朱棣對太監的信任程度。

「謝陛下信任!」听到皇帝說這話,跪在地上的太監才放下心來,長吁一口氣,擦了擦頭上冒出的冷汗,他還以為自己跟紀綱結交的事情,被朱棣發現了呢。

朱棣眼前這個太監叫黃儼,是朱棣最為信任的幾個太監之一,是司禮監的正四品掌印太監。此時的司禮監,只負責皇城內一切禮儀、刑名及管理所有內侍,權力還沒有後世那麼高。

黃儼為人陰險狡詐且貪財,索求無度,他的確天天陪在朱棣面前,但這並不妨礙他收受紀綱的禮物,幫助紀綱在朱棣面前說好話。他有個兄長叫黃渡,就住在南京城中,紀綱要托黃儼辦事時,就把錢財、禮品送到黃渡家中,黃渡再托人帶口信給黃儼,這樣做既隱蔽又安全。

錦衣衛負責監控內侍和朝臣結交,紀綱當然不會把自己結交內侍的情況上報。黃儼天天在宮內,就表面上物理隔絕了結交朝臣的可能。

「黃大伴,你說李景隆這是唱得哪出戲?」朱棣從臥榻上起來,在暖閣中跺起了方步。

「陛下,曹國公突然發難,是不是听到了什麼風聲?」黃儼作為朱棣心月復,自然知道朱棣準備收拾李景隆的事情。

「不可能,朕也只是剛剛起了心思,李景隆怎麼會知道呢?難道他是朕肚子里的蛔蟲?」朱棣第一時間否定了這個想法,對付李景隆也是過完年之後,他才下定決心的,前後不到十天的功夫,李景隆絕對不可能知道這個消息。

朱棣要扳倒一個國公,不是簡單的一道聖旨下去就可以了,沒有三五個月的,是不可能完成的。

下令紀綱收集李景隆的黑材料,只是前期的準備階段。

等黑材料收集齊了,就要扔一些無關緊要的罪證,找一些御史出來參李景隆,又或者抓曹國公府干過壞事的小嘍,這個階段是預熱期,目的就是往曹國公府身上甩鍋。畢竟,大家的下面都不干淨,要找茬,還不容易嗎?

等朝臣們看出了苗頭,皇帝就會安排一個重要的大臣出面,正式上本參奏李景隆,這個時候皇帝會出面保一下李景隆,說幾句「勛貴與國同休,朕不忍」之類的屁話,展現一個君臣相得的場面,以示對李景隆的恩寵。

接下去的事情就簡單了,很多黑材料會通過不同的方式,送到一些重臣的桌案前,這樣就會有一輪密集參奏李景隆為非作歹、怙惡不悛,乃至陰謀造反的高潮,朱棣會順利成章的拿下李景隆,還會把自己摘扯干淨。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大家都是場面人,做人做事,場面上不能給人留下把柄,必須正大光明。

「又或者世子找了曹國公?」黃儼說完這句話,微微斜著眼楮,瞄了朱棣一下。

黃儼說這句話,其心可誅,這是在陷害朱高熾結交勛貴!說來也怪,黃儼素來不喜世子朱高熾,和朱高煦、朱高燧過從甚密。作為朱棣最信重的幾個太監之一,黃儼時不時地會在朱棣面前說朱高熾的壞話。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采納方孝孺的建議,寫信給朱高熾,意欲封朱高熾為燕王,想要以此離間朱棣父子。黃儼得到消息後,搶先向朱棣告密,說世子有謀反之心,好在朱高熾聰明,將信原封不動地送到了朱棣面前,才得以擺月兌嫌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