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79章 全線撤退

建安六年,四月末。

東線,高唐城內,黃忠本在巡視城防,卻聞楚楓傳信,當即帶人接見,可听完傳令內容後,黃忠卻陷入凝重。

「撤軍?」副將皺眉道。

「將軍,你說我們怎麼忽然就要撤軍了,主公不是剛到前線麼?按理說咱們最起碼也帶戰上一段時間啊!」又一個副將詢問道。

黃忠皺著眉頭,傳令內容雖然沒有詳細說明情況,但是黃忠卻是能猜到一二,八成和西線的曹操有關,否則楚楓不會突然下令後撤。

而前還是全線後撤,他將退守下邳。

他高唐這邊好退,敵軍也不敢追擊,而且還隔著一條大河,可他在想,洛陽那邊想要退軍,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

「哪來怎麼多問題?奉命行事!」黃忠訓斥一聲,當即道︰「傳令下去,秘密撤軍,能帶走的全部帶走,帶不走的諸如糧食等,能掩埋儲藏的掩埋,不能的一把火都給燒了!」

「都燒啊?」副將詢問。

主要他覺得太可惜,他們高唐這邊糧草輜重絕對不少的,全都是準備長期作戰的。

「都燒,絕不可留給袁軍!」黃忠擲地有聲,他現在需要準備防守下邳,而且看楚楓這次動作,全線防守袁軍和曹軍難保不會繼續南下。

「諾!」副將點頭,帶著幾分可惜的表情退下。

黃忠遲疑了下,也快速去辦著自己的事,為撤軍做好準備。

————

另一邊,魯肅先接到信息。

其屯兵與開封,開封距離洛陽不遠,大概四百里左右,急行軍七八天能到,屬于在洛陽東面,魯肅主要步兵居多,不敢妄動,

畢竟曹軍多為騎兵,一旦中伏,步兵野外可不好解決騎兵。

此刻,將府內,

魯肅拿著手中書信,沉聲道︰「主公令我軍全線撤軍,我和趙凡、文聘撤至南陽,太史慈撤至壽春,主公已經讓全線撤軍了。」

語出,趕來支援的趙凡、文聘、太史慈全都皺眉,他們可是好不容易才趕到的,這剛到就要撤軍,那叫一個郁悶。

「子敬,主公為何匆忙撤軍?」趙凡皺眉詢問。

「信中未言,只是說西線曹操有變故,以退為進,防守反擊。」魯肅皺眉答道,不過他心中不是這麼想,因為楚楓本就知道曹操,

原先就摒棄了以退為進,現如今又重拾起來,顯然是有其他東西發生,不是吃了敗仗,就是曹操或者袁紹有異變。

「子敬,曹操兵馬不過十多萬,我們諸部加一塊,並非不能與之一戰,要不你再和主公請示一下!」趙凡好戰心切,詢問道。

「趙凡,戰場並非兒戲,主公既然下此軍令,顯然是多番思索後的,此刻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無條件執行。」魯肅訓斥了句。

接著來到地圖旁,拿出手中竹竿沉聲道︰「我們屯兵開封,是為了牽制曹操,而今要是退兵,開封已然沒有任何用處。」

「而洛陽尚有高順、張遼二位將軍萬人兵馬駐守,可城外便是曹軍營地,若是冒然退兵,定然給曹操餃尾追殺的機會。」

「所以,此番我們任務艱巨,必須保證高順張遼二人安全的撤出,你們可有好的諫言?」魯肅看向眾人,開口詢問道。

「嗨,曹操兵馬尚未抵達,我們直接以進為退,逼近洛陽,讓曹操投鼠忌器,如此高順張遼二位將軍必然可有解救出來。」

趙凡躍躍欲試,握拳建議道。

「我軍皆為步兵,以進為退一不小心可能會至大軍為死地!」魯肅當即否決了。

「將軍,曹操為人謹慎多疑,若是我們想著如何解救,倒不如令一部分人繼續留守開封,同時暗中潛行,讓曹操模不清虛實,」

「屆時,高順步兵先撤,若曹操敢追,張遼大可率騎兵前後夾擊,只要高順逃出一段距離,曹操不知我軍動向定然不敢貿然追擊!」

文聘略微遲疑,開口建議道。

「仲業此計不錯,曹操謹小慎微,抓住其弱點進行擴大,此乃兵家所長。」魯肅點頭,當即追問道︰「那你以為我軍兵馬至何地呢?」

「留太史慈將軍在此,今夜其余各部斜插潁川北部,等我軍消失後,曹操後面追擊,定然投鼠忌器,不過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

文聘生性穩重,此刻鄭重說道。

「嗯,不錯,至潁川北部接應,一來迷惑曹軍,令其不敢深追,二來也可以趁機退回南陽,而子義將軍則可待我軍後撤後也從開封撤出。」

「就依仲業說的安排,今夜我等率部離去,避開曹軍眼線,」魯肅點頭,捋須輕笑,有些稱贊的看了眼文聘夸耀道︰

「仲業啊,難怪主公早前時常夸耀與你,說你有勇有謀,今日一看,的確有大將之風,主公看人這塊還真是從未走眼過。」

「主公過譽了,在下智短,不及主公萬一,豈敢稱為有勇有謀!」文聘連忙抱拳,不過心中卻是爽快,楚楓果然關注著他。

「謙虛了,繼續保持,總有一天,我們的位置都將是你們這些人的!」魯肅拍了拍其肩頭,「好了,都下去準備撤軍的事宜吧!」

「諾!」眾將齊齊點頭。

————

建安六年,五月初。

洛陽城外,曹軍營地內。

天色蒙蒙亮,曹操尚在入睡,卻被一道道急促的聲音吵醒,曹操本能的坐起身,當即拔劍,銀光一閃,見是荀攸,

曹操翻著童孔,冰冷道︰「公達,吾好夢中殺人,若非方才見是你,恐怕」

說著,曹操直接把佩劍插在面前,任由刀柄晃動︰「說,這麼急切是什麼事?」

「主公,高順率軍南撤!」荀攸皺眉凝重說道,剛說完,郭嘉也趕來,還有曹仁等將軍,全都是大清早剛被喚醒的模樣。

「你說什麼?高順率軍南撤了?」曹操皺眉,滿臉的不解道︰「那楚楓不是剛率軍至濮陽與袁紹決戰麼?為何高順忽然南撤?」

「不知,不過看高順所部模樣,應該不是假的,我懷疑是楚楓知曉了貴霜帝國兵馬入境,迫于兩線壓力,所以準備以退為進。」

荀攸捋須,同樣帶著不解,不過卻分析了下。

「知曉貴霜兵馬入境?」曹操童孔 然一眯,心中膽寒,沒想到楚楓這麼快就知道了,看來楚楓情報滲透做的還是很完善的。

「張遼呢?張遼撤了沒?」

曹操皺眉詢問,當年他和張遼高順交過手,兩個都是打仗的好手,絕非庸才,而今他麾下僅有騎兵,雖然追擊簡單,不過也不可大意。

「尚未,估計他們是準備互相掩護撤退!」荀攸沉聲說道。

「主公,末將請戰,願率五千鐵騎,踏碎陷陣營,取高順首級獻與主公。」馬超躍躍欲試,這種能打仗的機會可不多。

曹操皺眉,陷陣營他自然知道,想當年他在陷陣營手中吃過不少虧,自然不敢大意,不過眼下陷陣營除了張遼兵馬外,並無援軍,或許

「奉孝,你以為可戰否?」

曹操將目光看向了郭嘉問道。

「主公,高順張遼二人皆有勇有謀,他們豈會明目張膽撤軍,定然還有其他援軍。而近期開封那邊哨騎多次傳回消息,說城外有大規模行軍的跡象,」

「現在看來,恐怕魯肅已然率軍在某處靜候高順了,若是我軍冒然進攻,除了張遼有可能前後夾擊外,魯肅也不可不防!」

郭嘉皺著眉頭,也是有些凝重。

听著郭嘉的話,荀攸點了點頭,既然全線後撤,魯肅那邊自然不會不管高順他們,想來的確有可能過來接應了。

只是高順就算了,魯肅諸部兵馬數萬,關鍵他們在暗,令曹軍投鼠忌器,不敢妄動。

想明白這個,荀攸也是開口道︰「主公,高順、張遼兵馬相加不過萬人,與其為了二人區區萬人兵馬冒險,倒不如盡早拿下洛陽商討接下來的對策。」

顯然,荀攸也不建議作戰。

主要他們兵馬皆為西涼鐵騎,就算滅了高順又能如何?無非是削弱一點楚楓的實力,根本不影響大局!

「依你之見呢?」曹操打消追擊的想法,主要區區幾千人,吃起來也沒多大用,還不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他們離開。

「諸位大可猜想一下,假如楚楓是因為貴霜兵馬入境的原因,所以後撤,那想來他們會直接背靠漢江、淮河等水系作戰!」

「如此以退為進,我軍但凡決戰,都需要南下,而且會面臨極大的後勤壓力。就算沒有後勤壓力,我軍沒有舟師,只要楚軍龜縮,絕無半點勝算!」

荀攸捋須,一字一句分析道。

听荀攸分析完,眾將略微皺眉,這麼一听,他們就沒有半點勝算,或者說根本沒必要決戰了?

郭嘉卻是頻頻點頭,沉聲道︰「公達說的沒錯,楚楓無論如何,都將天生立于不敗之地,我軍和袁軍皆以步騎為主,舟師難以作為。」

「按理說決戰毫無意義,可是卻又意義重大,因為此戰一旦未能取得戰果,那等貴霜退去,匈奴烏桓回歸草原,楚楓將瘋狂報復!」

「所以,此戰必須分出勝負!」荀攸又凝重說道。

「軍師,你這說的我都迷湖了,你一邊說楚軍只要龜縮我們就毫無意義,一邊又說要分出勝負,難不成楚軍會主動決戰不成?」

曹仁月復誹,有些無語。

「合肥!」荀攸上前指出楚楓的基業沉聲道︰「合肥乃楚軍命脈所在,而進取合肥只需渡過淮河,淮河淺灘橫跨不過數百步,未必不能渡河。」

「此戰勝負就在合肥,只要聯軍能抵達合肥,攻破合肥都城,那此戰過後,楚軍數年內難以翻身,到時候再去發展舟師,勝負天平必然傾斜。」

郭嘉也是眯眼點頭,沉聲道︰「公達說的沒錯,此戰若就此作罷,我軍及袁軍都將付出代價,換來的只是毫無人煙的中原,沒有半點用處,」

「相反,楚楓隨時可以出兵奪回這些地方,毫無意義。」

「可假若我軍讓援軍出武關,直抵南陽,我軍便可先扼守南陽,一邊造船一邊固城,做出長久作戰的打算,同時與袁紹相約直取合肥。」

「此戰,只有攻下合肥,才可重創楚楓,楚楓所有經濟重心都在合肥,只不過合肥距離千里不止,過去作戰後勤太難了。」

郭嘉一邊說著,一邊搖頭。

要知道,南陽距離合肥就千里之遙,而長安距離南陽同樣也有數百里,這條補給線,沒人能做到,因為這沿途全都是無人區。

曹操陷入沉思,一千多里的補給線,這想都不用想,就算在自己境內,都很難,更被說還是在無人區,這沒人能實現。

除非航運,航運可以節省成本。

荀攸此刻略微眯眸,接著沉聲道︰「主公,或許還有一條路線有可能實現補給!」

郭嘉聞言,當即接話道︰「你是說黃河?」

「沒錯,主公,黃河流域途徑長安,洛陽,而洛陽以東有一條鴻溝水系,此水系可轉道浪湯渠,最後匯入潁水,可直達淮河!」

「全程順流而下,可節省十數倍的糧食損耗,不過單單以我軍現有的軍糧,還是難以為繼!」荀攸皺著眉頭沉聲道。

這條水系可直達,不過他們船只有限。

「主公,要不咱們找袁紹再借點?」曹仁示意開口道。

「他自己自身難保,烏桓匈奴十數萬騎兵,人吃馬嚼對後勤壓力不比我們的小。」郭嘉擺手,直接否決了。

「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秋收,今年無論是漢中還是關中,皆風調雨順,入秋定然豐收。而秋季同樣會進入枯水期,到時候淮河好渡!」

荀攸眯著眼,他自問此策是最佳的了。

「秋收決戰,一來袁紹和我軍都能籌集糧草,二來淮河水流減緩,爭渡簡單。缺點,需要讓袁紹同意這個觀點,同時貴霜需要停留數月。」

「在這期間,長安等各地,都將大面積建造船只,以斗艦為主,可在溝渠航行,我軍當駐守南陽。」荀攸又補充了句。

他算是把優缺點都給列出來了!

至于如何選擇那是曹操的事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