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有明一代,軍禮形式內容豐富,「親征為首,遣將次之。方出師,有禡祭之禮。及還,有受降、奏凱獻俘、論功行賞之禮。平居有閱武、大射之禮。而救日伐鼓之制,亦以類附焉。」

魏廣德所說的「大閱禮」,其實在後世就是閱兵儀式。

在明初的洪武、永樂時期,閱兵活動還是比較活躍的,這種閱兵活動多伴隨帝王出師征伐活動同步進行的,注重軍事實效性能,但時間、地點、形式等多為「隨地而閱」,並不統一。

按照魏廣德所看到《明實錄》、《明會要》等文檔中的記載,自洪武至今,各類「大閱」活動舉行了二十余次。

只不過這些大多集中在洪武和永樂朝,特別是永樂中期時,明成祖朱棣曾校閱六師,邀請多國使節觀禮,在國際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魏廣德想到的自然就是用閱兵展示大明朝的軍力,不僅震懾北方草原,也可以傳遞到東、西洋,讓他們不敢輕忽大明國力。

「現戚繼光已經在京營多時,听說在他操練下,神機營已經有不小變化。」

魏廣德說道這里的時候觀察了下隆慶皇帝的表情,發現沒什麼變化,這才繼續說道︰「譚綸、戚繼光皆是在江南統軍作戰多年的宿將,正好讓他們主持此事,務必讓大明重現開國時盛大軍威。」

魏廣德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這兩人都是打老了仗的人,自然知道該怎麼操練軍卒,讓他們看起來悍勇無比。

他再想點辦法,提高閱兵的觀賞性和威懾性,總之,一切都要讓人明白,大明朝軍事實力很強。

魏廣德說完話就看向隆慶皇帝,等待他的答復。

此時的隆慶皇帝也是在思考魏廣德的提議,邊軍出塞是為了向蒙古人展示明軍不屈的戰力,而大閱是為了向周邊展示軍威。

大閱啊

隆慶皇帝雖然沒什麼大志向,可沒大志向不代表他就不想做出點成績,有點作為,最好青史留名那種。

洪武、永樂、宣德、正統、天順、成化幾朝都搞過大閱,但規模有大有小。

最後一次大閱是在成化十一年,此後九十四年間就再未行過此典。

隆慶皇帝不是個听到大閱就激動的搓手頓足、手舞足蹈的人,魏廣德的提議很新奇,看上去也很誘人,可是他現在想的卻不是成功後會怎麼樣,而是想到京營,想到大閱萬一出現意外,丟了朝廷的顏面。

好吧,和之前那些成化、弘治那些皇帝不同,隆慶皇帝應該是和正德皇帝類似的人,不是性格,而是對京營的了解。

他可是在京城大街上看到過京營士卒懶惰松懈的人,也知道京營里的實情,因為勛貴和朝廷的原因,京營士卒每月的軍餉其實只能拿到三成,而且訓練不足,兵員充斥老幼。

大明朝皇帝之所以還願意讓勛貴領京營,主要還是放心。

京營雖不堪用,可好歹他們還知道練一支精兵充場面,算京城內最強的一股戰力。

維護皇權,這些兵馬也足夠了,只要沒有外鎮兵馬干預。

若是把京營交到文官手里,簡直不敢想會有什麼結果。

良久,隆慶皇帝才遲疑道︰「你說的第一條,我先前就說了,沒有問題,至于大閱

京營,行嗎?」

魏廣德聞言微微睜大眼楮,正待開口,就听到隆慶皇帝繼續說道。

「京營的情況,你是知道的,我也不指望他們能爆發出什麼戰力。

若真是要大閱,我看還是從薊鎮和宣大挑選精兵良將參與。

既是大閱,必然有外藩使臣在旁,朕不想讓他們看到京營那不堪的樣子。」

「陛下多慮了。」

魏廣德先前就想說話,可隆慶皇帝繼續在說,他自然不敢插話。

這會兒皇帝說完,也該輪到他說了。

「京營的情況,臣當然知道。

既是大閱,自然要重練京營,可不敢讓他們現在這個樣子出來見人。

臣覺得,譚綸既已是兵部侍郎,可讓他再兼個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贊理京營軍務就理所應當。

贊理軍務,本就是主持京營日常訓練。

再有既會選兵的戚繼光,讓他重新篩選京營兵士,將精銳合遍一營做為這次大閱的部隊,大閱後保留做為京營作戰主力,剩余老弱殘兵可放歸或者擔任京營日常承擔的差事。

這樣,那支保留的精兵可只專注于作戰訓練,以後就不再理會雜事,平時以精銳之形象參與各種禮儀活動,若有戰事也可以拉得出去。

而且,這事兒暫時還不急,總要給譚大人和戚將軍留夠練兵的時間不是。」

京營為什麼缺乏訓練,魏廣德心里清楚,許多勛貴把京營當做免費勞動力,把大量京營士卒弄成自己的私奴。

奴役也就算了,還不給錢,而是發朝廷的軍餉,還要克扣一筆。

要不是擔心人在京師,扣的狠了鬧出嘩變,只怕京營早就空了。

試想飯都吃不上,誰還肯賣力,更別說賣命了。

按照魏廣德的意思,把京營剩余的精銳單獨編軍,老弱就留給那些京城權貴去用,既能保持朝堂穩定,也能讓京營重新恢復一絲戰力。

不過這麼做,貌似就有點像恢復到正德朝的樣子了。

唯一不同的就是,正德皇帝時期重練的京營,大量充斥抽調的精悍邊軍士卒。

可以說,正德朝京營的戰力,直逼明初的京營是毫不夸張的。

隆慶皇帝想了想為什麼那些文官不喜歡正德皇帝做的這一套,他也就釋然了。

雖然心里很不高興,可有時候真不是皇帝可以決定一切的。

就像現在,他知道正德皇帝搞的那一套其實可以提高明軍戰力,可他卻很難重新拿起來,因為文官集團不喜歡。

到時候,他們只要卡住戶部,就可以讓軍心渙散。

大明朝廷沒錢是朝野共知的事兒,只要把戶部的銀子散出去,到時候沒錢發軍餉,他這個皇帝就會被架在火上。

魏廣德的提議,或許是文官集團的底限。

不增調班軍,而是從京營內部挖掘兵員,這樣提升的有限。

或許有人會奇怪,誰不希望自己國家軍隊強大,可在大明朝,文官集團還真就不希望明軍重現明初的軍威。

為何?

其實原因很簡單,在土木堡之前,明廷屬于文武相制狀態,是比較平衡的。

但這個平衡,卻是皇帝偏幫文官造成的一種平衡。

實際上,明初因為有那些沙場宿將的存在,武將才是左右朝廷的最重要力量,這也是明初的皇帝喜歡打壓武將的原因。

他們的力量太過強大,強大到讓皇帝都擔心的程度。

土木堡之後,文官集團好不容易才利用明軍勢危攝取部分軍權,之後不斷努力才形成以文御武的局面,當然不會拱手相讓。

明軍若戰力恢復,則意味著可能又會涌現出無數明初那樣的宿將,他們在戰場上獲取巨大的功勞,即便功成名就之後放棄軍權留在京城養老,可以他們的功績也足以對文官集團構成巨大壓力。

所以,把明軍戰力保持在一個不高不低的狀態下是最符合文官集團利益的。

也就是既能抵擋住北方來的威脅,又不會讓他們有一戰功成的實力,維持一個平衡的局面。

明朝中後期的皇帝不懂嗎?

其實他們也明白,但他們的心思其實和文官集團類似,也不希望武將集團再度崛起。

有巨大威望和軍隊支持的將領,對皇帝來說簡直是場噩夢。

想想朱元章為了對付淮西集團,那真是費盡心思就可想而知。

正德皇帝是個例外,或許他還有開疆拓土的心。

不過對于其他皇帝來說,他們不想這樣,所以,也就只能那樣。

魏廣德的提議好不好,隆慶皇帝覺得可行,至于效果,那只能實施後才知道。

而魏廣德也一直覺得自己的想法不成熟,或許還欠缺些東西,所以一直想再進一步完善。

一直拖到今天,終于在隆慶皇帝的逼問下說了出來,先解燃眉之急。

「朕知道了,下去後等譚綸進京,你和他多接觸一下,給他透個底,薊鎮和京營,朕打算先交給他打理。」

隆慶皇帝終于開口打破了殿里的沉靜,這一番思索著實耗費不少時間。

「臣明白了。」

魏廣德躬身道。

隆慶皇帝起身,環視了空蕩蕩的大殿,這是他和魏廣德談話的習慣,身邊不會留下一個人服侍,即便當初在裕王府,李芳很多時候都被派出去守門。

「戚繼光那里,你也事先接觸下,讓他盡早拿出個練兵章程來。

此事,朕就交給你來辦,以後入閣,也會是這個方向。

對了,還有福建那邊開海的事兒。」

隆慶皇帝又開口說道。

「臣遵旨。」

魏廣德微微站直後又躬身道。

「你現在還在禮部,正好讓人整理下大閱的儀注,既然要做,就一定不要丟朕的臉面。

現在內閣那邊,讓陳以勤配合你。」

說道這里,隆慶皇帝微微停頓片刻,似是思索什麼,然後才繼續說道︰「張居正那里,你也可以試探下,或許他不會反對。

朕記得,他對你的很多主意都很支持的。」

听到隆慶皇帝提到張居正,魏廣德微微詫異,面露不解的看向皇帝。

隆慶皇帝只是嘴角掛著一抹笑容,「他有的時候也是不得不按照老師的意思行事,而且也無礙大局。」

隆慶皇帝居然給張居正講話,這讓魏廣德更加驚訝。

「殷士譫那里,最近動作很大,你覺得徐閣老會怎麼應對?」

沒給魏廣德驚訝的時間,隆慶皇帝忽然又開口問道。

最近殷士譫那邊剪出徐階黨羽的動作確實很大,許多都察院的御史和六部官員被外放,都是吏部強力推行。

徐階那邊應該早就覺察到了,即便楊博攔下一些人,可畢竟不可能為此就和殷士譫公然撕破臉。

好吧,魏廣德自認要是自己,干不出這樣的事兒。

魏廣德偷眼看了看隆慶皇帝,發覺他說道徐階時臉上復雜的神情,一琢磨也回過點味來。

要說徐階對皇帝來說最大的功勞是什麼,當然是保證皇權的平穩交接,並對嘉靖朝的弊政進行撥亂反正。

對隆慶皇帝來說,徐階是有功勞的。

可同時,也因為他和高拱之間的恩怨,讓隆慶皇帝對他生出不滿情緒。

一開始,隆慶皇帝想做和事老,可偏偏給了幾次機會,結果似乎事與願違。

那次「會食」,其實就是隆慶皇帝有意安排,希望高拱和徐階化解恩怨,結果沒想到高拱會說出那些話。

接下來,魏廣德只好按自己想法分析了一番徐階可能采取的對策。

從乾清宮出來的時候,魏廣德還在思考張居正這事兒,實在是奇了怪哉。

不過,就在出乾清宮門時遇到孟沖,手里端著一個盒子急急往乾清宮走,魏廣德忽然明悟過來。

張居正,怕也是在交好隆慶皇帝身邊寵信的太監吧。

利用這些太監不經意的給他說兩句好話,可比張居正在隆慶皇帝面前說一百句好話還有用。

「孟公公,這是為陛下找到什麼寶貝了?」

對于太監,魏廣德一開始是好奇的。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那絲好奇早就煙消雲散。

但是知道太監作用的他也不會輕易開罪誰,所以只要是皇帝身邊的太監,魏廣德一向都是以交好為原則,該送禮就送禮,該給笑臉就笑臉相迎。

「魏大人,這是皇爺那里出來。」

孟沖看到是魏廣德,也是老臉笑的如同一朵菊花,笑道︰「剛得了件好寶貝,這就給皇爺送過去,嘿嘿」

「呵呵,孟公公有心了,陛下那里還全仗公公的盡心服侍。」

魏廣德違心的恭維一句。

「應該的,魏大人幫皇爺操勞國事,我們這些沒卵蛋的就只管皇爺飲食起居,這也算是內外廷之分吧,都是給皇爺辦差。」

騰祥、孟沖這些隆慶皇帝寵信的太監對魏廣德印象都還不錯,他不似一些文官,為了所謂「風骨」,見到太監就鼻孔看人。

要笑容有笑容,要紅包有紅包。

加之陳矩是不是也在他們這些人面前給魏廣德說好話,以身示範,他當初和魏廣德交往的時候也不過就是個什麼都不是的小內侍,可魏廣德也是以禮相待。

魏廣德能夠真心實意對太監,這在這幫背地里自卑的家伙面前是狠刷了一波好感。

和孟沖分別,看著他急匆匆沖進乾清宮,魏廣德只是輕輕搖頭,然後轉身就向宮門走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