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實不相瞞,宣府乃是京師西北門戶,殿下對宣府可是關注的緊。」

說道這里,魏廣德仿佛發現自己失言似的,急忙道︰「學生惶恐,這些本該是大人關心的公務。」

「殿下也有宣府副總兵人選嗎?」

楊博確實微微皺眉問道。

實際上,兵部確實在推了馬芳上位後,經過武選司多次評議才定出人選接替副總兵位置,可現在看情況,似乎裕王府對此位置也勢在必得的意思,著實讓楊博有些為難。

他哪里不知道,所謂裕王看重的人,其實就是他魏廣德看中的將領。

不過顯然,裕王應該是知道此事,否則斷不會還有個太監在場的情況下說出這話來。

魏廣德並不擔心裕王知道此事。

馮保,如果以前他在司禮監的時候,楊博還要讓他一些,現在馮保在宮中犯事被派到裕王府,自然他也就不怎麼關注他了。

所以,今日全程,他都和魏廣德說話,都不怎麼正眼瞧馮保。

「宣府參將董一奎,鎮守宣府東路多年,些許寸功隨不足,可畢竟有苦勞,何況還是功臣之後。」

魏廣德點出看好的將官名字,楊博自然一下就知道他話里所說的是誰。

「董一奎,老夫在宣府的時候和他有過接觸,算是個能做事的人。」

楊博微一猶豫就點頭說道︰「不過,此次宣府副總兵一職,兵部內部多有討論」

魏廣德听到這里,知道董一奎的投效晚了點,兵部已經有計劃,要強行捧他上位,別說他,就是裕王也沒有這麼大的面子。

雖然有些可惜,魏廣德也不怎麼放在心上。

努力過了,回頭給董一元去信把情況說明就好了。

既然董一奎願意靠攏,那下次邊鎮有了空缺,還怕沒他的升遷。

不過隨著楊博的述說,魏廣德心里就暗暗心驚。

原來這次雖然調整的是宣府副總兵的職位,可實際上卻是朝廷對邊鎮將領控制的一個環節,也就是九邊軍鎮中除總兵官外,大多都會有一次調整。

許多積功的將領,雖然職位得不到升遷,可是卻可以從次一級的兵鎮上調到高一級的兵鎮中,有的時間到了散階也會被提升,也算是升遷了。

有了楊博這話,魏廣德自然不好再說什麼。

兵部已經有了計劃,雖然出自楊博口中還未成形,但大的方向已經定下來了,自然就不便繼續插手,因為最終楊博會以密奏的形式恭請御覽。

「其實馬芳的職位,最初也是定的調薊鎮任副總兵。」

說完話,楊博句看向魏廣德說道。

這事兒,最初還是魏廣德向兵部遞的話,想要把馬芳調到薊鎮。

不過相對于薊鎮,宣府面臨的韃子威脅更大,所以兵部一直沒有同意,不過也計劃在換職時考慮。

「是因為」

魏廣德只說了三個字,手指卻是指向上面。

楊博微微點頭。

魏廣德會意,上次馬芳就是升品級不賞賜財物,看來那個時候嘉靖皇帝就已經給兵部示意此事了。

「董一奎的事情,老夫記住了,如果有機會會提一下他的名字。」

到最後,楊博如是說道。

向魏廣德吐露的已經夠多了,繼續說下去也不好。

魏廣德也知道了想要知道的東西,自然也不好繼續久留,于是起身告辭,帶著馮保出了楊府。

「馮公公,勞煩你回去說一聲,明日廣德要先去都察院一趟才能回王府听差。」

在魏廣德上馬車前忽然想起一事,轉身走到馮保身邊說道。

「魏大人自去,我一定把話帶到。」

馮保急忙答道。

魏廣德沖馮保拱拱手,目送他上了馬車,自己這才回到自己的馬車上。

馮保回裕王府,魏廣德則是直接回家,想到今日收到的消息,魏廣德咂咂嘴,打定主意明日去都察院就是走走過場,看看就是了,自己也不用說話。

時值年末,京師各大衙門開始了最後的總結工作,對一年所辦公務梳理,最後要用奏疏的形式送入宮中交天子預覽。

戶部,自然是對整個嘉靖四十年所有的賦役收入和財政支出進行總結,但是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虧空,之前的赤字都沒法彌補,還在繼續擴大。

工部,則是對三大殿等大型國家工程進行總結,給出大致竣工時間,還有就是工部收入及支出的數據。

兵部

禮部

而都察院內,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也正在議論著手里一份名錄,旁邊書桉上還放著一本厚厚的名冊。

這是吏部會同都察院考察天下諸司官員的記錄,對官員的工作成績做出評價。

明日,都察院會首先拿出這份公文交給在京御史觀看,確認無誤後就會作為都察院的題本和吏部進行最後的對接,只等年後上奏嘉靖皇帝,對其中人員進行升遷獎懲。

「潘大人,我看也差不多了,之前我已經和各道御史有過溝通,大家覺得可信。」

右都御史對潘恩說道。

「既如此,那就這樣吧,明日院會讓所有御史都再看看,確認無誤後就抄送一份到吏部去,年後也好和他們一起上奏此事。」

潘恩笑著點頭,每年的考察其實在他們這些官場老油條看來,就是一個形式。

只要一年下來,治下沒有鬧出亂子,最差也會是中等評價,雖然不至于得到升遷,可保留官職還是沒有問題的。

至于那些要被淘汰的官員,要麼是年齡偏大已不適合繼續擔任官職,要麼就是得罪上面的人了,有心要罷黜。

「應該說其他地方考察都還算合適,就是浙閩兩地稍顯匆忙。」

右都御史這時候還是提醒了潘恩一句。

「浙閩官場,很多時候吏部說了也不算,還得那位定奪。」

潘恩卻是搖頭道,「不管怎麼說都是南京派出的巡按御史給出的考評,京城的御史都不願意過去,想來他們對這些考評也說不出什麼來。」

第二日,魏廣德準時出現在都察院大門前,在卯冊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就和幾個御史一起走進了都察院。

一路走來,魏廣德也大致清楚了今日之事,就是公布都察院今年對天下官員考評的結果,有要彈劾的可以事先和院里溝通,免得出現這頭給某官員打優等評價,回頭就有御史上奏彈劾的情況發生。

「今年按旨考評兩千余人,要罷黜處置的就有近百人?」

听到幾人的談論,魏廣德覺得天雷滾滾。

之前兩年,魏廣德也參與過這樣的會議,他印象里不過是罷黜寥寥十數人就完事了,今年怎麼這麼多?

「善貸,你們福建道上名冊的不多,現在那邊大多是吏部新選任的官員,還沒那麼快就被考評。」

有人看到魏廣德驚訝的臉就笑道。

魏廣德不好意思笑笑,他自然知道,他們這幾個福建道御史,要說院里派人去京師周邊州府巡查的話,那是一個個搶著去,而一旦到了派員去福建擔任巡按御史的話,一個個就推三阻四,最後也只能把差事推給南京都察院那邊派人。

魏廣德還算好,怎麼說都只是在都察院掛名,人家現在拍潛邸龍屁都來不及,誰還願意被發配到福建做官,可福建的其他幾位就太不像話了。

魏廣德隨著眾人進入都察院大堂,此時巨大的會堂上已經有無數早到的御史們,他們各自聚攏在一起談論著今日的院會。

魏廣德在人群中尋覓一陣,找到了幾個福建御史所在的地方,他就擠了過去。

和在路上听到的消息類似,這次考評還真和福建道關系不大,這也就意味著他接下來的時間了只需要坐下來,一直到院會結束就可以離開了,順便拿走都察院為全體同僚準備的一份年禮。

「今年院里又會送什麼?和去年一樣嗎?」

魏廣德好奇問道,他不常出現在這里,所以消息自然不靈通。

去年的例會,魏廣德南下辦差就未到,不過都察院還是派人把東西送到家里。

魏廣德回京城後才從家里知道,送的就是一些糧食和肉,還有布帛和一個紅包,只是布帛和紅包其中一份是歲賜,紅包里面是二兩銀子和一些寶鈔。

寶鈔,當然是嘉靖皇帝歲賜之物,皇宮里能發放的也就是江南織造送來的布帛和內廷印制的寶鈔。

「年年都如此,听說可能寶鈔會多一些,呵呵」

有同僚對魏廣德笑道。

誰都知道寶鈔無用,可是就是這個無用的東西,隨著大量無節制的印發而又沒有回收機制,導致現在市面上早已不在流通寶鈔,可是寶鈔的印制卻從未停止。

「今年雲南進獻銅料,制作了一批銅錢,估計會作為歲賜放在紅包里。」

又有人喜滋滋開口說道。

魏廣德第一時間就知道那是什麼,嘉靖通寶,為光背小平錢,真書直讀,但含有隸意。

嘉靖通寶錢采用黃銅鑄錢,同時為防止私鑄,還提高了鑄錢工藝,鑄造出火漆、鏇邊、金背等技術在其中。

魏廣德到大明朝,手上進進出出不少銅錢,但是真正讓他感覺是「銅錢」的也就是嘉靖通寶了。

不管怎麼說,嘉靖通寶拿在手里黃澄澄的,可不像其他通寶那樣,要麼發黑,要麼泛綠。

等潘恩進入大堂的時候,所有正在交談的御史都自覺停下談話,起身向進門的左、右都御史行注目禮。

御史這個群體,紀律性還是很強的,這個時候大堂上可沒有大會中常听到的嗡嗡聲,雖說落針可聞有些夸張,可卻是沒人說話。

潘恩不是多話之人,只是簡單總結了都察院這一年來的成績後,又勉力了大家就開始說起今日之事。

卻是都察院的成績就是今年彈劾了多少人,成功彈劾了多少,然後就是讓大家再接再厲,接著彈劾,還要提高彈劾的成功率,美其名曰監督百官。

魏廣德心里覺得好笑,不過還是和其他人一樣,一臉嚴肅的听完潘恩的訓戒,之後開始宣讀《考察天下諸司官文》。

「老疾按察司副使顧翀等八人罷副使浦之浩等六人不謹布政使王國禎等五十四人才力不及參政王惟恕等二十六人貪酷副使李景萃等四人」

考察官員大多都是各地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官吏,不斷讀出人名還是讓魏廣德察覺到一絲和往常不一樣的味道來。

嘉靖四十年,朝堂上尚書、侍郎換了不少,這就是皇帝意志的體現,而現在,在今日的都察院院會上,魏廣德感覺似乎這股風潮已經從中央吹到了地方。

一個個人名背後都被都察院定下了罷職理由,或老邁疾病,或貪酷,或持身不謹等。

念完要罷黜的名單,接下來又是考評優等建議升遷的官員

院會開完已經是下午,中午都察院還組織了一次會餐,魏廣德離開都察院的時候時間尚早,他也先回了一趟裕王府。

裕王府在京城和地方上的關系,統共就是百多人,大多不是在京城就是在南京,所以這次院會中官員的升遷和裕王府關系不大,不過魏廣德回到裕王府後第一時間還是找到了李芳,從他手中要過名錄看了看。

仔細看完後,魏廣德把名錄交還給李芳。

「都察院那邊定下來了?」

李芳收好名錄後才開口問道。

「定下來了,要撤換不少人。」

魏廣德答道。

「應該和這里沒太大關系,若是真有人被抓到把柄,他們老早就聯系王府求助了。」

李芳澹笑著對魏廣德說道。

只要罷黜的人名沒有出現在冊子上,其實和魏廣德就關系不大。

其實這些,魏廣德心里還是知道的,不過他還是要這麼做,這就是一個態度。

不多時,魏廣德見到裕王,把昨日在楊博府上的對話和裕王說了說,又把今日都察院里院會內容大致提了一嘴。

「大司馬那里,昨兒馮保回來和我說了說,到時候看情況吧,畢竟兵部有自己的考量。」

裕王听完魏廣德的話後才說道。

「正該如此。」

魏廣德點頭道,「隔兩日我打算回信董一元,殿下可否賜副墨寶讓他們沾沾喜氣。」

魏廣德把第二次董一元送來的禮物撿了一些送到裕王府,說是董氏兄弟的孝敬,裕王不在乎那些東西,可從禮節上也該回點東西。

「送副字?」

裕王微一猶豫就點頭,惠而不費的事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