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晚上,經過豐盛的接風宴後,魏老爹在張家家人的帶路下來到了魏家的院子。

魏廣德讓親兵扶著自家老爹進後院,安置到床上後,又讓林叔安排隨行的幾個親兵住的地方,都是崩山堡出來的,相互都認識。

後院的主院前兩天魏廣德就讓林嬸打掃好了。

「張吉,今晚你睡這邊,有事兒叫我。」

魏廣德看老爹已經睡著,渾身散發著濃烈的酒氣,應該是酒宴上喝的有點多了,就吩咐張吉在這邊伺候,自己出了屋回自己院子。

老爹都醉了,這會兒說什麼也听不到啊,還是讓他好好休息一晚。

第二天,魏廣德起得比往常早了許多,卯時就起來到了主院。

看著一邊哈欠連天的張吉就開口問道︰‘昨晚我爹休息的怎麼樣?’

「老爺昨晚上起了兩次,喝了些水又睡著了。」

張吉馬上就回道。

「今天辛苦點,照顧好我爹,一會兒你去前院找林嬸,讓她多準備點飯菜。」

魏廣德吩咐下去,看著還在床上的老爹,魏廣德走到一邊椅子上坐下又眯上眼。

等魏老爹醒來的時候,已經是辰時末巳時初,也就是後世九、十點鐘的樣子。

魏廣德伺候著魏老爹洗漱,張吉通知林嬸端來飯菜,兩父子才坐在飯桌上說起話來。

「一會兒你帶我轉轉這宅子,等衛里事兒忙完了,我回崩山堡接你娘過來。」

「爹,听說指揮使大人要高升?」

魏廣德巴拉一口飯才小聲問道。

「你都知道了?」

魏老爹听到兒子這麼說,有點吃驚的說道,不過隨即就搖搖頭,「開始是有這麼個傳聞,後來張大人找人打听了,消息不實。」

「哦。」

魏廣德聞言點點頭。

既然老爹說了是傳聞,那基本就可以排除了,衛所里的爭斗也就沒可能發生,老爹也只能安安穩穩的做他的衛鎮撫。

「對了,爹,張府前些日子送了一千兩銀子過來,說是先發的分紅,那批貨出得差不多了,就等你們回來。」

魏廣德想起剛搬過來那會兒,張府就送來一個箱子,他打開一看是一箱銀子。

「嗯,銀子給你你就收著,該花就花,我听說讀書人花銷挺大的,還有對你那些在府學的同窗,也別吝嗇,誰知道他們將來是什麼前程。」

魏老爹喝口粥,隨口說道,「這邊的事兒辦完了,我就回趟崩山堡,年前接你母親過來,今年咱們家就在九江過年。」

「宏福說的,這次你那里應該能分一萬兩銀子。」

魏廣德想想就把之前從張宏福那里听來的消息給老爹透露下,在浙江的收獲,他肯定是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收獲,也不知道是少了還是多了。

魏廣德說完話後,就雙眼一眨不眨盯著自家老爹。

大半年沒見了,老爹這趟出去,回來就感覺蒼老了一些。

還沒過多感慨,魏廣德就發現眼中老爹的表情,有點不一般,他只是輕笑著搖搖頭。

還真是分少了,張家可真是心黑。

看到老爹那笑容,魏廣德就猜測可能一萬兩銀子是偏少了,所以老爹才會有這樣的表現。

這個時候,魏老爹抬眼看著魏廣德,面無表情的忽然問道︰「你是發現什麼?」

對于魏老爹的問話,魏廣德一時不知道什麼意思。

「張家那邊,最近出手很揮霍?」

魏廣德發現,老爹說這話的時候,雖然臉上依舊沒有表情,但是眉毛卻微皺了一下。

「張家那邊,好像沒有,就是感覺宏福最近手頭很松的樣子。」

魏廣德急忙說道,張家這段時間在他印象里,似乎沒什麼變化,除了張二叔那次送來那箱銀子外。

不過就算有,估計魏廣德也不知道,和他接觸多的只有張宏福,那家伙最近手頭是真有錢。

「你小子,說那話的意思,不就是想知道這一萬兩銀子是多了還是少了嗎?嘿嘿」

這時候,魏老爹卻是笑了起來,魏廣德有點不好意思低下頭。

確實,他有點小心眼了,畢竟自家老爹的官位就那麼大,也是最好被拿捏的。

放下筷子,魏老爹用旁邊的帕子擦擦嘴,回頭看了眼門外,這會兒外面沒人,屋子里也只有他們父子,這才開口說道︰「你什麼性子我知道,不錯,觀察很到位。」

接著搓著手笑道︰「這次銀子到手,我會分給你一萬兩,這是供你讀書用的,在你做官以前,你就別想從我這里拿到一兩銀子。

當然,上次我書信讓你哥給你置辦的八十畝水田的收益,還是你的,這個沒人要。」

「宏福不清楚那批東西?」

魏廣德敏銳的意識到一點什麼,上次張宏福悄悄給他說,東西賣了四萬多兩銀子,分潤下來自家大概一萬兩,看樣子是說少了。

「本來只有那麼多的,好東西都被倭寇搬走了,不過我們找到一處私鹽販子的倉庫,里面有大量的鹽,所以當時叫富貴過去,就是找渠道出手。」

魏老爹也只打算隨便提一嘴,他知道自己兒子口風很嚴,也知道輕重。

「有多少?」

魏廣德卻沒想太多,直接開口問道。

「這不關你的事兒,你現在就是好好用功讀書,爭取三年後給我考上舉人,到時候爹再給你置辦田產。」

踫了個軟釘子,魏廣德揉揉鼻子就不再繼續問了,找到了鹽,那銀子應該不會少。

大明朝立國之初,就有幾項產品是官營或者說要嚴格控制的,也就是鹽、鐵、茶。

鐵比較好理解,明朝的邊患不斷,但是這些敵人大多生產水平落後,沒法生產足夠的鐵料制造武器,所以控制好鐵料就可以抑制邊患,至少讓敵人沒有足夠的武器來犯邊。

茶的作用類似,游牧民族的人們對于茶葉具有著很強的依賴性,甚至達到了「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的程度。

而「鹽」作為家家戶戶所必備的一個必需品,其在日常生活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其中存在著巨大的利益,讓無數人為之瘋狂。

明朝實行的是官鹽制度,專門有「灶戶」這個民籍專司生產鹽,由官府統購統銷。

商人們通過獲得鹽引從官府手里買鹽,發賣各處。

這一制度在明朝建立初期作用很是積極,不過隨著時代發展,特別是勛貴在其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讓鹽政徹底破敗,私鹽橫行,甚至超過了官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