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零四章 悔不該開那科舉呦

科舉的這個事兒,老實說,劉大炮現在還真的是有點後悔辦得早了,以至于有些事兒事先沒考慮清楚。

以至于,現在考試都考完了,就剩下最後走過場的殿試了,朝中文武卻因此而激烈的爭吵了起來,逼得劉大炮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老實說,科舉真正的意義從來就不是什麼教化天下,孔孟之道聖人之學是拿來讀的,真用來做事卻是百無一用。

這玩意的核心說白了還是給社會中層一個上升階梯,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以此來安撫地方上的豪強,讓豪強們在有了點錢之後都會傾家蕩產的送孩子讀書,而不是簡單的置地置業。

有些道理劉大炮也是在穿越之後才漸漸想明白的,他以前一直以為科舉這事兒是窮人逆襲的法門,然而仔細想想,沒有科舉才是窮人真正的階梯,因為在有了科舉之前,社會的上升階梯,叫軍功。

戰場搏命,不管你家里是有錢人還是沒錢人,不管是將門虎子還是草根流民,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只要吏治不腐到根子上在軍功錄入的環節造假,想立軍功靠的是三分膽氣七分運氣。

然而科舉就不一樣了,因為古今中外,教育這種事兒從來就沒公平過,能中舉的,有幾個窮人家孩子?

鑿壁借光這種事兒之所以能夠千古傳唱,還是因為其稀少,所謂的寒門,至少也得有個門,至少得保證家里有田,田里有人耕種,至少保證孩子在讀書的時候不用擔心餓肚子。

所謂的耕讀傳家,從來都是自己讀書,雇人耕地,有幾個白天干農活,晚上看詩書的?就算是有,這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事兒,他又憑什麼考得過哪些有錢請家教的富家公子哥呢?

現代社會恢復高考才四十多年,清華北大里也剩不下幾個寒門學子了,何況是古代呢?何況是三年才只有三四十個錄取名額的科舉呢?

那進士的名額,是留給哪些請得起大儒私教,甚至是歷屆出題主考官親自輔導押題的,官宦之後的,這才是所謂家學淵源的本質。

例外肯定會有,但肯定是鳳毛麟角,瞎貓踫上死耗子的概率終究還是很低的。

社會的晉升階梯決定文化的屬性,所以自武則天時改革了科舉制錄入所謂大量的寒門子弟之後,這個國家對外征戰的能力其實一直是在向下走的,到了最重視科舉的宋朝就更是被周圍一圈外族叫爸爸,事實上劉大炮一直都覺得,如果不是元末明初時火器有了跨越式的發展出現了火槍,明朝的武功未必就能趕得上宋朝,直到明末時皇太極在遼東也造出了大炮,還給八旗騎兵穿上了鳥銃無法擊穿的重甲,明軍立時就原形畢露了。

科舉取代軍功,才是真正堵死了底層百姓的上升階梯,除非能在這古代推行九年義務教育,並且嚴格取消補習班,並且保證教育資源在分配時一視同仁,否則,寒門必然是再難出貴子的。

當然,科舉也是有好處的,打破了門閥對官僚階級的壟斷麼,劉大炮也沒能力在境內搞什麼九年義務教育,那不現實,也沒想過恢復軍功制,所以也沒想太多就同意這事兒了。

表面上看,這事兒確實如于成龍所說,利國利民利他自己。

于民來說提供了一批上升階梯,于國來說起到了選材的作用,能考上科舉的人,就算是富二代、官二代,也至少都是努力學習的富二代,一個學習努力刻苦的人,工作時的基本能力肯定差不了,書呆子終究是少數,絕大部分985的學生就算不干本專業也比大多數專科生干的好。

于自己來說,卻是剛好解決他嫡系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這一批新科進士可以很容易的成為劉大炮的嫡系,鞏固他的統治。

趙光義和武則天都是通過擴大科舉規模來穩固自己地位的,自己也沒理由不行。

結果省考、會考的時候都沒出問題,也沒有人反對過辦科舉,這玩意幾百年了,于政治當中就如同呼吸一樣自然,誰也不會考慮這東西是否正確的問題,一直到進士名單都出來了,突然就有那麼一批人反應過來了,以至于在這些被錄取人如何安排的問題上,文武百官分成了兩派,且勢同水火。

劉大炮也是直到這個時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大明早已經有了另一套與科舉完全能不同的晉升階梯︰股票。

股東們的子弟,是可以加入澄海四衛當兵的,尤其是大股東的子弟,加入建國營之後劉大炮還將其中的佼佼者送去了歐洲留學,並承諾他們回來之後會給他們前程似錦。

本質上來說,他們和唐朝時的宿衛差別已經不大了,而眾所周知,北宮宿衛制和科舉制本質是相互沖突的,武則天在擴大了科舉取材的範圍之後宿衛制慢慢的就已經消亡了,整個宋明兩朝更是幾乎就沒有這個東西了,是到了清朝以後才被重新撿起來,在滿人中使用。

所以眼看著進士名單都已經出來了,按說應該是安排他們進相府給劉大炮當主簿之類的,待工作幾年有了工作經驗,明白了政務處理和官僚體系運行是怎麼回事兒了之後,再外放出去當知府縣令之類的地方官。

卻是終于惹得股東們感覺到不對了。

明廷的核心中央權力,一直都是由股東掌握的啊!股東之間的博弈,一直都是靠股票啊!突然搞進來一批靠考試進來的,算怎麼回事兒?

這個幕僚班子建設起來,建國營呢?建國營干嘛去,待那些留學歐洲的子弟兵們回來,又該往哪安排?

這特麼不還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麼,那咱搞的這個所謂資產階級大明,意義何在啊?!

于是,股東們紛紛出言獻策,這批進士要不然就按照慣例,重新開設翰林院,由劉大炮的夫人陳氏暫時管著,每日里陪著皇上一塊研究研究經學,琢磨琢磨詩詞歌賦書法繪畫之類的。

再然後,以于成龍為代表的這一波正統出身的官員就跟被踩了尾巴一樣的急了。

三歲孩子都知道明廷女皇就是個吉祥物,這事兒要真這麼安排,那叫做滑天下之大稽,是要動搖統治根基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