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六章 橫推高麗

「明軍從東海岸登陸,一路向漢城方向而來?」

此言一出,在場的幾人都懵了。

尤其是祖大樂、吳襄兩位‘大明總兵’,更是一臉的不相信︰「不可能,毛文龍的幾萬兵卒尚在八百里之外,哪里還能騰出手來攻打漢城?」

「是啊,毛文龍就算不要命, 也不敢如此孤軍深入啊。」

「好像並非毛文龍的兵,」高麗國主定了定心神,連喝幾大口茶水,方才說道︰「據回報,這一支兵馬不是毛文龍的兵。

而是鄭芝龍的水師!」

鄭芝龍的水師?

眾人更加覺得有些困惑。

水師登陸,一路攻城略地的,那才是舍棄自身的優勢,這分明就是取敗之道啊!

「鄭芝龍的水師, 不過一群海盜而已,何足掛齒。」吳襄澹然說道,「論野戰能力,大明朝除了毛文龍的八萬鐵軍,便是我遼西將門的二十余萬兵馬;

國主,對方來了多少兵馬?」

「不知道,應該不下于一萬人馬。」高麗國主轉頭詢問那名稟告的太監︰「對方多少兵馬?騎兵還是步兵?

火器配置如何?」

那名太監‘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嘶聲說道︰「飛報上並未說明這些,只說是大約不少于一萬。

對了,全是步兵!」

步兵?

高麗國主、祖大樂、吳襄、以及建奴的幾名貝勒松了一口氣。

一萬步兵,就算手中火器再厲害,調集二三萬騎兵即可輕松鎮殺之,根本就不用擔憂。

「鄭芝龍向來狡詐,這一次怎麼昏了頭的,派出一萬步兵登陸作戰?莫非,其中有詐?」吳襄有些不放心,開口詳詢。

「應該還有後手,」祖大樂也有所疑惑, 「我與鄭芝龍打過幾次交道,做過幾筆火器和糧食上的買賣,根據我的判斷,此人表面看來豪爽仗義,但用兵時一絲不苟;

可以說,在錙銖必較的那種生意人。

國主,不可輕敵啊。」

高麗國主微微點頭,旋即傳令讓繼續探查,同時,開始調集大軍準備迎敵。

……

卻說另一頭,草包皇帝朱由檢派出的三萬大明老兵,在大太監王承恩的率領下,從東海岸登陸,直奔漢城而去。

三百多里路,途中還有十幾座城池,零零總總也有七八千守兵,卻盡為地方武裝部隊,豈是他們這一支虎狼之師所能比?

故而,攻打一座城池或關隘,基本上就是橫推。

數十門新式火炮推上去, 頂到對方的鼻子下,隨便轟上幾輪,一道城門便會連同上面的城門樓子一起倒塌。

而後,便是步步為營,穩步向前推進。

高麗守軍手中的弓箭、火繩槍等,射程短,還沒什麼效率,基本上跟打獵差不多,直接一波帶走……

戰場上有個基本規律。

那就是當一方的傷亡率,達到五分之一左右時,基本便出于崩潰的邊緣。

而一旦出現一邊倒的火力壓制,出現三分之一的傷亡率,這仗根本就沒法打,往往會出現一潰千里、兵敗如山倒的頹勢。

即便再強勢的將軍,也無法統御這種情況。

所以,王承恩和三萬老兵的攻勢,只能說是一路順風順水。

勢如破竹。

不到兩天兩夜,便已向前推進兩百里之地。

途中,也有高麗國的一些騎兵襲擾,卻在幾輪火槍的齊射下,變成了原野上奔突的獵物,讓大明老兵隨便幾口,都給吞掉了。

後勤給養部隊,怎好整以暇的在那些高麗國的城池、關隘里,大肆搜刮,將一些值錢的東西,統統打包帶走。

至于帶不走的,一把火燒掉即可。

反正,草包皇帝朱由檢說的很清楚,打仗,打的就是給養,打的就是資源,如果自己不能帶走的資源,就直接燒掉。

不要留給敵人一顆糧食,這是基本的命令。

至于屠城之事,卻是被嚴厲禁止了的。

以那三萬大明老兵的一貫作風,這種順風仗,簡直就是搶人頭、爭功勞的良機,擱在以前,不屠滅幾座城池,那軍功和少的可憐的賞金從何而來?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

萬歲爺,不差錢……

……

「稟告王公公,前方四十余里便是漢城,前鋒營請示,下一步的計劃。」一名哨官疾馳而來,坐在馬背上請示命令。

「兵分三路,」王承恩雖然是一名太監,沒上過什麼戰場,但畢竟跟隨魏忠賢日久,對行軍布陣之事多少知道一些,

「令前鋒營擺出正面迎敵的架勢,穩步向前推進,防止對方騎兵野戰部隊沖陣。」

「另外幾千人,呈兩翼互援的態勢,向前推進,保護前鋒營、中軍和輜重部隊的安全。」

「傳令下去,戰場形勢,稍縱即逝,讓幾位參將大人相機行事。」

等傳令兵離開,大太監王承恩默默抹去額角的冷汗。

這種趕著鴨子上架的事,就只有草包皇帝才敢如此吧?把一個不懂兵法的太監派出來打仗,簡直跟開玩笑一樣……

不過,王承恩心里也清楚,萬歲爺之所以敢如此放心大膽,一方面是對這一支大軍的裝備、單兵素質都比較放心;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對所謂的‘游擊戰’太過于放心。

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疲我打……

想想就腦殼疼。

那就還不如徹底放權,讓下面那一幫臨時‘培養’的老將去折騰吧。

因為草包皇帝的命令太過率性,基本上所有的準備都沒做好,便將他們給撂在高麗國東海岸的淺灘上了!

下一次,一定要想辦法在身邊帶幾名會打仗的……

王承恩提心吊膽著,卻根本不知道,草包皇帝早就讓鄭芝龍把幾十份高麗國地圖,送給前線指揮的‘老將’們了。

而且,還傳了一道密旨,大概就是‘充分發揮新式火器的優勢,充分發揮游擊戰的優勢,能打過就打,打不過就想辦法拖住他,慢慢的往死里打……’

總之,就十分的不靠譜。

不過,這也就足夠了。

這三萬老兵,打著打著,便開始會打仗了。

不就是游擊戰麼。

這個,咱在行。

以前無論戍邊還是剿匪,不經常如此嗎?面對對方優勢兵力,咱繞開些,說好听些叫「避其鋒芒」,再伺機打擊對方的七寸。

說不好听些,那可不就是是‘放風箏’麼!

這不,放著放著,直接將大炮頂到漢城的鼻子上了?

攻城戰,一觸即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