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章第一批殖民者

東山都護府貢獻的浪潮,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大宋好漢雄心勃勃的踏上了征途。

實在是很難有人抗拒,踏上那片土地就能擁有一大片莊園,更別提還有豐厚的皮革和數之不盡的黃金。

雖然有一些拿著羽箭、毒箭、木矛的暗中宵小,但大宋好漢們,舞槍弄棒,勤練技藝,對付的不就是這種貨色嗎?

首批踏上征途的好漢大約有兩千余人,他們經過了長達半年的準備,取道東瀛,順著洋流向東。

這是帝國無數商人、海軍都已經確定過的便利航線,帝國的天文學院全球之旅,就是從這里出發的,他們會沿著這個航線直抵東山大陸。

這條航線非常平滑,基本上只要對著兩點之間畫出一條優美曲線,就能順利抵達。

考驗水手的只有一點,能否在茫茫大海中定位準自己的位置,並保持好航向。

只要他們別把航線弄得跟折線圖一樣,時上時下,這趟旅行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豪族和商人們對這一趟旅程基本上選擇了經驗豐富的水手,他們一路安穩無憂的開到了東瀛,然後在東瀛補充了大量能征善戰的武士。

沒辦法,整個東瀛島上打了多少年了。

先是蝦夷人跟倭人打,雙方為了確定關西以及關東的邊界,興師動眾近十萬人。

這個規模讓西方人看了簡直慚愧。

一個島國,雙方出動的部隊,幾乎能與西方一個帝國相媲美。

更關鍵的是,他們的武器要比西方更是先進無數倍。

來自蝦夷島上的士兵皆身披明光重鎧,手持如臨長槍,動靜之間,如有雷鳴,巍巍方陣,明光曜日。

這簡直就違反整個世界定理了,把太學院所有教授的理論都踩在了腳底下踐踏。

鬼知道他們一個北方偏僻小島上,要靠捕魚挖野菜為生的一群野蠻人,怎麼會拿出這麼多重裝鎧甲,而且數以萬計,規格一模一樣。

但總之,他們就是拿出來了。而且,不但能拿出來,還會把他們組建成一支強大的野戰軍團,配合箭雨,攻城略地,簡直如同重裝戰車,滾滾而過。

那些只有幾百人,甚至幾十人守衛的倭國山城,看見山下出現密密麻麻的重裝方陣,心里的陰影面積別提有多大了。

而另一邊的倭人能跟這麼強大的重裝部隊打這麼多年,當然也不是等閑之輩。

他們從中原商人那里每次都能買進數百桿鐵炮,這東西雖然威力不足。他們就算組建十幾萬軍隊,也可能被宋軍幾萬精銳野戰軍用火炮給揚了。

但在島國上的確是夠了,因為蝦夷人他們……也沒有火炮。

雙方交戰,就是一場鋼鐵跟火藥的踫撞。

這種情況下,如果只靠外力,其實東瀛人是打不贏蝦夷人的。

畢竟一切的戰爭,最終比拼的還是人的意志。

蝦夷人能夠列陣如山,直砍直刺,他們的戰斗意志要強于東瀛人。

但此時,武士階層站了出來,他們取代了平安京貴族,成為倭國的武力擔當。

他們左手鐵炮,右手長槍,把日本劍聖的實力演繹的淋灕盡致。端的是能征善戰。

雖然武士劍聖不拿劍而是拿鐵炮,看起來十分怪異。

但倭族從上到下卻都覺得沒有問題,在這種能征善戰的劍聖流派下,鐵炮的威力被發揮到了極致。

尤其是在城市戰中,蝦夷人被倭族劍聖襲擾的不厭其煩。

他們在關東向關西進軍路上,每個城市都要面臨極其嚴峻的治安考驗。

臃腫的蝦夷部隊,在城市里面對神出鬼沒的東瀛人,根本無法有效應對。

倒是蝦夷將領被東瀛人刺殺了十幾名,糧倉被點燃了數座。

趁著蝦夷人組織混亂之時,東瀛人集中部隊,圍困了其上萬前出的主力。

這上萬蝦夷人後勤不足,又無援兵,鏖戰數日被東瀛人全部砍碎。

于是雙方攻守異轉,倭人開始向關東收復城池。

不過這種情勢只維持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雙方在勢力交界處的戰事還沒決出個勝負。

倭人內部又爆發了大亂,武士之間爆發了大規模的內戰。

他們本來就不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統治階層,而是各個地區的勢力家族,背後又各自站著不同中原商人,有各種不同的利益。

所以蝦夷人的威脅一去,武士階層的大規模內戰就爆發了。

而打了這麼多年,武士們自然就成了非常不錯的奴隸來源。

第一批踏上東山大陸的中原人基本都攜帶了一批武士,他們戰時可以作為士兵,對抗土著。畢竟他們打了那麼多年的仗,對殺人流血什麼的是沒什麼恐懼了。

平時還能作為奴隸,在種植園里進行農業開墾。

在東山大陸上,其實還是以後者為主。

因為東山大陸現在實在是太廣闊了,作為開拓者的東山都護府,現在急需人口去填充土地,甚至是發展文明。

記得有一款游戲是,開局五位農民,開墾農田,采集資源,興修水利,建設城鎮,發展貿易。

其實東山大陸上目前就處于這種情況。

東山都護府不怕野心家過來建立城鎮,發展城池,也不在意他們圈地為王,在里面大建莊園,囤積糧草。

就這兩千人的開拓隊伍,最多在東山都護府的治下建立百十個定居點,四五個殖民根據地以及寥寥幾座城鎮。

講道理,如果東山都護府連這點容人之量都沒有,真的不要妄想什麼發展了。

只要他們發展起來,哪怕良田萬頃,也不過是為國守財而。

李顯忠的態度只有一個,就怕他們不來!只要肯來,怎麼都好說。

這位才干斐然的首任東山大都護完全不擔憂治下百姓能翻出天去。

畢竟他最擅長的就是梳理局勢,因勢利導。

基本上,東山大陸上,只要他不造反,這片大陸上的一切就反不出去。

在他的這種開放胸襟鼓勵下,第一批殖民者很快就在東山大陸落地生根,甚至順利的堪比中原搬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