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章河間府機床

小藝把三碗豆花放下,抱著托盤開心的介紹道︰「各位叔伯,這位大官人姓趙,是從東京來我們河間府游玩的。」

說完她又對趙桓介紹道︰「這幾位都是我爹爹工坊的好友,平日里經常下班後到我娘親的攤上照顧生意。」

果然是工人阿,看他們的打扮和氣質,就有點像工坊里熱情豪放的工匠。

趙桓笑著對他們點頭示意,然後對小藝問道︰「你們攤上有酒嗎,拿一壺過來。我跟你這幾位叔伯聊聊。」

小藝搖了搖頭,說道︰「我們攤上沒有,不過不遠的張大娘那里有賣酒綠蟻酒的。我去給你們要一壺吧?」

綠蟻酒是指新釀的酒,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稱為「綠蟻」。

趙桓拍出一張一貫錢給她,說道︰「綠酒初嘗人易醉,只喝酒不行,你最好是再帶一些下酒菜回來。」

小藝笑著說道︰「大官人,這次讓我請吧。」

看著一路提著裙擺跑開的少女,幾名工匠嘖嘖稱嘆,說道︰「老六家這閨女現在真的是出息的水靈了阿。」

「可以阿,這閨女,年紀輕輕就能請客吃飯了。」

「果然跟她爹一樣有一門手藝,就是有前途。」

趙桓笑著問道︰「小藝的爹叫老六?」

一名工匠立即回道︰「沒有。老六是他的外號,他是我們工坊的六級工匠。六級工匠,大官人听說過嗎?」

「這個還真沒有。」趙桓坦誠說道。

「這就涉及到我朝的工匠體系了,我朝官營作坊工匠分和雇制和差雇制。其中差雇制就是以當差勞役的形式雇佣工匠。而和雇制就是以市場的薪酬雇佣工匠。」

「但工匠技藝不同,雇佣的價格就不能一概而論,于是官府就設置了工匠名爵制。」

「老六就是我們河間府少有的能享受六級待遇的工匠。」

「哦?他有什麼手藝,竟然有如此待遇。」趙桓好奇的問道。

「他阿,特別神奇。他只听聲音就能判斷機床究竟是哪里出現了問題。所以他打磨過的機床尺寸精細無比,開動生產後的器具規格完全相同。」

「這可是神技阿。河間知州都親自請他幫忙,調試過官府的機床,用以統一規格,大規模生產。」

趙桓問道︰「那你們的機床都用來做什麼?」

「這可太多了,早期的機床比較簡單,只能用腳踏切割玉石、木料。」

「但現在產的機床就不同了,用上了蒸汽機,有銑床、刨床、磨床、鑽床等各種型號,可以進行齒輪、螺絲、膛線等各種工藝生產。」

一名女工補充道︰「河北水利,大官人知道吧,里面用刀各種精密轉軸、齒輪等,基本上都是我們河間府的機床生產的。」

這個說法還真是震驚到趙桓三人了。

要知道任何方面,生產力都決定了效率。

即便是水利治理,工業化的治理也必人工治理更加快速可靠。

一套閘門標準化運用,比工匠現場打磨尺寸、形狀都完全不一的各種木材要快很多。

更何況,機床生產的鋼鐵部件,那是木制的材料絕對無法媲美的。

以前一套木制水利如果能用十年,那現在這種水利工程至少能用三十年,這還是粗略維護的情形。

如果水利工人精密維護,使用百年根本不在話下。

要知道清末在北方修建的船塢,在天朝一直在使用,精密維護了一百四十多年。

如果一項水利能造福一百多年,那大宋境內可謂處處是都江堰了。

這個小小的河間府給了趙桓大量的驚喜。

所以趙桓熱切的問道︰「那小藝他爹人呢?怎麼沒有跟你們一起過來?」

按理說都是工友,對方還來照顧他家生意,下班以後他們應該是會一起過來的。

那名最先開口搭話的工匠說道︰「嗨,老六他可是大忙人。今天又被知州請到了河間府署里面,據說有一種新的生產機床,怎麼也無法順利運行,請他去幫忙調試去了。」

老六沒有回來,小藝卻兩手提著大量美食回來了,她右手一壇醇香美酒,左手提著幾個油紙包。

賀擒虎立即上前幫忙接了過來,攤開在桌面上,油紙鋪平,里面是還冒著熱氣的鹵肉、燒雞、醬肉和花生、梅子、醬菜。

一名工匠驚得大呼小叫,說道︰「小藝,你今天是大出血了阿。買這麼多,得兩三百錢吧。你娘一天能掙出來這些嗎?」

那名女工也是連連開口︰「小藝,你破費了,破費了,都是家常人,你隨便買點河鮮、蛤蜊、魚干、蝦米之類得就行了,怎麼買這麼豐盛。」

日入百錢,在大宋是一個非常高得標準了。

在太上年間,鄂州有一個樂生,任水蠰于市,得百錢即罷休,不再做生意,回家吹笛唱歌玩樂。

日入百錢也就是月入三貫,這個收入絕對足以保證普通人家衣食無憂。

趙桓看向小藝娘親,她在這個攤位上架了兩口鍋,一口賣豆花,一口賣肉羹、雜碎、醬湯,桉台上還有切成塊得鹵水豆腐。

這三樣加起來,她一天下來應該不止賣掉百份。

除去成本,她的收入可能還不止百錢,要達到一百五十錢甚至兩百錢。

趙桓問道︰「這個小攤要交什麼稅嗎?」

旁邊的工匠答道︰「沒有稅,知州就望著街頭上多點這種小攤,有人間煙火氣。」

趙桓愈發的對這位河間府知州感興趣了,問道︰「小藝她爹明天還去河間府署調試嗎?」

「應是要去吧。調試了快半個月了,一直沒好,也不知道這次生產的究竟是什麼部件,要求如此之高。」

趙桓聞言,有了打算,就笑著跟工匠們閑談起來,一邊喝酒吃菜,等候小藝她爹回來,一邊跟工匠們談論河間府的這位知州。

工匠們對這位知州的了解,要比趙桓預想的多很多。

這位知州是從隔壁的大名府的館陶縣調任過來,據說他是靠著一件無與倫比的大功勞,一步實現從知縣到知州的超級跨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