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八章城市化進程

趙桓所說參差十萬人家,顯然說的是人數,而不是戶口。

但魏勝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一絲不苟的說道︰「我們從城西走到城東總計有十六條街,按目前這條街上的人口密度計算,大概河間府的戶數應該不到十萬戶,大約七八萬戶。」

賀擒虎驚嘆道︰「你連走過多少條街都記得?準確嗎?」

魏勝點頭,說道︰「我習慣了,到一處地方先觀察地勢地形。十六條街,我數了兩遍,不會差。」

賀擒虎驚嘆道︰「七八萬戶?這不是馬上就要比上杭州了?那里是三吳都會,最著名的就是參差十萬人家。」

趙桓也是驚詫了,按大宋一戶六口計算,這七八萬戶就是四十多萬人呢。

別看東西方都有人口百萬的大城市,但一座小城里面只有幾千戶人家才是常態。

按杜甫的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這是杜甫的回憶,難免對當年的開元盛世有所美化。

但即便按這個標準,每個小城里面有萬戶人家也算是盛世了。

但河間府的人口對比著唐朝盛世還翻了七倍。

趙桓不得不說道︰「河間府能有這麼多人,倒是怪異的很啊。」

賀擒虎沒明白,問道︰「有何怪異的?我朝人口十萬的城池比比皆是,河間府曾經是包龍圖治理過的大城,有四十萬人也不是不可能吧?」

趙桓擺了擺手,說道︰「不,很不正常。像蘇州、錢塘這種大城市,能有五十多萬人口,靠的是地處蘇湖平原,天府之國,魚米之鄉,可以提供充足的糧食,所以他們才能發展出規模龐大的城市,在里面發展工商。以至于蘇州如今的人口已經突破百萬。」

蘇州人口破百萬是必然的。

因為這座城市里面發展起來了最強大的工業能力。

百姓聚集在城里,顯然都是為了工業生產。是一座座工坊把這些人從農田里吸引到了城市。

按人均的工業產值,蘇州可能還要超過東京。

東京實在是太大了,他兼具了文化、政治、商業、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內容。

所以人口一路增加到了三百多萬。

但蘇州不同于東京,他就是單純的工業發達,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城市。

因此趙桓說道︰「東京情況特殊不作參考,但以蘇州的經驗來看,沒有強大的工業和大量工坊,城市化根本無法形成。地方百姓會分散在鄉村里,進行農業生產。」

大宋現在的狀況就是農業社會跟工業社會摻雜。

大宋不是沒有工業重心,但那都是國家耗費重資,依靠國家強大的財富能力,硬生生給砸出來的。

比如東京,這座城市是僅是為了發展工業準備的基礎建設,就是其他城市根本不敢想象的。

國家親自賣地,重新修路,大力發展漕運。所以在中原平原上,硬生生開闢出一條發達的水網,鋪就了大量碎石路面。修建了無數的馳道,後期又拿出了珍貴的水泥在東京修路。

連皇室和王公貴胃的府邸都沒用上水泥,先把水泥用在了給東京修路上。

可以說,僅是為了給東京提供工業化必須的基礎設施,國家財政在基建方面的投資就高達至少四十億貫。

後世一直說大宋是以一國養東京一城,到了建業年間,這種事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更進一步。

大宋一億四千萬百姓繳納的稅賦,數十年來都砸在了東京城的基建上面了。

這種能量和財富,在封建王朝里面,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大明是有心無力,他中央財政根本沒錢,連邊疆駐軍都維持不住。更別提拿出這麼多錢搞基礎建設。

而漢唐之際,根本就無法想象這種龐大的人力物力。

像曹操打下了冀州,欣喜若狂,對崔琰感慨冀州有三十萬眾,可謂大州。

這三十萬眾如果指的是人口,那還不如河間府一座大宋小邑人口多。

如果指三十萬戶,又太多了。足足一百五十萬人!要知道赤壁之戰前,曹魏在北方的人口總數才兩百多萬。冀州一個州佔據了四分之三,有點過多。

但不論是三十萬人還是三十萬戶,在數十億貫的財政面前都一樣的渺小,毫不足道,根本負擔不起。

而當時如果哪方諸侯能得到河間府這樣一座城池,實力都將驟增。蜀漢要是有這麼一座城池,直接人口增半,而且財政驟翻數倍。

可是怪就怪在了河間府既沒有東京這種無與倫比的基建設施,也沒有蘇州那種得天獨厚的天府之國地利,他是怎麼獨自發展成這麼規模龐大的?

賀擒虎模著下巴,問道︰「會不會是河間府本來也兼具地利?據我所知,河北也是平原廣闊,農業發達。河間府如果想發展工業,這里倒是不缺糧食。」

「也有道理。」趙桓點頭。工業之所以號稱第二產業,就是要依托于農業的第一產業。

沒有高度發達的農業,大量的糧食產出,根本支撐不起工業帝國。

像西方的工業強國德意志、法蘭西,境內都有非常廣闊的平原,農業優勢得天獨厚。

可趙桓還是搖頭,說道︰「應該沒這麼簡單。」

如果有農業優勢就能發展起工業,東歐應該是工業最發達的地方。可顯然諸夏印象中,他們已經被開除出歐洲籍了。談及歐洲,諸夏印象中就西歐的德法以及那幾個富庶小國。

河間府一定還有個什麼比較獨特的地方。才使河間府的城市化進程遠遠超過其他地方。

不過趙桓還沒想明白,魏勝忽然一指前方紅色燈籠下面的攤位,問道︰「前面那是不是小藝?」

趙桓向前面看去,果然見到了那個有些眼熟的身影,正是今天在球場彈琴的那個少女,便笑著說道︰「還真是她。這都能踫見,過去看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