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三章莊戶與中郎將

趙桓為什麼要到河北路來?

散心是最重要的原因,畢竟他都五十歲了,年年待在東京城里處理政務,他也枯燥。

他又不是戰錘的帝皇,可以坐在馬桶圈上一坐數千年。

可是散心可以去大宋的天南海北,他之所以選擇河北,就是要來看看這里的治理情況。

趙桓穿越君臨萬方,撫臨受土後,大宋受荼毒最嚴重的就是河北。

哪怕東京都比不得這里。

東京之戰雖然慘烈,但打了一百多天就結束了。還有內城為依托,有皇家儲蓄作賑濟,至少保存了一部分精華。

而江南大規模的叛亂更是剛開始就硬生生被岳飛給強勢按了下去。

趙桓給岳飛下了鐵令,他必須效彷李靖,三個月之內把整個江南給平定了。

士大夫的軟弱和趙構的潰逃,使江南沒有經受特別大的兵災。

但河北不同,宋金兩軍在這里展開了超大規模的決戰。

戰局席卷河北東西兩路,激烈的戰事,慘烈的焦灼,打得河北一片赤地。

尤其宋軍並非摧枯拉朽的獲得了勝利,中路軍被阻礙在河間府前,右路軍被金軍全部砍碎,戰事激烈的讓人不忍直視。

靠著岳飛,宋軍終獲大捷,砍碎了金人右路軍,陣斬女真三太子。

可緊隨其後就是女真人的大規模南侵,河北還未從戰亂中恢復過來又背負了沉重的戰爭負擔。

就在戰爭最焦灼的時刻,河北又爆發了慘烈的大洪水,千里疆域一片澤國。

曾經河北的大名府、河間府是大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

可是經過洪水、兵災的肆虐,河北大片範圍內無復人煙,殘垣斷壁中間雜草叢生,有虎豹出沒其中。

河北平原上,都能出現深山老林里的虎豹,就可想而知當時究竟荒蕪到什麼程度了。

蘇遲掛職工部尚書親自到這里修建水利,四易回河,才終于把這里的水患平息下去了。

治理黃河水患也有十幾年了,趙桓這次過來就是看看河北路的恢復情況。

所以小巧說治理水患之後,就再也看不見鹿了,趙桓大概對人口恢復情況就有了印象。這跟河北路宣撫司每年上報的人口情況大概吻合。

按戶部的人口資料,河北東路是三百三十四萬人口,戶數六十六萬八千七百多。

河北西路是二百六十三萬人口,戶數是五十二萬六千。

整個河北路總計馬上突破七百萬人了。而且絕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家五口以上。

這個規模已經接近拜佔庭和神聖羅馬帝國的人口了。

更關鍵的是,河北路的經濟,那是拜佔庭和神聖羅馬帝國遠遠無法比擬的。

數萬人圍在球場周圍看球,各種美食應有盡有,這種富庶程度,已經是西方無法想象的了。

「那個……大官人……」趙桓沉思間,旁邊傳來少女軟糯的聲音、

趙桓轉頭,就看見小藝抱著琴正看著自己。

「恩?怎麼了?」

小藝問道︰「大官人,《大夏》已經彈完了,您還要听什麼曲子嗎?」

趙桓笑著取出兩張一貫錢的帝鈔放到了她面前的托盤上,說道︰「可以了,你這曲子,我听得很舒心。」

小夏歡喜的說道︰「謝謝大官人,給您拜個萬福。」

跟趙桓告辭之後,兩個小女孩就像自由自在的小鳥,結著伴蹦蹦跳跳的離去了。

飄揚的衣角,盡情展現著青春與美好。

「這位官人,似乎不是我們河間府人?」兩名少女離開後,一名頭發花白的老人就站到了趙桓身邊,主動開口說道。

趙桓點了點頭,問道︰「我是東京人士,雲游到貴地。不知道老人家是?」

「老朽乃是這河間府保元里楊家莊的莊主。」

「祝員外,在下趙公明有禮了。」

老朽連忙回禮︰「大官人姓趙,又是東京人士,莫非皇家子弟?」

趙桓笑著說道︰「是與皇室沾些關系。」

「難怪,難怪。」楊員外一臉贊賞的表情,說道︰「從趙大官人跟小巧、小藝搭話,老朽就看著了。」

「一開始,我還以為是那作人販勾當的惡賊。直到看到大官人與小巧交談,言語中都是耐心和溺愛,老朽就斷定,您那,一定出身富貴。」

「沒有一個良好的教養,沒有禮儀燻陶,是不會有這種仁善之心的。沒有人販勾當能裝出這種氣度與和善。」

趙桓笑著說道︰「我還以為楊員外是看我出手大方才有這種看法。」

「噯~絕非如此。出手大方的人極多,不乏有豪商一擲千金。」老人家堅定地擺了擺手,說道︰「但那種炫富似地得意洋洋,跟您這種如沐春風,差距猶如雲壤。」

魏勝看了一眼老人家,心想,這人家會說話,你就多說一點。

果然,楊員外話音落下,趙桓就忍不住笑容洋溢,笑著問道︰「這小巧和小藝是貴莊的人士?」

楊員外點頭,說道︰「小巧是我族孫女輩的一個,她爹爹就在下面踢球呢。小藝是我一戶莊客的女兒,從小就多才多藝,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美人胚子。提親的媒人都快把他家門檻給踩破了,但他家對這寶貝閨女金貴的很。」

「一心想著把她送到東京或者南京去上學,以後就不呆在岳家莊這小莊子里了。」

趙桓訝異了一瞬間,問道︰「小藝居然只是個莊戶人家?」

楊員外點了點頭,說道︰「是啊。她爹爹很能干哩,在河間府內給張大官人家做工,據說是做機床上的一種精細部件,按件計活,一個月能掙十貫錢。」

「她娘自己操持著家里的農活,兼著賣一份鹵水豆腐。生了三個娃,都是女娃。小藝是老大。」

這個詳情真的是讓趙桓驚嘆了。

趙桓一直以為小藝那麼溫溫柔柔、干干淨淨的,應該是大戶人家的閨女,或者是某個地主家的千金。

但沒想到,她居然只是一個普通莊戶的女兒。

一個普通莊戶的女兒就能買的起一副古琴啊!

趙桓知道的上一個彈琴這麼出名的女子,還要推到三國時代的蔡琰,蔡文姬。

可他父親蔡邕可是中郎將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