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七章恐怖的行政開支

十字軍組織起第二次東征的消息從波斯都護府傳到東京只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這個速度在當世絕對算得上是驚人的神速了。在波斯都護府剛設立的時候,大宋還沒有這個效率,要足足半年才能傳回信件。

而現如今,相較而言,可能在羅馬教廷西面的西班牙人還沒得到十字軍東征的消息,兩萬里外的東京皇帝先得到了這個軍事情報。

而之所以有如此神速,完全依賴于大宋無與倫比的郵驛體系。

大宋的馬政此前雖然極爛,但郵政卻是極強的,跟大明末年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哪怕在靖康之難,國家風雨飄搖,首都被敵軍圍困的最艱苦時刻,郵政體系都沒有崩潰,中央朝廷的命令可以迅速跨過數千里,征召身處長沙的李綱復相。

而依靠這這強大無比的郵政體系,大宋強大的國力只用幾年的時間就對波斯沿途完成了整合,鋪設上了萬里的郵驛網絡。

按照中原馳道的標準,在官路上每三十里就要設置一座驛站,供信使換馬休整。

從長安一路鋪到聖城耶路撒冷,這兩萬里路只需要六百六十六座驛站。

六百六十六座驛站,每座驛站配馬六十五匹,驛卒二十三人。

總共也就四萬三千匹馬,驛卒一萬五千人

驛卒這個職業,諸夏人肯定都不陌生,推翻大明的闖王李自成,造反之前,在大明從事的就是這個行當。

大明聖君崇禎皇帝,一揮手取締了西北驛卒四萬人。下了崗的李自成就只能參加轟轟烈烈的造反大業。

中原王朝能牢固掌握地方州縣,形成大一統的中央王朝,僅郵驛這一項,就是西方完全不敢想象的天文開支。

大宋無與倫比的財力支持下,帝國中央對波斯地區的掌控能力大幅增強。

而什麼是核心掌控力?

核心掌控力就是波斯的郵驛體系,都堪比中原的郵驛完善程度。

帝國要想把征服地區轉化為核心領地,首先就要衡量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地的稅收總額、軍事價值相加,能不能高過這龐大的行政開支。

畢竟行政開支,可遠遠不止設置一名知府,派遣幾位稅吏。

郵政體系、教育體系、養老體系、醫療體系等等,這一切都要與中原看齊。而這一切,都要歸屬于行政開支當中。

可以說,沒有錢,就算藩國請求內附,中原都沒能力整合接收。

而這一切,都還是最基本的。

在垂拱殿內,宰相、樞相到齊後,樞密院守闕書令史把地圖掛了起來,趙桓立即看向地圖上那如珍珠般排列開來的驛城。

驛城,也就是修建有城牆的驛站。

以隴西的豐原驛為例,這座驛站是用磚石修的城牆,全城周長四里(約合2330米),城牆高達三丈(12米),底寬兩到三丈(8-11米),上寬一丈有余(3-5米),設東西兩門,城門上方築兩層越樓。

這可絕對不是《滿城盡帶黃金甲》里面,太醫出京時居住的小驛站,被黑衣人輕易突襲。

如果類比的話,這是西方的城堡放大版。

在中原的江南,許多老城區沒有翻修城牆,城高也才一丈有余,驛城的城牆高度是縣城的三倍有余。

給驛站建牆,當然不是大宋錢多燒的。事實上驛站不光要轉送大量運往公文,還有承擔轉運糧食,為往來軍隊提供糧食的責任。所以,驛站是位處前線戰區的一個重要信息節點和大型物資儲備基地,自然要把城牆修的又高又厚。

而這種擁有城牆的驛站因此也一般有另一個名字,名叫某某堡,例如榆林堡、屯邊堡、永昌堡,以及更出名的土木堡。

大宋從高昌一路修到七河、河中、波斯的六百多座驛站中有上百座這種堡壘。

堡里面囤積了大量的糧食,駐扎了更多的士兵。多者一個指揮五百人,少者也有一個軍虞侯統帥百人鎮守。

一個堡壘里面駐扎了上百名專業士兵這是什麼概念?

同期的歐洲,一名領主能在城堡里組織一百名職業月兌產士兵,就能安枕無憂的擋住絕大部分其他領主的進攻。

而這種堡壘,在中原大一統王朝內,卻只是龐大軍事體系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個節點。

腓特烈如果能有機會到垂拱殿里看一眼大宋樞密院這絕密的軍事地圖,他一定會拼了命的制止長輩們瘋狂的行為。

這簡直是在送死的路上狂飆 進!雙方在文明層次和國家財力方面根本就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就像一個嬰兒去挑戰勇冠三軍的 將。

等所有人到齊後,趙桓說道︰「我天朝上國,威服四海,德被八荒,藩宗之內,太平和諧,與世無爭。此乃我朝之造化,也是軍民百姓奮戰之赫赫武功。」

「然而西戎生釁,殘虐一方。教皇僭越,為虎作倀。此輩蠻夷,不肯世道太平,歲豐人和,強加戰亂于他族百姓。」

「今日,朕與卿等就要拿下個章程,怎麼去勝殘去殺,將我朝的太平盛世帶給這諸國萬邦。」

將中原的太平盛世帶給這諸國萬邦,這一點真的不是趙桓在狂妄自大。

所謂的世界大戰,其實離中原很遠很遠。

只要東瀛沒有生亂,中原可以太平無憂的處在東方,看著西方打死打生。

這形勢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狗腦子都打出來了,中原沒有受到一點牽連。

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不是東瀛小日子犯賤,中原原本可以依舊袖手旁觀,根本不卷入亂世。

因為中原的體量實在是太龐大了,諸夏征服無比廣闊的地域,一國抵西方一個大洲。

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只要中原不亂,整個東方都處于藩宗體系的和平穩定態勢中,遠離西方的紛亂糾紛。

而在當下,由于趙桓提前布局,把倭人跟蝦夷人分裂,使東瀛列島上卷入了漫長的內戰。

這個拖後腿的消失,意味著大宋可以身處絕對太平的環境中,看著西方打死打生。

只要中原不想卷入戰爭,就能從容得在一旁作壁上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