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章東瀛都督和南洋都督

說完商人的事情,張浚十分嚴肅的向趙桓提議道︰「官家,如今的這些豪商在海外發展十分迅速。」

「像兩浙商人在東瀛列島上佔據大量山城、海港城市以及島嶼,掌握整個東瀛列島的對外貿易航線。」

「他們招募武士,設立軍港,囤積物資,一如割據政權。」

「如果水師不管理,他們簡直就是劃地為王。」

「可如果水師對其管理,又名不正言不順。武人干政,自古以來皆是亂世之兆。」

這一點吳麟恨不得當隱形人,唯恐被這些朝廷大老們攻訐。

水師掌握了太多的權力,可以說在海外,商人們可以不知道當今宰相是誰。

但絕對不會不認識水師的吳家大旗。

他吳麟倒沒有狂妄到自認為可以挑釁天子的權威。

可這種事,最怕的就是天子猜忌。

只要天子又一絲這方面的念頭,他吳麟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這方面,就連大宋軍方最高機構樞密院也保持了沉默。

大宋軍神岳飛一向的理念是軍人不應該干預政務,軍隊的天職就是服從。王師必須無條件執行天子的意志。

所以在張浚提議後,所有人都一片沉默。

在中原的制度下,的確不能讓軍隊去管理這麼大區域內的行政和稅收。

趙桓問道︰「卿有什麼建議?」

張浚立即說道︰「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在東瀛和南洋兩處設立都督府。」

「由東瀛都督管理這東瀛列島上商人們佔據的一大片城市、海島和商稅、貿易。」

「都督府。」趙桓沉吟,不是都護府,這說明這里並不是中原直轄的領地。

關于都督府最直接的定義是︰「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于令式。」

也就是基本上類似于早期的刺史,有監察權,但沒有軍事權。連戶籍都不統計,只收取貢賦。

這就意味著,大宋不會給這些都督配置軍隊,能節省大量的開支。

但也不要因此而輕視他們。

他們畢竟代表著朝廷在當地的意志,負責協調、監督這些殖民地商人。

都是大宋的勢力,有矛盾肯定要找官府協商解決,不能直接動刀兵大規模的自相殘殺。

這種事,不說輸贏有多大的損失。

一旦傳出去,讓官府、海軍知道了,兩個商人出動幾十艘武裝商船,數千軍隊在海上或者在藩國境內大規模的激戰。

他們會留下什麼名聲就不用多說了。幾乎與叛逆無異。

這簡直是觸踫國家底線。

海軍一定會把雙方的頭都給擰下來。

而且作為官府機構,一定會對當地進行征稅,類似于市舶司。

殖民地的經濟收益不可能一直粗狂而無所監督。

國家給商人們帶來了這麼豐厚的便利,讓他們在殖民地賺的盆滿缽滿,自然要征收一定的財富,以回饋中原,供養海軍。

趙桓覺得大宋的這個都督,倒是有點類似于西方的殖民地總督。

位卑權重,掌握當地的行政、司法、稅收等權力。

當然世襲,他們就不要妄想了。

在中原文化中,世襲早就被碾的稀碎。就連宰相、知府都不能世襲,更何況他們一群殖民地都督。

張浚說道︰「臣建議,此次出使東瀛的使者在出使後,直接轉任東瀛都督,組建東瀛都督府。」

「其一負責司法審判。即便是在東瀛土地上,這些商人互相之間也要遵循《宋刑統》,絕不能讓他們無法無天的擊殺大宋子民。」

這一點,所有大臣都認可的點頭。

他們在殖民地怎麼掠奪,怎麼進行原始積累,這個朝廷不管。

但要是連大宋子民都敢殘殺,為了利益屠殺另一個商隊,劫掠中原的商船。

那就是犯了死罪了。

今天他們敢殺商人,明天是不是就敢劫掠中原?後天是不是就敢揭竿而起,造反叛亂?

「其二負責行政監察。朝廷可以允許他們建立城市,經商貿易。但絕對不允許他們在當地建設完整的工業體系。」

「例如高爐煉鋼技術,蒸汽動力工坊,瓷器窯子,錦緞紡織工坊,火炮冶煉廠以及流水線機械廠房等。這些新思潮下的先進工坊,任何人膽敢在海外設立。一經發現,立斬不赦。」

其他人還沒有說話,趙桓率先撫掌,說道︰「卿所言甚善,作為右相,卿這提議,朕十分欣慰。」

「自古以來,中原便有關防,精金良鐵,有片鐵流入關外,即論罪刑罰。」

「如今我朝工業發達,對區區一些刀劍、弓失並不在意了,甚至火槍都允許其流出。」

「但絕不意味著,我朝放棄關防,放任自流。」

「恰恰相反,右相所提的這些,才是我朝如今最重要的文明精華。朕認為,立斬不赦有些單調了。」

「都督府設立後,第一件事就是設立一個清單,鼓勵百姓檢舉。一旦成功舉報商人在海外設有這些高級工坊,予以其被檢舉者財產之半。」

「讓朝廷與個人共分其利。」

這些工坊相比于古代的精金良鐵,最大的好處就是容易檢舉。

每個工坊都有大量的工人,而且只要設立就持續存在,且目標巨大。

基本上一檢舉一個準。

朝廷只要舍得重金,重賞之下一定有勇夫來檢舉。

這樣朝廷與檢舉者共得其利。

檢舉者獲得了財富,朝廷防止了工業體系外流。

殖民地可以發展經濟,可以有巨量的財富,但他絕不能有發達完善的工業體系。

強干弱枝的道理,自古皆然。

尤其在東瀛列島上,這要是把工業體系傳了過去,簡直是一場災難。

當下的兩個重點東瀛都督府和南洋都督府,都是如今的泛儒家文化圈。

先從這兩處設立都督府,管理上會比較容易,至少沒有太大的文化沖突,而且有利于在當地集中傳播王化。

趙桓說道︰「就按右相提議的執行吧。具體章程,政事堂出個札子。今天先把兩位都督定下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