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二章蝦夷人的告發

垂拱殿,這里是天子理政之所。

帝國動搖國本一事,在官場上掀起的風波並沒有影響到這里的平靜。

趙桓坐在軟榻上,批復著朝廷上無數公卿高官的札子。

帝國為了清除儒家的殘余,搭上了一位太子,這代價不可謂不慘烈。

但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當今天子甚至不惜以廢黜太子,也要把儒家的腐儒聚集在一起,一同清除出中原。

這對儒家學派的信念是一次致命的打擊,所有還對儒家抱有一絲希望的人,都如喪考妣。

而且儒家的中堅與所有精英,都在這場殘酷的政治斗爭中被卷入,作為失敗者被迫要與太子一同前往藩國。

本就十不余一的儒家勢力,經過這一次厄難,更是幾乎被連根拔起。

所以大臣們紛紛見風使舵,尤其是跟儒家有關聯的官員,更是極力支持趙桓的決斷,以期能跟太子撇清關系。

這讓趙桓對太子愈加不滿。此前趙桓一直以為這些人會是太子的嫡系,幫太子搖旗吶喊,掀起物議,反對朝廷廢黜太子。

可沒想到,這些人反倒是最快落井下石的人,對廢太子最堅決的一批人。

趙桓甚至有些慶幸,早點把這個太子廢掉了,不然就這些人的德行繼承大統,簡直是整個大宋的悲哀。

趙桓正思考間,唐怡說道︰「官家,右相與鴻臚寺卿趙鼎到了。」

趙桓放下筆,抬起頭,對唐怡說道︰「讓他們過來吧。」

唐怡立即恭敬地低頭領命,向外退去。

趙桓放下筆,喊道︰「你等一下。」

唐怡立即止住腳步,問道︰「官家還有吩咐?」

趙桓緩緩舒了口氣,說道︰「你最近有些拘謹了。是因為你父親?」

唐怡咬了咬下唇,微微點頭,說道︰「家父有失官家之望,我……」

趙桓平靜地說道︰「你父親才是老成持重。他的身份如果卷入國本之爭,會給朝廷帶來太多誤解。甚至使皇後誤會你有野心。」

「雖然作為臣子,他令朕很失望。但作為父親,他對你還是很不錯的。」

當然,也可能是這個老狐狸完全是明哲保身。

以皇後穩固的地位,繼位太子的人選,只能在皇後地子嗣中間挑選。

他若是參與其中,會讓朝野誤會,他想扶持唐怡的孩子爭奪帝位,的確會引來殺身之禍。所以急流勇退,哪怕不要可能地宰相之位,也要保住家族安寧。

唐怡臉上露出笑容,低下頭說道︰「官家不生家父地氣就好。」

趙桓注視了唐怡片刻,這個女人,就是想法很多啊。

她的心很大,通過當初上位地手段,就可見一二。尋常女子,根本沒有她那麼堅決地意志力與忍耐力。

這一回她地父親因為國本之爭,退出了拜相之列,對唐怡及背後家族都是個嚴峻地打擊。

趙桓覺得有必要給唐家一點彌補,便問道︰「朕听說你們唐家出了個小才女?」

唐怡立即回道︰「官家是問唐琬嗎?」

趙桓說道︰「朕听說唐琬小小年紀就才華橫溢,儼然有易安居士之風采?」

說起這個,唐怡終于露出真心笑容,回道︰「這都是坊間夸張之言。不過我今年新年見過她,今年剛十歲,已經能吟詩作賦,的確是學問扎實。」

「而且長得粉凋玉琢,是個美人胚子。將來怕是無論學問、容貌、身條都在我之上。」

趙桓笑著說道︰「朕記得你十六歲進的宮?」

「官家博聞強識,的確是如此。妾身有幸,進宮首年便被官家臨幸。」

「日後可以讓唐琬多進宮陪陪你。朕也見見這位大宋有名的小才女,日後她也可以幫你處理一些尚宮局的文書事宜。」

「等她加笈成年,就可以直接進入尚宮局任職了。」

唐怡眼神一亮,這對自己可是一件好事。

唐琬是唐家下一代有名的才女,而且才貌雙絕,等她成年,必定是風華絕代,傾國傾城的一位美女。

如果有她在宮中,能幫自己分得官家許多寵幸,自己尚宮得位置也會更穩固。

雖然其他人都是姐妹協力爭寵,但自己姑佷也是一樣得效果啊。

唐怡立即回道︰「我會把唐琬接到宮中,親自教導她,讓她熟悉尚宮局事宜。」

趙桓點了點頭,對這位大宋著名才女還是頗抱期待得。

她就是《釵頭鳳•紅酥手》的主角。

紅酥手,黃縢,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交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其實這位才女歷史上的愛恨離愁悲劇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一直沒能懷上孩子,被婆婆強行拆撒。

沒有太多的悲歡離合,也沒有繁瑣復雜的背後故事。

這麼簡單的悲劇,趙桓抬抬手也就能幫忙避免了。也算是一樁美談。

風花雪月趙桓沒有想多久,右相張浚與新任的帝國鴻臚寺卿趙鼎就進入了大殿,同時向趙桓行禮。

「臣拜見官家,聖躬萬福。」

「免禮,賜坐。」

等兩位大臣入座,趙桓認真的看向這位新任鴻臚寺卿。

趙鼎這可是趙桓親自接見過的能臣。

歷史上他是南宋四名相之首,位在李光、李綱、胡銓之前。

是穩固南宋社稷,主持對金戰爭的最重要一名宰相。

趙桓穿越之後,率軍民打贏了東京之戰,東京一片廢墟,也正是他作為京畿路轉運使,在南京叛變,東南斷絕的情況下,幫朝廷穩住了局勢,籌集了糧草。

這種能臣一直是簡在帝心,唐翊從鴻臚寺的位置上退下來後,趙鼎以絕對的功勛和能力獲得了政事堂、吏部以及趙桓的一致認可,接替唐翊掌管帝國當下最終的外交事宜。

召集這兩位大臣,自然就是解決東面的外交事宜。

趙桓開門見山,對兩人說道︰「蝦夷人最近向朝廷告發,東瀛人一直迫害其部族,對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以請朝廷王師,為其主旨公道正義。朕今日召卿等兩位,就是商議處置此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