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六章中原的好朋友

等唐翊看完信件,趙桓主動開口,說道︰「唐寺卿,朕也不是向著波斯都護府。但他們一群將士在前線跟拜佔庭人與泰西人浴血奮戰,光照日月,氣壯山河。」

「你們鴻臚寺卻這樣在後面拖後腿?朕就想知道,你們鴻臚寺是怎麼打算的。難道要讓波斯都護府從前線撤軍?把在西大食海沿岸的精銳部隊調到河中,替你們收拾爛攤子?把這些從高加索地區來的蠻夷清理出去?」

唐翊額頭上頓時浮現一層細密的冷汗,連忙解釋道︰「官家,這……這支蠻夷來的實在是太突然了。河中東西狹長,南北幾乎沒有縱深,所以……」

「所以!朕不想听你們的因為,所以!」趙桓毫不客氣直接開口打斷︰「蠻夷已經從高加索直接南下,威脅了都護府的右翼。你現在跟朕說因為所以,完全于事無補。」

這也不能怪趙桓不講情面,實在是鴻臚寺的效率太低了。

大宋在康居之戰勝利後,就從大食境內割了一大片領土,從大唐的安西四鎮向西直接劃下了七河、河中一帶,這個範圍其實很好辨別,就是咸海、里海一線。

這使得大宋的疆土橫跨整個亞洲大陸。

但亞洲大陸是一片極為廣闊的土地,南北並非一線,而是跨越近萬里。面積四千四百多萬平方公里。

就哪怕如今的大宋,直轄疆域也就堪堪四分之一多一點。

剩下的四分之三,都被蠻夷、胡虜所佔據。

所以鴻臚寺的工作勢必是重中之重,要理清整個蠻夷形勢,用外交構建帝國的藩宗體系,以臣屬部落為國家構築藩籬,抵御外虜。

可是帝國已經開拓到了河中,而河中北面卻還有大量夷狄胡虜沒有臣服。

這就使得高加索地區蠻夷的南下,顯得極為唐突,兵鋒甚至威脅了大宋的州縣核心區。

高加索這一帶,可是二戰時期的風雲地區。

德國極力游說這里的土耳其出兵百萬,從高加索進攻蘇聯。

這里自古就是清教與東正教的交鋒最前沿。

拜佔庭皇帝美男子約翰二世在今年剛征服了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俘虜了亞美尼亞的國王來翁一世,所以東正教的勢力直接擴張到了這里。

而在拜佔庭北面,也有一片羅斯人的疆土,正是拜佔庭人支持羅斯人,才驅散了這一帶的突厥人,使羅斯人沒有了強敵外患。

總的來講,羅斯人號稱戰斗民族,那真不是他們有多能打,而是他們一直伴隨著戰爭。

在有盟友支援後勤的情況下,他們的戰斗能力非常突出,因為這能保證他們底層的灰色牲口有非常不錯的補給。

所以這里的清教藩國,阿塞拜疆直接被羅斯人擊潰。

從高加索下來,羅斯人就直接掌控了里海,與大宋的核心區直接接壤。

趙桓靠在軟榻上,對唐翊說道︰「帝國疆域以北,廣闊萬里的冰原,難道就不值得鴻臚寺多看一眼?朕不希望,後世評論我朝,說我朝空有千年基業也沒有征服北方冰原。而羅斯人一群蠻人,百年就征服了整個世界。」

唐翊立即說道︰「臣不敢再辯駁,對羅斯人的入侵,鴻臚寺已經有了絕對高效的處置辦法。只依靠鴻臚寺的命令,就能解決這方面事宜。並不消耗國家實力。」

趙桓問道︰「既然有這能力,早走什麼去了?」

唐翊神情嚴肅端正,說道︰「關于官家所言,朝廷並不關注冰原,臣以為這是觀念所導致。」

「帝國有廣闊的方向可以去開拓,從大軍打下河中之後,帝國的精力就分為了兩個方向。」

「王師在向西進攻,以鎮服大食,抵御泰西人。這是絕對正確無誤的戰略選擇,無論人口、財富、商貿甚至文化、軍事、文明等方面,將大食一帶便成我聖朝的疆域都意義重大。是向北征服遠遠不能比擬的。」

趙桓點了點頭,基本上中原王朝的戰略都是這個模式。

中原穩固之後,就向西擴張。西面有更發達的文明,更繁華的經濟以及更多的人口。

比如阿拉伯人,這絕對是中原王朝最優秀的貿易伙伴。

就不提他們給中原帶來多少財富了,僅從人口而論,他們向中原輸送大量胡姬,還有大量的昆侖奴奴隸。

同樣是有大量黑色昆侖奴輸入,為什麼米帝淪陷,黑色昆侖奴蔓延,使國家墮落混亂,而中原一代代連綿不絕的昆侖奴輸入,卻幾乎沒有影響?

要知道只要生逢盛世,清教這一帶的皇帝,可以輕松從非洲抓來大量的昆侖奴,年年送到中原。

按時間與數量推算,中原的昆侖奴問題應該遠遠比米帝更加棘手嚴峻。

可事實上,顯然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

這就得感謝中原貼心得好朋友阿拉伯人了。

他們抓到的昆侖奴,一定會全體閹割,然後送到中原。

所以在中原幾乎不會出現一個黑色昆侖奴跟一位淑女結合,生下來一個黑色後裔。

有這麼優秀得伙伴,這麼發達得文明和富庶的經濟,中原王朝自然是願意向西開拓。

如果說,征服波斯,中原收獲得財富是一百,那往北打最多收獲為一。

所以中原天生就對征服北面得冰原沒有什麼興趣,也沒有什麼動力。

必須要承認得一個現實就是,五千年以來,中原歷代王侯將相都不選擇向北,那肯定不是這麼多人杰都見識淺薄。後人能想到的,他們勢必也能看到,只是在當時得環境下,向北的征服,完全得不償失。

或者說,中原五千年了,就算出個奇葩,按概率來講,也會有人向北征服。但所有人嘗試過後,都選擇了放棄。就說明,那塊土地對中原的吸引力和回報,遠不如西方。

說完西方,唐翊繼續說道︰「除了向西擴張,王師還在向南,交趾、佔城等地剛被滅國。軍隊將國王送回東京受審,但大軍還停留在當地,穩定局勢,鎮壓叛亂。」

「無論向西還是向南,其優先度都遠遠超過向北。我聖朝選擇的路線與歷代都大抵相似。總要將實例範圍從中原輻射出去。」

「但這只是我朝與前朝歷代相似的地方,在鴻臚寺還有所不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