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九章高級獵頭

一位粟特人,最近的中原生活在怎麼過?

趙桓猜測了一下,對蘇黛問道︰「她不會還在雇人翻譯書本吧?」

蘇黛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她早已經不滿足這方面了。她在向中原輸送人才。」

「通過範思忠的關系,她跟太學簽了份合同,成功向太學輸送一位西方數學家,就獲得一千貫的報酬。」

趙桓啞然失笑,她這是當起了高級獵頭啊。

如果說西方比東方要有哪個方面優秀、文明一些。

那自然是西方的體系化、理論化數學文明。

在這種情況下,西方數學家文明成果不一定比得上大宋,但扎實的數學理論基礎還是非常不錯的。

學術進步,本來就是取長補短。

讀書人的偷,那真不叫偷。

比如東方會把西方的數學理論拿來用,西方也會借鑒東方高度發達的文明結晶。

九九乘法表,中原自古有之。

但西方兩千年後,也開始大規模引進這來自東方的文明成果。

趙桓其實也蠻好奇的,西方沒有九九乘法表,他們怎麼做基礎運算?

但只想了想,趙桓就放棄這方面的思考,數學他不會就是不會,轉而問道︰「西方的數學家願意到中原來嗎?」

蘇黛點頭,說道︰「中原盛世太平,富庶繁華,又給學者極高的待遇,西方數學家也有一顆普通人的心,自然願意前來。」

這倒也是,不要說學者就應該神聖無私。

對絕大部分人而言,都希望自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沒道理,普通人希望過好日子,學者就一定得過清貧苦寒的生活。

普通人錦衣玉食的時候,讓學者擠在只有幾米的逼仄房間內,看著妻兒子女衣服打著補丁,面有菜色。

有知識不是原罪,他們不必一定要過苦日子。

他們也有追求更舒適生活得權力。

趙桓說道︰「在大唐之時,四方胡虜皆以到長安生活為夢中追求。盛世長安以開闊得胸襟吸引了無數異族人杰,為中原效力。」

「我朝論富庶還在大唐之上,朕也希望,這天下各族人杰都懷有一個東京夢。」

「期望于能以自身才學,在東京有所發揮,從而錦衣玉食,富貴成功。」

所謂得東京夢,自然針對得是那些異族的人杰。

趙桓從來不反對引他國人才為己用,世界各地無數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學者,或通過移民或通過求學,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大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獲得更好生活的理想,同時也通過自己的勤奮工作、勇氣、創意、和決心,使大宋邁向更加的繁榮。

這種事,在絕對意義上而言,都是非常正確的。

大宋就應該有自己的特色,朝廷就應該發揮出國家冠蓋古今,遠超中外的絕世財富,走出一條與前朝歷代不同的盛世之路。

大宋就是有錢,能以財富源源不斷地收割世界各地的學者和人杰。

所以趙桓轉頭問道︰「太學司業來了嗎?」

陳東立即從人群里走出,恭敬拱手,說道︰「臣在,恭候官家示下。」

「朕覺得這份人才引進合同非常不錯,可以增加一筆撥款。」

「範圍不僅局限在數算學家,醫學家、天文學家、畜牧學家、冶金學家、化學家、地理學家、地質學家、地圖測繪學家以及建築學家都可以引進。」

「朕會讓皇家財團也出一份贊助,只要太學引進的學者,皇家財團會額外再贊助一筆財富,作為人才的安家費用。」

如果算上醫學家、建築學家、冶金學家、地質學家等各種人才,每年中原從世界各國引進的學者或許就多達一兩萬人。

這可是學者,一生都在汲取知識,學習人類的文明成果。

可以說這些人,就代表著人類誕生以來,文明的結晶。

而只要這數以萬計的人群中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在學術的邊界上有所突破,那就實質上推動了大宋文明的進步。

後世的科研環境如何不好說,但趙桓特別欣賞的一點是,每個博士的畢業論文,都要有自己的成果。

如果說人類的文明是一個圓,那博士的科研畢業論文,在設計要求上,必須突破這個圓,當他的畢業論文發出,就實質上使這個圓的一處向外突破了一點點,哪怕微不足道。

但積少成多,一篇篇文章發表,一份份論文形成,代表人類文明的這個圓,每天都在以緩慢但堅定的態勢逐步擴大。

當然了,趙桓也沒有希望每個人都有這麼強的能力。不然論文也不會嚴格查重了。

朝廷希望每個人的研究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前所未有的學術成就。但朝廷依舊寬容,給無數人提供研究的機會。

只要基數足夠大,那就一定會產生科研成果,提升整個文明水平。

隨後趙桓笑著說道︰「另外那個評獎,也不必拘泥于戶籍了。無論宗藩,無論夷夏,只要對方肯拿研究成果到東京,都一視同仁,給與其激勵。」

「哪怕他是一名蒙古胡人,只要他向中原獻上高明的設計,完善的理論,也按法度,給予其平等的激勵。」

「天朝上國,就應該有天朝上國的胸襟。」

既然大宋已經站在了文明高地,那拓展文明,就比一點點錢財重要的多。

幾百幾千貫錢,從胡人那里買來一項先進的科技,一個高超的發明,趙桓覺得非常賺。

就像馬鞍決定了騎兵在冷兵器戰場的統治地位,誰也不知道在將來,大宋會不會只花了一點點錢財,就從胡人那里引進了一項這種跨時代的技術。

陳東恭敬的點頭,說道︰「太學已經注重這方面的事情了,最典型的就是建築學家與建築成果。」

「在中原房屋建築以木制為主,十分容易起火,有嚴重的消防隱患。尤其東京城日益擴大,這龐大綿延的建築群,以木制結構為主,消防壓力極大。」

「所以開封府已經嘗試改變木制結構為磚制、石制結構,從東西方招募了大量建築學家,重新設計房屋構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