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六章藩宗體系的強大

虞允文向趙桓介紹道︰「安史之亂固然使大唐上升擴張之勢被迫中斷,但大唐並沒有失去對河中地區的統治。」

「怛羅斯之戰四年後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肅宗李亨繼位,調集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精銳部隊入關作戰,安西都護府一萬五千名精兵返回鳳翔,組建了鎮西北庭行營,參加了收復長安的戰爭。」

「但安西都護府在河中地區仍有一萬精兵,並且能抽調大量屬國軍隊作戰。」

「官家,要知道,藩宗體系一旦形成,其慣性是非常強大的。整個體系內的所有屬國都要被朝廷所用,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前唐不僅僅是抽調了各鎮節度使的軍隊,更是抽調了大量屬國軍隊前往平叛。」

「這其中甚至包括怛羅斯之戰後向中原朝貢的大食,也被抽調了四千騎兵,參與香積寺之戰。」

趙桓點了點頭,香積寺之戰,這場影響整個中原局勢的大戰不是很出名,大概就能理解諸夏後世的戰爭史到底有多拉胯了。

諸夏幾乎就不研究自己的戰爭史,古代戰爭史方向的書籍、研究幾乎就是一片空白。

這要是西方、美洲、小日子有一場這種規模的宏大戰事,那他們能夸出花來。研究的書籍、翻拍的電影、改編的游戲,可以無窮無盡,而且絕對波瀾壯闊,恢弘浩大,熱血澎湃。

香積寺之戰就是唐軍收復長安的決戰。

安史之亂中,前期叛軍都是絕對精銳主力,橫掃大唐的中央軍,一時間氣吞萬里如虎。

那叛軍是怎麼落入下風的?

大唐從四面八方節度使軍中征召的絕對精銳邊軍,以及屬國送來的騎兵、步兵等職業軍隊,在哪一場戰事中打贏了叛軍?安西、河西、朔方、隴右等大唐職業精銳邊軍跟河北叛軍精銳主力交戰結果如何?

這些後世史學家,幾乎絕口不提。連唐軍是怎麼收復長安的,他們也不宣傳。

好像強盛一時的河北叛軍忽然就放棄了長安、洛陽等關鍵重鎮,不聲不響,沒有緣由的就退回了河北。

而這一切的關鍵就是香積寺之戰,這是安史之亂中一場具有轉折點意義的戰略決戰,堪稱中原歷史上最頂級統帥和最精銳軍隊的正面對決。

戰場恢弘浩蕩, 將忠義奮發,將士勇 善戰。

這可不是兩支烏合之眾的交戰,也不是一支精銳軍隊吊打一支烏合之眾的一邊倒戰事,更不是只有寥寥幾萬人的小規模家丁決斗。

參戰雙方,河北叛軍十萬人,都是安祿山麾下邊軍主力,是能橫掃大唐內地軍隊的邊軍精銳,叛軍精銳戰力的強大,母庸置,。

主將是安守忠和李歸仁,都是安史之亂中絕對的名將,稍微關注安史之亂,這兩人的名字就根本繞不過去。尤其李歸仁,曾經大敗郭子儀!在同州,郭子儀與之戰,大敗,死者萬余眾。

而唐軍則有十五萬人,這是從朔方、河西、安西、北庭等地召來的大唐絕對精銳邊軍,唐軍主力有十一萬人。

剩下四萬人則是大唐的屬國軍隊,分別是大食、吐火羅葉戶、粟特、于闐、回紇、西南蠻等等。

唐軍主將則是郭子儀、李嗣業、僕固懷恩等。

尤其李嗣業,簡直是大唐安史之亂中的武力巔峰了,這一戰他肉袒,執長刀,立于陣前,大呼奮擊,當其刀者,人馬俱碎,殺數十人,陣乃稍定。于是嗣業帥前軍各執長刀,如牆而進,身先士卒,所向摧靡。

這以上二十五萬軍隊,無不是職業軍人,沒有一個後勤人員。兩支代表著當時整個世界最高軍事水準的精銳大軍在長安城外的香積寺展開了決戰。

如果在電影中展示,那這一戰的恢弘簡直讓人心神震撼,雙方沒有任何奇謀詭計,沒有什麼天降流火,水淹奇陣之類的花里胡哨手段。

打的就是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拼的就是血肉勇氣,長槊短兵。

兩方精銳一次一次向對面沖擊,一刀一刀正面把對手砍碎。沒有人後退,沒有人膽怯。就是要用絕對武力和長刀巨斧,把正面的一切對手砍碎,把前方的所有軍陣砍穿。

士兵如牆而進,當其刀者,人馬俱碎,所向摧靡!

這種級別的慘烈戰事,從午時打到酉時,整整打了四個多小時,唐軍斬首叛軍六萬級,俘虜敵軍兩萬人,還有無數叛軍逃跑時掉入溝塹而死,叛軍主力遭到毀滅性打擊。

于是安史之亂才進入戰略轉折,唐軍開始佔據上風,反推曾經不可一世的安史叛軍。

這一戰不僅僅展現了軍事上中原的絕對風采,也展示了中原的藩宗體系之強大!

作為宗主國,可以從四面八方向中原抽調藩國軍隊進行平叛。

而且藩國軍隊的士氣極高,特別強調一點,當時阿富汗人听說要勤王時,五千大軍路上邊走邊喊的口號是︰「赴國難,討國賊。」

當時的藩國是絕對認同自己乃天子之臣,中原屬國的。

中原國難,就是他們自己的國難。中原國賊,就是天下各國的國賊。

就連小日子都打算派兵進入中原,助天子平叛。只是當時小日子跟新羅發生了糾紛,所以暫停派兵。

宗藩體系的強大在這一戰體現的淋灕盡致。

虞允文則繼續說道︰「安史之亂的爆發,使整個河中地區軍隊、藩國軍隊都大量調往中原,但安西都護府一直沒有衰落。使安西隔絕于中原的是北庭都護府被吐蕃覆滅,前唐皇帝應允將河西之地也就是如今西夏所佔土地交付給吐蕃。」

西夏!

趙桓神情一肅,西夏在上一次決戰中,元氣大傷,其精華土地都在黃河以東,如今被宋軍掌控。

而西夏所佔據的白馬強鎮軍司和黑水鎮燕軍司就在河西走廊上。擔憂大宋滅夏,黨項人已經龜縮到了更西面的瓜州和沙洲。

瓜州、沙洲算是河西走廊西面相對非常繁華的土地,雖然依舊不如中原,但也屬于一片富饒之地。

虞允文說道︰「所以臣以為我朝如果不欲重蹈歸義軍覆轍,必須大舉出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