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三章吊民伐罪

要讓大宋一億人都過上有大房子、漂亮妹子、富裕輕松的生活,在大宋境內可能實現嗎?

答桉,顯而易見,不可能。

只要參與生產的還是這一億人,那分配就一定相對不公平。有人錦衣玉食、妻妾成群,就一定有人在負重前行,被視為牛馬、

只要人性還是自私的,那這個問題就不可能靠分配解決。

別說趙桓只是個穿越者,他就是聖人也無能為力。

但如果參與生產的是兩億人呢?

另外一億人供養著大宋的這一億人。

大宋百姓,身上的負擔就會驟然降低一半。每天的九九六,就會變成九五五。一天工作的六個時辰,就可能減到四個時辰甚至三個時辰。

那如果參與生產的是三億人呢?

大宋貨幣在三億人的範圍內流通。

那結果顯然易見,相當于另外兩億人在負重前行。鑄幣權收割的財富將反哺大宋所有人。

哪怕最底層百姓也能受益。一天只工作兩三個時辰,就已經餓不死了。

因為帝國可以輕松從另外兩億人那里獲取大量財富。

中原物價將進一步降低。

大宋本來就購買力十分堅挺的帝鈔,到時候購買力將會進一步強大。

一匹馬從二十貫錢降到兩三貫錢完全不在話下。

一斤羊肉從三十錢降到十錢指日可期。

從春秋開始所有國家就都想稱霸諸國,不是沒有原因的。

獲得霸權,殖民地下面的國家就要給霸主國提供源源不斷地初級資源和原始財富。

所以在大宋強盛後,趙桓目光立即看向了疆域之外。

在趙桓地殷切目光中,岳飛起身,說道︰「臣有本奏,回鶻高昌者,塞外胡種,昔虜運方盛,則以野人生活,習為豺狼,是以惡名凶聲,播越遠近」

「其國枯骨盈廷,人為行尸,犬羊殘丑,消淪山谷。」

「又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劫我商隊,傷我子民,更至今未向天子朝貢。」

「是可忍,熟不可忍?臣以為當興雲散雨,慰當地百姓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積後己之情!」

吊民伐罪!

趙桓不禁一笑,顧名思義,即‘誅其罪,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

更通俗一點講,這就是諸夏地普世價值觀。

該國官府,殘暴不仁,百姓身在水火之中。所以天師遠征,以正義之師,討伐這個背天逆理、惡貫滿盈地政權,以撫慰苦難地百姓。

總結起來就是,你不民主……劃掉,你不正義,所以諸夏王師要討伐你,寬慰百姓。

人權高于主權這一套,諸夏玩了幾千年了。

所以,諸夏有沒有主動進攻過別國?

說一次沒有,那是不準的。在中原五千年歷史上應該只發生過一次。

就是隋書上記載的,隋文帝時期,一群官員在朝廷上閑著沒事瞎聊,說林邑國多奇寶,不如我們把他們滅了吧。然後大隋發兵一萬,在交州道行軍總管劉方的帶領下去把臨邑國給滅了,刻石記功,帶回黃金三十多萬斤。

但隋書是誰編的?

魏征!

所以李世民總是念叨魏征沒文化。

你編史書都不會編!簡直缺乏責任心,缺乏使命感,三觀不正,文化欠缺!

這種事怎麼能直接寫出來?簡直是宣傳事故。

你至少寫個︰「大臣奏曰,林邑國王貪暴,殘掠其民,民不堪命,上聞之不樂,愀然久之,命伐其國,拯其百姓,王師義武奮揚,吊民伐罪……」

除了這一次事故外,諸夏歷史上一直是吊民伐罪,尊王攘夷,傳播文明,教化蠻夷!

反正諸夏五千年文明,從黃河那一塊地一路打到佔據整個東方,只有大隋沒文化、沒素質的侵略國別人一次。其他時間,五千年的戰爭史,我們都是正義之師!從來沒搞過入侵和戰爭!

即便「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那也是師出有名,你殺了我的人,我才滅你全國的。有理有據,你不能說我是入侵吧?

總之,你認為我正義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認為我是正義的!

當吊民伐罪的口號在廷議上一提出來,大臣們立即就知道樞密院這是打算干什麼了。

畢竟回鶻高昌把持著絲綢之路,的確是富得流油。

大唐滅高昌收獲了多少財富,眾人是有目共睹的。

大宋派軍過去把財富帶回來,的確是直接增加了大宋財富,給百姓發錢、發糧、發絲綢也能緩解一下底層百姓的赤貧問題。

右相梅執禮比較穩重,說道︰「如今聖朝距離高昌中間還隔著西夏,大舉進攻,是否會後勤不濟?」

趙桓親自開口,說道︰「西夏?苟延殘喘而已。黃河東線土地之爭,朝廷態度強硬之後,李乾順立即退縮回去。他哪敢主動招惹王師?」

梅執禮凝重的說道︰「可就這般從西夏領土上跨過去,臣擔憂西夏人會以為這是假道伐虢,從而引起兩國交戰。一次同時與兩個大國交戰,總歸是不妥。」

趙桓倒是沒什麼感覺。

超級大國就應該有同時打贏三場局部戰爭的底氣。

就像萬歷三大征,三面開戰,動員數十萬軍隊,然後三面全部大獲全勝。

作為王朝末年的軍隊,明軍是真的非常能打。

宋軍如今銳氣方興,怎麼也不能弱于明軍。

而且宋軍也擁有了火器,在趙桓的開掛干預下,無論是火器設計結構還是火藥質量甚至鑄造材料都要優于明軍。在超高的軍費開支,以及強大的信仰理念下,戰斗力應該絕對要強于明軍。

所以就算是同時跟高昌和西夏兩個國家開戰趙桓也不慌。

手握當今天下最強的戰神,還有跨越時代的軍隊,大不了一路打穿整個涼州、西域。

但岳飛主動開口,說道︰「關于戰事方面,樞密院已經安排好了行軍路線。並不經過西夏。」

「不經過西夏?」無數大臣驚訝出聲。

這個答復實在是挑戰了所有人的固有認知以及地理常識。

回鶻人躲在西夏西北,不經過西夏怎麼進攻高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