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九章卷起來了!

觀看完士卒演練,趙桓干脆直接的對沉耽開外掛,吩咐道︰「多鼓勵工匠發明創造,不要朕說一句火繩槍,就拘泥于火繩引燃。古有燧人氏鑽木取火,你就不能嘗試一下燧石取火?」

「接下來,改進火槍工藝重點朝幾個方向努力。第一填裝從前裝變成後裝,加快裝填速度。」

「第二,研究子彈,把火藥撞到銅殼里,後面裝火藥,前面裝彈頭。」

「第三,還是膛線。把膛線刻進槍管里,同時保證槍管質量,極力降低炸膛概率。」

「最後,你自己想想怎麼提升火槍射擊精度。改改槍支結構,加個槍托,加個瞄準線之類的事情,你總能辦到吧?你張張嘴的事情,隨便一個木匠就能給你完成,多實驗一下槍支結構!」

看得出官家對自己十分不滿,沉耽連忙回復道︰「臣一定加大力度,多設試驗,廣泛收集數據。」

趙桓點了點頭︰「花錢這種事,就不用朕教你了吧?國家財政預算結余一個多億!朕也不知道你們這些科研寺司究竟在怎麼混日子。」

「你要是不會花,就在下面多設置幾十個科研組。讓他們各自去研究,去試驗。你定期把他們召集在一起,交流經驗、成果。」

「朕再給你一千萬貫經費。到年底之前,朕希望看到一支與這把火繩槍完全不同的新式火槍!至少要裝填速度更快,點火方式更可靠。」

一千萬貫!

沉耽只感覺頭皮發麻。

大宋的帝鈔購買力實在是太堅挺了。

一千萬貫能夠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想要半年花掉一千萬貫錢,而且賬目明細確鑿,監察御史挑不出太大毛病。

那只能大量雇佣工匠、日以繼夜的研究。

一千萬貫錢是什麼概念。

一名工匠月俸三貫,半年十八貫。

一千萬貫錢能聘用五十五萬五千五百多名工匠!是大宋百萬禁軍的一半。

沉耽硬著頭皮向趙桓保證道︰「臣必定全力以赴,重金懸賞,廣納工匠,同時設置多個組、群,日以繼夜的研究。!」

趙桓點了點,笑著說道︰「當然了,朕也不是只給卿壓力。朕今日當著諸公卿的面,設下個激勵。你們若將火槍給改進到朕所說的一半,朕直接從皇家朱旗銀行給御前軍器所全部人等賜錢一千萬貫。你格外獎賞一百萬貫。」

「若火槍完全改善到了朕所說的程度,御前軍器所全部官僚、學者、工匠,再賜錢兩千萬貫。朕給你五百萬貫賜錢,再獎玉帶一條。」

聞言,沉耽不禁激動的咽了口唾沫。

第一次見識到研究之巨利!

兩次賞錢共計六百萬貫!

整個大宋,除了皇室,沒有任何一個家族能拿出這麼多錢財。

這足足相當于三十多萬人的收入,真真正正意義上的富可敵國。

沒有任何一個士大夫、任何一個富商敢想象有朝一日能握有這麼多財富。

可這一切對自己而言,幾乎是觸手可及。

沉耽感覺自己幾乎已經興奮到無法入眠,誓要將這火槍技術發展出來。

為了給他一點動力,趙桓對一旁的左相吩咐道︰「政事堂,把這個激勵懸賞也一並告知給弓弩造院和南北作坊。」

「軍器三司,任何一個將火槍改進,都能拿走這千萬貫的懸賞。」

沉耽臉色微微一變,內心徹底決絕。

睡覺?

誰也別想睡覺了!

拿不出改進成果,所有人都要死守在司里,日以繼夜的研究!

這世代的財富與勛榮就在眼前了,誰也別想從自己手中奪走。

說完火槍研發的事情,岳飛主動開口說道︰「官家,臣請御前軍器所先生產一批火槍、火炮給神武右軍。哪怕火槍只有千桿,火炮只有百門,至少先讓神武右軍認識火槍,火炮,然後開始訓練、模索新式戰法。」

趙桓點了點頭,說道︰「卿說得有理。御前軍器所暫時分一批工匠出來,全力生產,給神武右軍提供訓練武備。」

「臣領命。」

左相張浚問道︰「官家,用不用給弓弩造院和南北作坊提供一筆撥款,供其研究所用?」

「分別給他們五百萬貫。」

張浚猶豫了一下,問道︰「若不一視同仁,會不會有怨言?」

「怨言?他們哪來的臉面去怨言?國家給他們三司的撥款是一樣的,御前軍器所勒緊腰帶研究出了火器。他們卻躺在過去那點成績上不思進取。那就別怪被人甩在身後!」

「把朕這番話直接告訴他們兩司主事。作為軍器研究寺監,他們不思進取,不思銳意革新,難道想一輩子死守那點微不足道的優勢?落後就要挨打,讓他們記住了。」

張浚想了想,說道︰「如今火器也算是剛起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給他們一點點恥辱,看來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只要他們迎頭奮進,應該還是有機會趕上來的。」

趙桓肯定的說道︰「以諸夏的勤勞與才智,朕相信他們能夠迅速獲得成果。但政事堂也要注意保密流程的設置。」

「火藥、火器都是國之重器,絕不能輕易流傳出去。」

張浚信心滿滿的說道︰「請官家放心。政事堂會設置嚴密章程,會確保火器如火藥、神臂弓一般,保管嚴格,決不讓敵國獲取。」

這方面,趙桓還是頗為信任的。

大宋神臂弓的保密工作,堪稱經典。跟大宋交戰多年,金和蒙古也沒有得到神臂弓技術。

離開御前軍器所,趙桓深呼了口氣,感覺是離開了沉重、堅硬的鋼鐵狂潮。

在御前軍器所之外,東京夜色依舊富貴繁華,太平寧和。

果然每一份歲月靜好的身後,都有人在負重前行啊。

趙桓跟岳飛說道︰「卿等且先返回吧,各司其職,各守其位。」

眾人領命都各自退去,御前軍器所很快便空蕩起來。

趙桓沿著月色,漫步走到御前軍器所南邊的河畔旁。

曾經干枯的河道再次喝水徜徉,就像遠方的東京城,再次變得繁華錦簇。

每次趙桓來御前軍器所,都會看一看那位曾經意難平的青樓女子柳詩詩。

已經有三四年沒過來了,趙桓頗想知道,如今的柳詩詩可曾被大宋盛世惠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