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七章儒釋道的沒落

「天生三武禍吾宗,釋子回家塔寺空,應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檢守真風。」

這首詩是大宋宗頤禪師對三武一宗之厄的總結。

佛門中不缺聰明人,能一眼看出三武一宗滅佛的本質。

但聰明的個體無法挽救整個墮落的階層。

佛門崇尚輪回,如今這一切就像佛教正經歷著輪回。

整個佛教,再次因為像士大夫階層一樣,無可抑制的貪婪,大肆兼並,而被迫成為朝廷要清洗的對象。

其實佛門與士大夫們相似之處極多,都是憑借著讀書識字、免征賦稅、免服勞役而成為特權階層。

有了特權,他們就大肆兼並,借貸收債,腐敗貪婪。

區別是,儒釋道三家,道家已經用黃老之學證明過了,自己不太適合統治。釋家根本就得不到中原的統治權。只有儒家,成功把自己包裝成了適合統治封建國家的模樣。所以儒家士大夫們比和尚更貪婪、更腐敗,借著權力魚肉百姓,為禍一方。

儒家士大夫們比之和尚,在武力、地位上沒有任何優勢。唯一使他們避免厄難的就是他們宣傳的適合治理國家。

所以朝廷既然能把特權階層的和尚一次次肅清,要肅清儒家士大夫們其實也是輕而易舉。

關鍵只是肅清了儒家士大夫們之後,究竟有沒有階層代替他們幫皇帝治理國家。

而如今的大宋顯然是具有這個階層與勢力的。他們在朝廷的最高層,也有自己的代表。

那就是計相楊時。

作為前國子監祭酒,無數出仕的學生都自發圍在他身邊,組成了一個新的群體。

他作為學壇泰斗,也必須站出來,為學生們爭取利益,壯大階層。

要與士大夫特權階層相抗衡,那沒什麼比和尚們更適合成為學生階層的養料了。

他們同樣是特權階層,把他們的利益讓渡給學生,這個蓬勃的階層立即會獲得極大壯大。

學生們與士大夫最大的區別就是,這個階層代表了大宋最先進的生產力,最開明的思想。

這個階層足夠龐大,龐大到遍布社會從上到下的各個層級,上至公卿官員,下至工坊主、商人、佣工、技術工匠。他們不會像士大夫們一樣一小撮人抱團,不事生產,卻趴在整個國家軀體上吸血。

所以他們指定的政策,一定會有利于整個階層的進步。

而不是像大明士大夫一樣,瘋狂的復蘇小農經濟,將重農抑商奉行到死。

楊時管理財政,思路十分清晰,更傾向于用數據說話。

在梅執禮之後,楊時主動站了出來,說道︰「臣建議由三司主管佛教更易之事。當年韓愈勸唐武宗滅佛,詔令之下,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

「因此,若由三司主此事。國家至少直接新增官田數千萬頃。」

數千萬頃是唐代的數字,這個數字有些夸張了,當時號稱地上佛國。

在大宋清理不出數千萬頃,但數千萬畝應該是難度不大的。

全部收歸官田,掌控在大宋官府手中的田地相加,估計就要有近億畝。

有這麼多官田,朝廷不論是賑災、還是稅收,都更有底氣。

甚至人口增多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一次授田,緩解人口壓力。

「而且不僅僅在于農田。由寺院所掌控的那些青樓、店鋪、工坊、當鋪、倉庫、藥局、奴婢等等可以直接在三司造冊登記,不論是收歸國有,還是折價售予市民,其名錄都收在了三司,方便將來收稅。」

如果由三司負責這次佛教改造,那佛門在城市及鄉間的各種兼並所得、世俗財產顯然就要全部征收了,或者成為官營機構,或者低價賣給學子同窗。

佛門勢力要局限回寺廟內,他們可以在寺內維持淨土,但絕不能再進入世俗。

怕說服不了趙桓,楊時繼續說道︰「而且有一點至關重要。佛教崇建寺塔,傾竭珍財,徒為引廢。由三司整治,三司可將廢寺的金、銀、石等像,銷付度支。「

「大量金銀充進太倉,三司將可以按新增金銀儲量,增印帝鈔。」

最後,楊時鄭重地說道︰「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楊時已經說到這種程度了,趙桓便決定將對佛教地整頓工作交給楊時,以此來扶持一下正在蓬勃壯大地學生階層。

佛門的土地歸朝廷,佛門的工商產業歸他們,這也有利于工商業的繁盛。土地都在士大夫們手中,他們想要實現富裕,唯一的途徑就是發展得到的這份工商產業。

所以有時候,有斗爭倒也不是一件壞事。士大夫們的存在也有那麼一點用處,他們鎖死了學子們往土地兼並方向發展的可能。

但這麼多產業,那肯定不是平白無故就分給學生們。

即便要把店鋪從和尚手中歸還給民間,那也是折價出售,當地的士紳、商人、百姓都可以出價購買。

而這出售店鋪所得,顯然是歸內藏而非歸太倉。

基本上只要是這種抄沒類別的額外財政,都是歸屬皇帝內庫。

趙桓看向燕穎,吩咐道︰「關于此次佛門產業的處置,財團派出一批人手,協助官員處理。」

燕穎立即應下,說道︰「我會派專人在官員清查寺院產業後,評估各個店鋪價值,然後處置給地方。」

趙桓點了點頭,官員清查名目,財團的人負責競拍,雙方能互相監督,減少對方的上下其手,中飽私囊。

最後為了提升雙方的積極性,趙桓吩咐道︰「這次佛門處置的財富,將有半數從內庫交割給太倉,以助國家修路鋪橋,建設水利,投資教育。」

這種情況下,雙方必須通力合作,最大程度挖掘佛門的財富。合則雙贏,分則兩輸。任何一方試圖隱匿財產,都會損害另一方的利益。

楊時立即起身,鄭重地承諾道︰「三司官員,必全力以赴,妥善完成此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