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一章盛世從反向租地開始

劉匯報完,趙桓陷入了沉思,認真的思考著一個問題。

那就是西海以西這片土地,究竟算不算是大宋的疆土。

如果說不算,那大宋能夠掌握的土地未免也太少了。

偌大的隴右都護府,宋軍能嚴格管控的也就湟水流域一片農耕地區。

那難道其他廣袤的土地,只要有吐蕃人在放牧就不算大宋疆土?

思來想去,趙桓覺得那里應該也算是大宋的疆土。

首先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大宋嚴格維持這里的治安,不允許任何人破壞絲綢之路的穩定。

其次這里只是大宋分割出來,供游牧部落經營的牧場。

雖然吐蕃各部在上面游牧生產,但土地的歸屬權母庸置疑的歸屬于大宋。隴右都護府直接可以決定哪些部落可以在哪片土地生活。哪個部落如果犯罪,將會被直接驅逐。

若土地是生產資料,那大宋無疑是這生產資料的擁有者。只是這位大財閥,如今沒有精力開發西海以西的草原,所以將他們租借給了吐蕃人進行生產開發。

就像中原士大夫們不耕地,將耕地租給百姓耕種。可土地的所有權母庸置疑是屬于大地主們的。

中原自古以來,無疑都面臨著這個問題。

可如果說西海以西的土地,屬于大宋,那麼他們提供的收益究竟在哪里?

歷代王朝都有地大物博的底蘊,可是一到了經濟困難,就拼命的壓榨底層小民。而沒有考慮廣袤的土地究竟能帶來多少資源與收益。

地大物博並沒有切實轉化成中原無與倫比的戰略優勢。反而中原王朝總是擔憂考慮遠方的行政開支成本。

中原重丁賦而輕田稅的傳統,所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浪費了國土面積這一優勢,另一方面也是極大的削弱了邊境的實力。

在劉說完後,趙桓根幾位大臣討論道︰「朕最近讀史書,略有所得。不僅漢唐,包括我朝,也都喜歡遷民戍邊。」

「邊境漢民不足,便言邊疆空虛。若如漢唐,統治邊疆百年,但邊疆豪強、士大夫們藏納隱戶,隱匿戶籍,國家又復陷入邊境空虛的困境。」

「諸卿覺得這前代政事之失,在何處啊?」

因為是輕松的討論,計相楊時便直接開口,說道︰「所謂虛實,其實就是指邊疆能夠征收到的錢糧多少。」

「不是邊疆漢民多,能夠組建的軍隊就多。如果僅僅是軍隊的話,以中原之人口,可以輕松拉過去幾萬十幾萬人。軍隊開拔幾百里,對國家而言沒有任何難處。所以在邊疆征兵,還是在內地征兵完全沒有任何區別。」

「其關鍵在于維持這幾萬人的補給。如果邊疆充實,直接能征收到大量錢糧,無需內地轉運物資,那軍隊就可以駐扎更大規模。但若邊疆空虛,需要內地源源不斷轉運物資,那在邊疆駐軍就成為國家財政沉重的負擔。」

計相從財政角度而言的理論,讓所有人耳目一新。對邊疆形勢有了更清晰,更鮮明的了解。

隨後楊時說道︰「之所以邊疆屢屢糜爛,就是因為中原重丁賦,對百姓按人頭征稅。所以百姓不堪重負,藏匿到豪強、士大夫名下。邊疆能統計到的人口減少,自然邊疆也就空虛了。」

「所以王朝末年,哪怕經過百年開發,寸土未失,邊疆實力卻退化嚴重,能夠提供的財政反不如建國之時,甚至成為朝廷沉重的負擔。」

趙桓說道︰「朕以為廣袤邊疆,並沒有被朝廷發揮出其價值。難道僅因為胡虜非我族類,就不用納稅?」

「就隴右這片土地,卿等有何看法?」

幾位宰相倒是沒有重提編戶齊民之類的政策,因為不再以丁賦為征收重點,所以編戶齊民只能統計到各族的人口數量,增強軍事管控能力。

現在的問題是,宋軍其實並不缺兵源。

將胡族內遷安置,也不是一個長久之法。

把廣袤領土轉化為財政收入,才是最具意義的事情。

讓人現想一個制度,是有點強人所難的。

但眾人都是博學之人,很快就想到了以史為鑒。

中原數千年的歷史,給後人留下了無比寶貴的經驗。

所以眾人聊了片刻後,梅執禮說道︰「臣倒是想到了一個盛世典故。中原歷史上,足以稱為盛世的也就三個,分別是武丁盛世,太康盛世,開元盛世。」

「太康盛世為晉朝所創,又因為後代不肖,常被人所回避。但若認真審視,其法度之公平,經濟之繁華,即便今日看來亦頗值得借鑒。」

趙桓對太康盛世還真不太了解,便問道︰「有何值得借鑒之處?」

梅執禮說道︰「晉朝一統後,國家推行佔田與課田制,每戶農民生產的糧食除繳納田租外,都歸自己所有。這與我朝計畝征銀的律法其實頗為相似。」

「這使得農民生產積極性極高,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咸安其業而樂其事。」

「牛馬被野,余糧委畝,行旅草舍,外閭不閉,民相遇如親。其貴乏者,取資于道路。故而民間有諺語稱,天下無窮人。」

「晉朝有此善政,倒不是其皇帝有多睿智。而是當時經歷漢末三國長達數十年戰亂,人口稀少。男子一人便可佔田七十畝,女子五十畝。所以收丁賦能獲得的財政,不如收租賦。」

眾人都博學多識,對這段史實都能發表一番見解,計相楊時說道︰「對百姓而言,這的確是盛世。一戶夫妻佔田一百二十畝,如何能不富裕?尤記得史書言,當時販夫走卒、婢女奴僕亦衣飾錦繡。」

趙桓往嘴里塞了一塊芒果,沒有多說。這些士大夫們自己都清楚,百姓手里有田,整個社會都會高度繁榮。

可他們就是忍不住私欲要去兼並,自己膨脹起來了,卻吸干了整個社會得財富,把國家拖累的貧苦黑暗。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奪兼並一點點,不會造成多惡劣影響。可是整個階層都這麼想,國家就迅速墮落進深淵。他們也就距離被叛軍、胡虜,砍掉腦袋,奸(和諧)***女不遠了。

岳飛出身于底層,對租賦有更清楚的認知,說道︰「牛馬被野,右相是想在隴右設租賦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