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九章武皇開邊意未已

金秋八月,大宋在京兆府主持的會談正式簽訂協議。

宋、夏、遼、金、蒙五國統一盟誓,保證絲綢之路暢通,敢有劫掠商隊者,天下共擊之。

同時五國統一關稅,對絲綢之路的商隊都只征收百分之十的關稅。

同時各國都減少關卡,一個商隊只在入境時征稅一次,出境時征稅一次。

這稅率不算高,統治腐敗時,即便在國家內部進行商業貿易,也不止經過兩次關卡。

更重要的是,一件絲綢或者瓷器,從大宋販賣到西方,價值能驟翻數十上百倍。

相比于這龐大的利潤,穩定的經商環境,安全的行商道路,僅是翻倍的稅率完全不值一提。

絲綢之路的重開,迅速使得大宋工商業進入更繁華的水準,無數市民階層趁機貸款開起了手工作坊,在城市里擴大生產。

學子們則跟隨商隊,踏上了絲綢之路,前往遠方的大食。

阿拉伯的黃金時代,在大食各處圖書館儲藏了數以百萬計的藏書。

大宋太學推進的十年翻譯運動下,知識就是財富。每個人多翻譯一本大食人書籍,就能賺取多一份官府賞金。

這也是大宋學子的黃金時代,是知識轉化為財富的最方便手段。

整個大宋從朝廷、財政,到經濟、學術,乃至各個階層的財富都在這次絲綢之路的重開中收益良多。

而一直拖著不肯簽訂協議的西遼,這麼快服軟當然還是要歸因于趙桓的好大外甥,也就是黑汗王朝的可汗。

黑漢王朝是中原對其名稱的音譯,其本名是喀喇汗王朝。

這是回鶻人建立的王朝,在唐朝時繼以公主下嫁,故回鶻世稱中朝為舅,中朝每賜答詔,亦曰外甥。

這個習俗五代之後皆一直保留。

因此喀喇汗王朝可汗歷來稱呼大宋皇帝為「漢家阿舅大官家」。

話說趙桓從理清大宋內部形勢之後就發現,在外部自己的好大兒是真不少。

西夏國主叫自己爸爸,喀喇汗王朝可汗叫自己舅舅。

之所以這位趙桓得大外甥有如此重要的影響,是因為西遼正在跟喀喇汗王朝交戰。

大宋最值得贊賞的就是他的文明開放,與明清弄不清外部形勢不同,大宋對周圍國家的形勢分布一清二楚。

從大宋陝西向西,分別是西夏、高昌。出了高昌就是喀喇汗王朝,不過喀喇汗王朝分為東西兩部。

也就是從高昌向西分別是東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然後是花剌子模,再然後就到了大食。過了大食西部,就是如今十字軍正在浴血廝殺的區域。

耶律大石率軍從高昌出發之後,向喀喇汗王朝的征戰極度不順。

歷史上耶律大石對喀喇汗王朝得戰事便以慘敗而歸,當下更是舉步維艱,戰事隨時有可能崩潰。

所以當京兆府的鴻臚寺官員「不經意」透露出,大宋即將聯姻喀喇汗王朝,並賜其大量中原兵器、甲冑時,西遼立即服軟了。

如今契丹人與回鶻人的戰事本就不佔上風,若喀喇汗王朝再得到大宋的武備支援,遼國僅存的元氣就要全部消耗光了。

所以絲綢之路才最終得以重開。

絲綢之路的重開,不僅僅是大宋文治的一大重要功績,也是大宋武功的赫赫功勛。

因為如今重開的這條絲綢之路,可以說完全由大宋主導,金、遼再非絲綢之路的掌控人。

他們可以在絲路中參與經商貿易,而無法切斷或主宰絲綢之路的起始位置。

從大宋京兆府,一直到大食、神聖羅馬、法蘭西,商路都可以暢通無阻。

所有西方國度,都能夠直接接觸到來自大宋京兆府的商隊,了解到這個位于世界正東的強大國度。

國家強盛,自然會向外開邊。

十字軍在大陸西方開疆拓土,大宋在東方也沒有浪費時間。

在絲綢之路開始運行後,趙桓立即開始解決大宋另一項棘手的問題,缺馬!

宋軍缺馬,這已經是後世談爛了的話題。

事實上,趙桓一直以來都認為大宋並不缺馬,只是此前缺少專業騎兵而已。

因為大宋有穩定的戰馬供應之處。

所以十月,趙桓就下令征召了另一位好大兒,趙懷恩。

听這名字,就知道這是大宋皇室賜的姓跟名。

事實上這是一位吐蕃人,是吐蕃贊普唃廝的後人,被大宋,也就是趙桓前身在靖康元年封為了「措置湟鄯事」,幫大宋管理當地的復雜事宜。

熙寧三年,趙桓的便宜老子徽宗向西滅亡吐蕃政權,拓地數千里,正式建立隴西都護府。

但隨著金人的崛起,大宋一直沒有精力管理隴右。趙懷恩就是大宋任命的最後一位當地官員,意圖靠他在吐蕃中的威望代大宋守邊。

只是一直以來,收效甚微,大宋的隴右都護府被吐蕃滲透嚴重。

更重要的是,大宋在當地幾乎征收不上賦稅來。

這讓趙桓完全無法忍受,他連國內頑固的士大夫都強壓了下去,逼著他們交稅。

一群蠻吐蕃人,還想置身法外?

河湟拓邊,再一次成為大宋朝廷最關注的議題。

朝廷十月對趙懷恩發出征召,十二月大雪紛飛時節,趙懷恩頂著鵝毛大雪抵達京城。

一同與他趕到京城的,還有大宋新任的隴右都護劉。

在接見趙懷恩之前,趙桓特意在宮中設宴款待了劉這位大宋名將。

大雪紛飛的時節,那無疑是最適合吃火鍋的。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的這首詩,把吃火鍋的意境直接推上了一個無與倫比的高度。

為了招待自己的心月復愛將,趙桓特意讓尚食局準備了最豐盛的食材。

用新鮮牛骨熬的白色骨湯為底料,還添加了枸杞、肉桂、蓮子、大棗。

趙桓吃火鍋一向備兩份蘸料,一份是干碟即芝麻醬,一份是油碟即香油、麻油。

但兩份蘸料里通用的是蔥碎、蒜泥、芝麻,還有茱萸!

就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在辣椒傳入中原之前,這是中原最流行的調味品。

現切的羊肉、牛肉擺滿整整一托盤,每桌上這種托盤都有兩大份,足足有近十斤。

趙桓先夾了一大筷子在火鍋中涮了起來,淡笑著對劉說道︰「劉卿,來嘗嘗這京城的牛羊肉與高原上的牛羊肉有何不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