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九章不戰而屈人之兵

岳飛在河北高歌 進時,也深刻影響到了千里外的局勢。

在這場宋金之戰中,最關切的無疑是數千里外的西夏國。

雙方戰局每一次變動都深深牽扯著西夏人那緊繃的心弦。

因為這一仗,對宋金這種大國而言,都只是邊境之爭,無論誰勝誰負,雙方都能重整旗鼓,再拉出十幾萬、二十幾萬軍隊,明年繼續再戰。

但西夏如果判斷錯了局勢,押注錯了方向,對西夏而言就可能是滅頂之災。

而今日正是揭示結果的時刻,三月過去,西夏必須給宋朝一個答復,是要與宋朝親善,設商榷互市?還是雙方自此兵戈相向,西夏聯金扛宋?

作為西夏使節的謀寧克任一臉苦澀,孤身站在大宋皇宮內心頭百般滋味。

一種濃濃的罪惡感籠罩了他的全身。

但也不要對西夏大臣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高估,罪惡感很快就消散,愧疚只是暫時的,利益才是永恆的。

究竟怎樣才能給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那是他所關心的。至于西夏究竟會為此遭受多大損失,那在自身利益面前都不值一提。

他十分清楚,自己再也沒有了改變立場的余地,從這一刻起,他就只能作西夏境內最親近大宋的官員。

雙方親善和睦,才能保證他在國內超然的地位,否則一旦雙方交兵,他必被國內所有人清算,甚至腰斬以泄心頭之恨。

因為正是他向西夏傳回的情報,使西夏做出決斷,正式交還大宋數千里土地,退出三國爭霸的行列,選擇與大宋親善,停止一切刀兵,以換取大宋放開鹽禁,雙方互市貿易。

這名義上是兩不相幫,但實際上所有人都看出來了,西夏拋棄了金國,選擇與宋朝友好。否則只要雙方合力,都能在宋朝疆土上奪走大量土地,合作共贏。

如今西夏將大片土地歸還給了宋朝,金國就不再受益了,受益的變成了大宋。

西夏將自己的國運賭在了大宋依舊軟弱,無力在金軍的壓力下威脅西夏!

謀寧克任深深嘆了口氣,是自己誤導了這一切。

可是這一切又真的不是他有意為之。

他只是將宋朝境內發生的事情如實的傳回了國內,並「稍微」添加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和對局勢的分析。

東京與西夏相距甚遠,即便西夏信使跑斷了腿,也只有兩次交流機會。

可正是這兩次交流期間,發生了一系列讓謀寧克任誤判局勢的事情。

首先就是金軍氣勢洶洶的揮兵南下,十余萬大軍兵分三路南下,似有躬擐甲胃,破師滅國之志。

當是時,所有西夏使節都認為大金還是佔據了無與倫比的戰略優勢。攻守進退,隨心自如。

宋朝只能勉強應對,一路丟疆棄土,就跟當年與西夏戰事一樣。

恰逢當時發生了震動整個東京城的神武右軍敗績事件。當世所有人都清楚,神武右軍是大宋最精銳的禁軍,代表了大宋武力的巔峰。

結果神武右軍居然敗給了一群泥腿子盜匪!導致東京滿城震動。西夏使節親眼目睹東京城內家家有哭泣之聲的情況。

雖然大宋朝廷一再宣稱,神武右軍只損失了一個指揮,但西夏人無論如何都不肯相信,認為這是宋國朝廷的安撫輿情,控制局勢。

所以謀寧克任向西夏傳回了宋軍戰力堪憂,大金氣吞萬里如虎的情報。

認為助金國滅宋,很可能導致重蹈宋國海上之盟的覆轍。與金軍結盟,無異于與虎謀皮。

雖然後來神武右軍的確是雷霆掃滅了江南叛軍,但河北戰場又發生了震驚朝野的饒安之戰,大宋在河北的東路軍全軍覆沒!

這使謀寧克任在第二次給境內回信時,濃墨重彩的強調了這次戰敗,以左證自己對兩國強弱的分析。

也正是因為這兩次強有力的引導,使西夏作出了最終決策,認為宋朝依舊軟弱,可以親近聯盟。

畢竟西夏境內希望與宋朝互市的大有人在。

與宋朝貿易,能夠極大改善整個西夏的民生,尤其提升君王將相,貴族王侯們的生活品質。

被宋朝封鎖了那麼多年,西夏內部早已過夠了苦日子,迫切的希望能改善生活。

于是,與大宋親善的決策就這般成為了無可更改的事實。

西夏國主李乾順親自頒發了王命,讓大臣帶著西夏此前佔據宋國數千里江山的戶籍、土地、印綬等交給謀寧克任,讓他在結盟儀式上交還給大宋。

到了此時,謀寧克任哪怕已經見到岳飛在河北戰場高歌 進,也已經不敢再回報給國內了。

因為西夏已經錯過了出兵的最佳時機,等信使往來,朝廷內部震驚、憤怒以及劇烈的朝堂斗爭之後,再改弦易轍,派兵進攻大宋,很可能宋金戰事就已經結束了。

當初大宋皇帝說的,若西夏措置失當,失大宋之心,必被王師犁庭掃穴。將再不是一句空言。

所以謀寧克任只能收拾好自己的情緒,整理好衣襟,強撐起西夏的儀容氣度,走向大宋皇宮內的政事堂。

代表西夏與大宋宰相們正式簽訂兩國親善友好的互市協定。

以此確保西夏務必能夠與大宋保持和睦,徹底避免雙方生隙交戰。

否則無論是對他,還是對西夏,都是滅頂之災!

夜幕,左相梅執禮找到正在水池邊賞魚的趙桓,恭敬的說道︰「官家,西夏已經簽署國書,正式交還我朝數千里山河。」

趙桓大笑著轉身,興奮說道︰「善!善!我大宋終于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此不亞于漢孝武帝以國威鎮服三越啊!」

「將這個消息傳出去,讓天下百姓一同感受我朝榮光!」

所謂的民族認同感,也就是有相同的血緣,相似的文化,以及最後有都為之驕傲的歷史。

諸夏之所以稱為漢人、唐人,也正是因為漢唐給所有人帶來了濃厚的驕傲與自豪。

就連西方,都要爭一個羅馬正統,可見歷史榮光,文化驕傲在民族認同中究竟有多大意義。

開封府將消息布告之後,東京城瞬間沸騰,滿城狂歡。青樓畫舫,茶坊酒肆,到處羅綺飄香,新聲巧笑。

花光滿路,蕭鼓喧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