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二章大宋名將

關于大宋全國軍隊總數,趙桓大概估算了一下。按後世人口十三億計算,每年高考人數約一千萬。大宋人口不到後世十分之一,那也就意味著二十歲的人口,大宋約有一百萬。

除去女性,男性也就是五十萬。再除去傷殘、群盜、叛軍、遺漏戶籍以及逃兵役的人員,大概也就四十萬左右。

如此算來,二十至二十三歲的士兵,總共是一百二十萬上下。

這個數字只是大概估計,但不會相差太大。如果淮河、長江、兩廣一帶的軍隊動員不起來,那今年大宋就只能靠黃河沿線這二十多萬軍隊抵御金人入侵了。

兩河一帶已經有十萬一千將士守在陣線上,也就意味著趙桓還能抽調近十萬步騎前往馳援。

可是這十萬軍隊究竟要不要派往河北?趙桓心中還拿不定主意,畢竟還有一處河東戰場。

趙桓看著地圖,問道︰「河東情形如何?靜塞軍擋得住粘罕所部主力?」

西路軍雖然上一次在戰事中損失慘重,但他們的 安謀克制度跟府兵類似,三一抽丁很輕松就能補充一批兵員。而且是女真嫡系,驍勇善戰。

所以西路軍依舊是百戰銳旅,配以當世名將。

如果河東戰場再次被打穿,粘罕很有可能復現歷史上第三次開封會戰的情形,從西京洛陽向東,兵鋒威逼大宋京師。

張叔夜回復道︰「韓世忠靜塞軍從京師出發時便有兩萬余人,河東宣撫使王棣是文公孫子,才干斐然,半年期間也在河東整兵兩萬余人。如今河東共計有四萬八千軍隊,只守住戰線並不難。」

河東戰場宋軍的優勢在于可以依托太行山進行防守。河東被誠為表里山河,自古山河形勝。

而最關鍵的是,這四萬八千人,並不需要守住整個河東,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守住威勝軍以南的隆德府等地。

大概相當于四萬八千人防守漢末一個河東郡,而且還有地形可以依托。

至于陝西,宋金兩國都清楚,那只是一支偏師。除了迷信」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完顏婁室,沒有人相信他去去萬余人真的能打下整個陝西。

而且趙桓可是為完顏婁室準備了一份天大驚喜!他的一生之敵,大宋名將李彥仙帶著大量火器與神武左軍就在陝西嚴陣以待,等他一頭撞上去。

分析完戰場形勢,張叔夜說道︰「如今金軍還是未曾放下驕橫,三路並進,意圖在野外覆滅我朝禁軍,我朝絕不能被金軍牽著鼻子走。」

「所以樞密院決定按我朝戰略進行部署,讓韓世忠守住河東,以弱對強,拖住對方最精銳主力。然後調遣主力進入河北,以優勢兵力,進攻金軍兩位稚女敕的太子。」

對這個方桉趙桓頗為贊許,後世偉人曾經說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戰爭不是象棋,兵對兵炮對炮。反而更像田忌賽馬,集中優勢攻敵薄弱。韓世忠雖然在戰略上屬于偏師弱旅,對抗金人主力。但他有地利優勢,憑借城池固守,不會被敵人吃掉,還能拖住敵軍主力。

趙桓問道︰「向河北增兵有哪些部隊可以調動?」

「京畿一帶征兵有四萬人,其中除了楊存中率軍兩萬守衛黃河外,還有名將折彥質率軍兩萬在京東路。」

京東路是一個極為廣闊的地域,包括京東西路與京東東路,幾乎囊括了整個山東。大概相當于戰國時齊國最巔峰的疆域。相當于漢朝十三州中的青州、兗州全境,再加上豫州、徐州北部。

也就是說這兩萬人主要是山東附近的兵員。軍隊素質趙桓倒是不擔心,但是折彥質這位將領。

趙桓皺著眉頭,說道︰「朕記得去年他與同知樞密院事李回率軍十二萬共守黃河,結果一夜之間全軍崩潰。他能擔此重任,率軍增援?」

李綱起身,主動說道︰「官家折彥質是麟州府折家第七代名將,文武兼備。若在隋唐,他就是將門子弟,未必便弱于韓擒虎、賀若弼、程咬金等人。去年防守黃河失利,主要緣由在于禁軍已經腐爛,他倉促領軍,很難力挽狂瀾。」

「用折彥質宣撫京東東路,是臣的主意。他未必能建立殊功,但不至于犯下大錯。更關鍵在于,其忠貞可靠,即便被貶依舊心向朝廷,寫下‘歸舟陡頓能安穩,便覺君恩更煥然’的詩句。盼望君恩,以期報效朝廷。在江南之亂中,他堅定守城,心向朝廷。」

曾經 赫一時的折家將,竟然淪落到這種淒慘地步,也是令人心酸。在大宋,所謂的將門,可真是跟前朝無法相提並論。一身榮辱,全在皇帝一念之間。

「那便用他吧。」趙桓澹澹的說道,畢竟相比于能力,這種絕境中依舊忠貞不二的氣節,更被君主所欣賞。

既然是忠臣,那自然就比別人多太多機會。希望他能在這次統兵中展現出自己的實力。

「除了青州方向軍隊,還有那些軍隊?」

張叔夜回道︰「還有秦鳳路以南的軍隊。在我朝川陝一體,四川軍隊整編後就一直在陝西平叛。」

趙桓看向地圖,秦鳳路也是大宋非常重要的一處軍事要路,在渭河沿線,也就是關中平原一帶。

宋金之間最著名的戰事之一,富平之戰就是在這里爆發的。宋軍陝西、四川的二十萬軍隊,在這里與金軍主力激戰。

但如今金軍還沒有打進陝西,所以秦鳳路以南的軍隊在平定叛亂後並不需要在原地駐守。

這也是趙桓放開鹽禁的一個重要原因。秦鳳路在西夏以南,西夏領土突入宋金兩國中間,將兩國隔開。金國與宋朝接壤的土地只有河東、河北兩地。金軍要進入陝西也要走河東。

只要西夏不參與宋金兩國戰事,陝西以南的軍隊全部可以調入兩河戰場。

張叔夜說道︰「陝西宣撫使張浚鼎力推薦兩位名將,吳玠、劉,稱其才能不弱于岳太尉。定能助朝廷挫敗此次金軍入侵。」

話音落,滿堂公卿嘩然,紛紛驚嘆道︰「莫不是虛言,竟然能與岳太尉相提並論?」

「我朝竟然有如此多名將?我只以為岳太尉便是不世出之棟梁,竟然還有名將能與其相提並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