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九章億萬人口

宰相權柄之爭,是趙桓故意扶起了政事堂來打擊三省。

斗爭雖然激烈,但耗時其實不長,只有兩個月左右。用兩個月的時間來平穩過渡,比趙桓直接下令廢除三省還是要緩和、安穩一些。

至少三省官員如今的怨氣都堆在了李綱身上,覺得是他李綱搶了三省的權柄。哪怕,高層都知道, 政事堂如今如此強勢,完全是因為背後有官家支持。

要是趙桓直接下令廢除三省……俗話說,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就算他是皇帝也少不了被人怨恨。

今日左相、右相終于妥協,表態願意精簡門下省與中書省,趙桓設置政事堂的目的算是達成。

便笑著對孫傅說道︰「右相深明大義,識大體,顧大局,實乃我朝肱骨棟梁。那自今日起我朝便廢除三省制, 改行一省制。」

听聞趙桓之言,孫傅喜出望外,尚書省被保留下來了!所謂右相即尚書右僕射,他本就是尚書省官員。只要尚書省未被取代,他就算是保留了根本!

李綱則緊張不已,問道︰「官家,政事堂與尚書省權力高度重疊,這不利于精簡機構。」

趙桓擺了擺手說道︰「無妨,剛才右相可是親口跟朕說了,尚書省只執行天子意志。政事堂才代表宰相意志。是吧右相?」

孫傅目瞪口呆,焦急不已的回道︰「不是,官家,臣不是這意思,臣的意思是……」

「恩?不是?右相意思是剛才在欺君?人生路長, 朕希望卿不要走捷徑啊。」

孫傅瞬間像被霜打的茄子, 沮喪的說道︰「陛下所言,即臣所想。」

峰回路轉,李綱滿面春光,政事堂代表宰相意志,那就意味著政事堂今後徹底取代尚書省地位,成為名正言順的宰輔機構了。而尚書省則回到了其最初模樣,只傳遞天子意志。

孫傅恍恍忽忽,自己努力這麼久,就只保留下了一個尚書省的名字?宰相權柄盡歸政事堂所有?

但下一刻,李綱的笑意也僵在了臉上。

趙桓澹笑著說道︰「朕記得尚書一職本就出于尚書台,魏有五曹尚書,即左民、客曹、五兵、度支等五曹尚書。既然尚書省執行天子意志,不再管六部,那六部就直接向朕負責吧。」

孫傅臉上的沮喪頓時去除大半,不厚道的笑了起來。尚書省雖然被削了權柄,但這權柄也沒劃歸政事堂。相反政事堂也失去了宰相之實!指揮不動六部的宰相,還叫什麼宰相?別人的不幸,總是能減輕自己的痛苦。

政事堂的平章政事丟掉了行政權,不叫宰相應該叫什麼?那很顯然就是大明的首輔。他們只有議政權,而無行政權。

但大宋的宰相,至少地位還在,依舊是正一品大員,處理朝政名正言順。

只是他們的處理意見需要天子蓋章通過, 發給六部才能成為正式的國家政策。

而尚書省就是趙桓執行天子意志的工具,類似于後世的通政使司。既接收奏折,又頒布詔令。有他們的存在,趙桓可以保證天下奏折都是皇帝先接收到。再不會出現大宋經典的一幕,地方官員上奏緊急軍務,結果宰相匿下奏折,舉朝無所知的情況。

政事堂淪為了趙桓的顧問工具。趙桓如果勤奮,可以直接批閱奏折,完全無需政事堂插手。如果想偷懶,則命有司將奏折交付給政事堂,到時直接對宰相意見蓋章通過就行。

如果更懶,章都不想蓋,就設置一個官職,掌印女官,專門蓋章。

同樣,這也就意味著宰相如果想負責一國朝政,必須要得到皇帝堅定的支持。就像王安石,他的一切政策,皇帝都認可,可以順利轉化為朝政。

如果宰相得不到天子的認可,他手中的議政權,還不如一張廢紙。

大宋再無需擔憂臣權威脅君權,要設置大量冗余官員來分散官員權力了。

僅這一次改革,在中央朝廷將會減少數千名冗官。朕即國家,得以極大加強。

朝廷行政架構將變得清清爽爽,再沒有太多冗余環節。從決策倒傳遞到執行,分工明確,條理清晰。

千辛萬苦將朝廷整頓成如此高效模樣,趙桓也沒有把他們當花架子擺在那兒,立即對李綱吩咐道︰「卿既然為國家宰執,就要當起責任來。當務之急,就是先理清朝廷究竟掌控多少戶籍人口。卿作為一國宰相,總撫政務,總不能連國家的總體情形都不清楚。」

李綱立即應命,回道︰「官家金玉良言,國家經歷了金人入寇,經歷了東南之亂,世失其序,當務之急的確是恢復朝廷對國家的整體掌控。臣打算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統計戶籍人口,一方面統計農田數量。」

趙桓贊許的點了點頭,有位能臣為自己處理政務,的確是一件非常省心的事情。這也無怪所有皇帝都卿相于重用一位得力大臣。

大宋雖然商業經濟發達,但現階段仍處于封建小農經濟層面,是萬千人的共識,任何人也提不出異議。

而封建小農經濟時代,國家實力最重要的體現也就兩點,其一是人口,其一是土地。

大宋雖大,但只要把握了這兩點,也就基本強力掌控了大宋的形勢。

說到這里,趙桓露出笑容,對李綱寬慰道︰「雖然金人入寇導致河北、京畿一帶烽火連綿,但戰事只持續了三個月有余,百余天左右。人口死傷數量不會傷及根本,田藉更不會有任何影響。」

「而朝廷將第一名將岳飛及最善戰的神武右軍派往南方,就是極力減少叛亂帶來的損失。到平亂結束,人口不會驟減太多。卿務必要嚴格統計戶籍,盡早恢復國家實力。」

話畢趙桓特意強調道︰「這次人口統計,不僅僅要統計男丁,婦女、兒童、老弱都要列入戶籍。」

「臣領命。」李綱鄭重回道。

大宋統計人口與前朝後代都有所不同,大宋基本只統計戶數和壯丁。比如宣和六年,趙桓便宜老子宋徽宗下台的那一年,全國戶籍兩千零八十八萬余戶。

這是兩千萬戶!

要知道東漢鼎盛時期,人口也才六千萬人。古代可不是一家三口。一家生好幾個兒子那是太正常了。趙桓老爹特別能生,生了八十多個。連韓潑五這種赤貧之家,都生了五個孩子。

所以大宋在籍的壯丁人口數字是四千六百七十三萬人。

與之相對的年輕女子人口大概也在三千萬至四千萬左右。再加上老一輩老人,垂髫稚子,大宋人口輕松破億。

即便按小農經濟最典型的一夫攜五口而治田百畝,大宋的人口也是一億零四百四十萬人。考慮到,大宋經濟發達,而且有大量士大夫階層,平均每戶人口肯定不是上千年前這個秦朝時期的最低數字。

如果按每戶六口人算,那大宋人口就超過了一億兩千萬。

只三個月的戰亂,人口無論如何都不會驟減兩千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沒這麼慘烈。不動用人類終極武器,人類不可能三個月殘殺兩千萬人。

趙桓頗為樂觀,或許自己穿越的第一年年末,就能統計清楚大宋人口了,極有可能自己是一位坐擁過億人口的帝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