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九章改良火藥成果

御前軍器所還矗立在內城稅務街南方,只不過曾經的寺院建築被徹底改築。

周圍建起了嚴密的高牆,牆內栽種上了新的松柏。內部庭院則被打通,顯然是方便物資運輸。

李彥仙跟著趙桓走在警衛森嚴的軍器所內,只走了一小段距離,李彥仙就只剩下了一個感受,那就是望眼欲穿, 眼花繚亂!

這一路他實在是看到了太多武備,一札一札的明亮鎧甲,一捆一捆的長矛,天文數字般的箭失,林林總總堆積成山,正在核驗數目, 向外運輸。

這麼多物資,哪怕給自己一成,自己也有信心組建一支軍容嚴整,戰力剽悍的大軍啊。

但趙桓對路上的裝備都視若無睹,一直在御前軍器所的官員引領下走到軍器所的最深處。

御前軍器所的運轉形式已經非常接近後世,官員只負責行政管理,下面各個曹司各自負責武器科研。而各個作坊則負責生產器械。

御前軍器所最深處就是 火油作和火藥作,管理的極為嚴格,哪怕有內飾引領,眾人也經歷了關卡一次次嚴格的核查。

李彥仙好奇的問道︰「官家,這是何處?管控居然如此嚴格?」

趙桓笑著說道︰「此即我大宋軍事文明結晶之所在。火藥作歷來管控嚴格,蓋因此物著實有開闢新元之威能。卿隨後就能見到了。」

抵達火藥作後,監司主官已經迎在坊前。內侍向趙桓介紹道︰「官家,此人便是改良火藥的官員,名為沉耽。遵循官家詔令,已為其官職進位,如今負責火藥作生產。」

「沉耽?」趙桓看了一眼這位淳樸的官員, 問道︰「可是沉少卿後人?」

沉少卿也就是沉括,這位著名北宋科學家被後世譽為「中夏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沉耽連忙拱手回禮,說道︰「陛下慧眼如炬,沉少卿為臣叔父。家父誨披與叔父為親兄弟。」

這關系已經很親密了, 作為家族子弟,沉耽很可能耳濡目染學習了一些沉括的科研方法,所以才能率先將火藥改良成功。

不過趙桓對沉括的研究成果非常感興趣,問道︰「沉少卿可有後人存世?」

「稟官家,叔父還有一子,名沖。不過身體不佳,在杭州老宅休養。」

趙桓點了點頭,對身邊的帶御器械汪宗沔吩咐道︰「讓樞密院傳令給神武右軍都指揮使,平定杭州後將沉少卿後人接到京城,派御醫為其調理身體。」

沉沖還在其次,關鍵是沉括留下的書籍、成果,說不定能一同搬到京城。

這事還太遙遠,趙桓很快將目光收回眼前,對沉耽說道︰「向朕與神武左軍都指揮使介紹一下火藥研發情況。」

沉耽立即神情肅穆,回道︰「官家,如今火藥威力巨大,請移步校場。」

「可。」

為了給火藥作試驗威力,軍器所特意在南部靠河的位置設置了一塊寬廣皆上千步的校場, 周圍以樹木相圍。

沉耽介紹道︰「臣所改良黑火藥是以一斤硝、二兩硫磺、三兩木炭進行配比, 應該是最契合官家所言。威力至少提升兩倍至三倍。」

威力提升了兩到三倍?趙桓興致勃勃,這個時代的工藝水平有限,硝和硫磺都還有提純改進的空間。只要改進工藝,火藥威力還能繼續提升。

不過即便如此,火藥威力提升了兩到三倍也是一個極為可觀的成果。

殺傷力已經遠遠超過明清兩朝,這意味著只要火藥進入戰場,就能形成跨時代的戰力。

「在校場展示一下。」趙桓吩咐道。

軍器監展示的還是掌心雷,外形沒有多大變化,但里面填充的火藥卻有了質變。

為了展示火藥效果,軍器監特意在周圍樹旗幾個木靶,分別披覆著鐵鎧和皮甲。

十名軍器所匠人站成一排,一同點燃了手中掌心雷。引線在空氣中嗤嗤燃燒,但沒有官員的命令,這些工匠誰也不敢提前扔出火球。

沉耽對趙桓解釋道︰「為了提高掌心雷可控性,火藥作每十日便會組織工匠一同投擲。讓他們切身體會將士在戰場上的感受。這種方式下,他們與將士們的性命就掌控在他們自己手中。他們誰也不敢偷工減料,疏忽大意。」

趙桓笑著點頭,讓工匠與將士同生死,的確有利于保證火器質量。

說話間,前方掌心雷被一齊扔出,十枚掌心雷,火藥重量多達近四十斤。同一時間爆炸,劇烈的火光璀璨四射,氣浪即便隔著數百步依舊橫掃而來,吹動著所有人的衣襟。

李彥仙激動的起身,神情亢奮的跑到前方去觀察鎧甲情況。

在爆炸坑周圍,皮甲已經被破片炸的支離破碎,甲胃下的木靶被碎片割碎,可以想象若是人體,早已千瘡百孔。

而鐵甲的防御效果也並沒有好到哪里,火藥的面打擊性,使甲胃徹底變形,這種情況對人體造成的二次傷害,可能還要超過皮甲。

李彥仙激動的摩拳擦掌,終于知道為什麼神武右軍能大敗金軍了。兩個全副武裝、訓練有素的方陣激烈廝殺,一方忽然掏出十余枚掌心雷,這戰局立馬就發生碾壓性傾倒了。

若神武左軍也有數千枚這種掌心雷,自己有信心擊敗所有強敵。

等李彥仙返回,趙桓吩咐道︰「神武左軍,朕給不了卿太多助力,但這掌心雷,朕可以做主,卿能夠帶走百箱,大約三千枚。」

這三千枚本來是給神武右軍的份額,但神武右軍在南方平叛,打一群弱雞,完全不需要這種神器。而且南方氣候潮濕,也不利于火藥保存。所以趙桓便拿來先調撥給神武左軍。

火藥得以改進,火器的研發亦並未落下。火藥作匠人清掃了校場後,又推來一輛兵車。

趙桓只看了一眼,就不禁一樂。這個兵器,基本上後世屬實是家喻戶曉了。

東西方都能迅速普及,證明這種東西研發起來非常容易,但偏偏他的技術路線又十分正確,屬于長盛不衰的兵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