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二章收復河東,直面金軍

在大量騎兵面前潰逃,是群盜們這一生做出的最錯誤的抉擇。

與完顏婁室擊潰範致虛二十萬大軍無法追殺不同,宋軍鐵騎在韓世忠的指揮下,開啟了一條漫長的追殺之路。

潰兵從武陟開始向北潰逃,密密麻麻的人群郁郁而雲集,黑壓壓的人群甚至遮蔽了三月綠色的草地。

韓世忠不是個庸才,他雖然從未指揮過這麼多的騎兵, 但還是清楚要將騎兵分成多隊。

在留下了五千人清掃戰場,安撫傷兵,匯聚落隊的散兵後。韓世忠將剩下的萬名騎兵分出了五廂,每隊兩千人。

宋軍騎兵每個指揮是四百人,也就是每廂也正好有五個指揮。

他給了這五廂統領極大的權柄,在他們出擊時,可以自行決定戰術。

由是這場漫長的追擊戰, 成為群盜們一生揮之不去的夢魔。

這五廂騎兵分為五個批次, 每個時辰輪換一隊, 輪番向叛軍發起攻擊,一波一波片刻不休!

絕不能說叛軍在追擊戰中表現得不夠勇敢。

事實上王善在兵敗後,很快便懊悔不已,知道己等的輕易潰敗出現了極大的戰略誤判。

他曾經數十次嘗試挽救局勢,一次一次組織軍隊,頑強阻擊。

但在此時已經失去了所有意義,宋軍騎兵徹底掌握了戰事主動權,騎兵的戰略優勢展現的淋灕盡致。

王善一旦組織起了堅固陣線,進攻的騎兵就會轉向,繞過防線進攻其他潰敗的敵軍。

而在原地固守的騎兵卻要在烈日下一站數個時辰,傻傻的等候著宋軍騎兵正面來沖擊自己的防線。

可是哪怕他們等的頭昏眼花,又累又餓,也看不見任何騎兵的身影。

而在他們身後,騎兵們已經在潰軍叢中數進數出。

其中表現最耀眼的就是王德所部,他部下有數百名精銳騎兵。這些精銳驍士是金人降軍中選出的精銳, 也就是當初王伯龍部下的五千遼東漢人。

這五千漢人降軍,大部分被遣散,少部分正好在征兵期間補進了神武左軍。趙桓對他們一視同仁,他們也對得起趙桓的恩待,驍勇報國。

雖然王伯龍被派遣到了河北,他們在河東,但依舊在神武左軍副都指揮使王德的帶領下驍勇作戰。

王德殺人如麻,這支騎兵也驍勇善戰,他們的攻勢極為凌厲,數次深入潰兵人群中間,將潰兵的建制一次次攪散。

等潰兵逃到百里外的宋郭鎮,潰兵們最大的問題就不在是宋軍鐵騎的追擊。而是他們的建制徹底混亂,一百個人湊在一起,這一百個人可能彼此都互不相識。

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那就是一盤散沙。

之後騎兵就再不復束手束腳,五廂騎兵輪番出戰,保證每時每刻都有人給這些潰兵送上來自大宋威嚴而又和藹的問候。

他們睡覺時,騎兵們會來檢查這些大宋子民睡得是否香甜。

他們吃飯時,騎兵們會來問候他們飯菜是否合口,可能飽月復。

就連光天化日, 這些騎兵們也會來問候一下他們這一天心情是否愉悅, 是否牢記官家的偉大胸懷?

舌忝狗對女神的態度都沒有他們熱情!

就是這問候的方式太粗魯了一點, 數千的騎兵揮舞著長槍利刃。群盜們回應的稍微慢了點,就會被他們留下一道終生難忘的印記,深可見骨!

密密麻麻的叛軍從宋郭鎮逃到清化鎮,陣型的厚度就肉眼可見的削下去一層。逃到萬善鎮,陣型就開始稀疏。

等所有人逃到太行徑時,卻發現宋軍騎兵早已在隘口列陣完成。而且他們還一臉委屈,滿臉責怪的表情。

就差對群盜們直接開口抱怨︰「等你們好久了,你們怎麼來這麼慢,我們等的花都快謝了!」

而在這場漫長的追擊戰中,靜塞軍騎兵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實戰永遠是最好的練兵方式,而難得他們的對手又沒有太強的抵抗能力。騎兵們可以大膽的練習戰術穿插,騎射 砍。

就算落馬或者掉隊,結果亦不是很嚴重。在他們身後不遠處就是另外四廂養精蓄銳的騎兵友軍。

他們可以在後方等待前方的戰友廝殺完成,扎營休整時重新返回隊列。然後在下一輪攻勢中重新跟隨主力出擊。

可以說靜塞軍的練兵環境,是所有其他宋軍都無法比擬的。良好的基礎,注定了靜塞軍強大的騎兵戰力。

當群盜抵達太行徑前時,韓世忠已經初步挑選出了三千余名驍勇精悍的騎兵。他們在緊張激烈的追殺中始終沒有出現差錯,一次次出擊都順利完成任務,騎馬歸來。

當然剩下的兩萬多人,只能說在初次篩選中表現不佳。很多人意志堅定、大器晚成,韓世忠還會給他們機會。

直到將騎兵規模控制在六千人左右,剩下的人才會轉為步兵。

而被靜塞軍作為練兵對象的群盜在太行徑前則徹底麻木,他們甚至有些慶幸,這場長達數百里的追擊戰終于結束了。

數萬丟盔棄甲的群盜在隘口前向垂頭喪氣的向靜塞鐵騎投降,俘虜們四仰八叉的躺在地上,佔地多達數畝。

王善這位有志于奪下京城的河東巨盜,還未來得及大展手腳,便提前落幕,走下歷史舞台。

大宋朝廷如今心高氣傲,傲嬌的主戰派大臣們甚至不屑的與金人談判,更沒興趣去求著王善投降。

韓世忠率軍離開京城時,收到的樞密院軍令就是打平河東一切亂軍、群盜。

讓他們無條件的解甲投降。朝廷不再遵循「殺人放火受招安」的傳統。

河東群盜也沒想到朝廷的鎮壓意願會如此強烈,王善本來是有機會與朝廷對持下去的。

但在這場菜雞互啄的戰事中,一方戰略明確,鐵血而果決。一方卻慵懶渙散,心存幻想。

戰略目的、作戰意志的差距,使得這場本應公平對壘的戰事呈現出一面倒的趨勢。形勢反倒像是宋金戰爭初期,群盜格外像當時戰和不定的宋軍。

而隨著王善的身死,太行山南部的群盜大勢盡散,宋軍出太行徑向北一路直抵德隆府。兵鋒直抵金人勢力範圍邊界。

下一步,宋軍就將直面金軍的遺留部隊。第三次太原會戰,將士由宋軍發起。大軍北出,收復太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