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三章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

二月十九日,大軍誓師出征第七日,趙桓率神武右軍主力抵達寧陵。

帥帳中,趙桓放下手中的戰報,嘖了一聲,望向一旁的岳飛,問道︰「卿確定王貴這份戰報沒有寫反了?是他帶著千余人把十余萬叛軍圍在南京城中, 等待我等去支援。」

「而非十余萬叛軍把他圍困在南京城下,等候我等去救援?」

畢竟王貴這戰報實在是太離譜,區區千余人,他是怎麼圍困整個南京城十余萬叛軍的?

岳飛拱手,回道︰「稟官家,結合此前戰報, 王貴應該沒有虛報軍情。他自寧陵大勝後,一路向南京且戰且前,擊破數路敵軍,方才圍困了南京。」

「……用他的話說,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

「那……還真是當誅啊。」趙桓不由的跟著點頭認同道。不過他很快反應過來,不對啊!我們不是在討論千余人是怎麼圍困十余萬叛軍的嗎?

「卿就不覺得這戰事離譜到有些詭異嗎?王貴所部,區區千余人!是怎麼圍困南京的?」

岳飛笑著解釋道︰「官家,王貴這是故意自夸呢,他所部何止千余人。叛軍中雖有人頑固抵抗,但亦有大量忠義之士,出城即倒戈而降。前軍如今至少有近萬人了。」

這麼說,趙桓就大概有些理解了。

南京派出抵抗王師的軍隊,要麼出城即降,要麼望風奔潰。

戰事就這麼僵持下來了,南京不敢繼續派軍出城。

王貴部下人數太少,打不下城池。

所以軍報就成了如今模樣, 王貴率領神武右軍千余人把南京給團團困住了。

趙桓總算是知道歷史上那些看起來匪夷所思的奏折究竟是怎麼回事了。

要沒有岳飛這位樞密副使對著之前軍報逐一為趙桓講解, 只看這一份軍報,講道理,趙桓也覺得前線將領在 弄鬼呢。

總體而言, 這場平叛之戰,叛軍的一切表現都在朝廷的意料之中。

首先就是叛軍人心不齊。高層士大夫意欲叛國,但基層將校卻沒有這份打算。

畢竟他們家人、親屬都還在大宋朝廷治下。尤其朝廷頒布了詔令,只誅首惡,將士歸義,既往不咎。

更何況朝廷對武臣的待遇明顯更好,不僅有免賦待遇,還地位更高,不受鄙夷。

將士們不論為忠義還是為物質,那都是用腳投票。

這導致基層將校戰意低迷,甚至大量將校帶著軍隊出城後就直接撥亂反正,重歸朝廷。

其次就是,南京並沒有形成絕對威望。

包括趙構,都指揮不動一些將領。

哪怕他親自讓一些部隊前去馳援,那些將領也置若罔聞。倒也不是這些高層將領對趙構有什麼怨言,士大夫們既然選擇擁護趙構為君,是真心實意想另立新君。哪怕不推翻大宋,也要換一位新君。

可是問題是,基層將領都是朝廷任命的。他們這些高層將領之所以能統帥軍隊,那是大宋或者說就是官家趙桓將軍隊交給他們指揮。而不是他們真的能公器私用, 將大宋軍隊變成他們的私軍。他們距離軍閥,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現在讓他們帶著這些將士去反抗朝廷,他們怕剛走出南京就被部下砍掉首級送給官家請功。他們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實在是朝廷平叛太為果決,毫不在意南京十幾萬大軍的虛實,中樞僅一萬神武右軍便敢直接揮師南下。打得南京措手不及,連人心都沒來得及拉攏。

這導致戰場主動權一直握在王師手中。南京名義上的十余萬叛軍,並沒有發揮出人多勢眾的優勢。

每處戰場,王貴都能以強擊弱,輕松擊潰敵軍,然後肆意追殺。

出兵以來,王貴甚至做到過一戰擊潰叛軍號稱二十個指揮的萬人大軍,而損傷只有一名傷兵,還是騎兵在追殺時動作太大,不慎跌落馬下。

戰事已經這種形勢了,趙桓只能笑著起身,說道︰「那走吧,主力繼續向南京開拔,朕去會會朕的這位九弟。」

官家要親臨前線?

岳飛之所以把軍營扎在寧陵,就是不想官家親到一線,重演高梁河大戰的慘劇。

岳飛連忙勸道︰「官家,神武右軍已掌控戰場局面,成功切斷汴河下游漕運,並將南京團團圍困。如今南京已是孤城一座,只要耐心等待將士攻上城牆,砍下逆臣首級即可。」

趙桓澹然一笑,望向岳飛,說道︰「砍下逆臣首級?卿太小瞧朕這位九弟了。論逃跑能力,他堪稱千古第一人,漢昭烈帝劉備恐怕也比不上他。若戰事不利,他一心想逃,即便搜山檢海也抓不住他。神武右軍區區千余人,根本無法嚴密布防。」

聞言岳飛神情變得凝重起來,說道︰「若偽君趙構一路逃竄,江南的士大夫們習慣醉生夢死,肯定會擁護他對抗朝廷。」

「江南那群士大夫。」趙桓嘴角露出嘲諷,說道︰「他們醉生夢死已經是數千年傳統,但也不足為懼,因為他們投降的速度也是一流。」

說到這里,趙桓問道︰「卿一定疑惑,朕為什麼會將卿這位朝廷第一名將部署到淮南,而非到陝西、河北、河東去與強敵鏖戰?」

岳飛堅定的回道︰「臣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朝廷讓臣到何處,臣便在何處盡心效死。」

這種忠義之臣,試問哪位皇帝會不喜歡?

也就完顏構這種千古有數的軟蛋,會因為敵國要求,而將其冤殺。

趙桓笑著給岳飛解釋道︰「將卿任命為淮南東路、淮南西路宣撫使是左相、右相、政事堂與樞密院的一致決斷。」

岳飛微微驚訝,這說明這道任命是朝廷的一致意見。可是非常難得右相孫傅居然能與主戰派的左相與李相想法一致。

趙桓循循引導問道︰「卿可知朝廷重心在何處?」

岳飛凝神靜思,此前自己一直以為是河北。河北馮據要沖,峙列重鎮,一城受圍則諸城或撓或救,金人不能窺河南,東京根本之地憑此足以穩固。

但顯然朝廷諸公,都對此有不同看法。

岳飛好奇的問道︰「莫非朝廷重心在兩淮?」

「哈哈。」趙桓大笑,問道︰「卿怎麼會以為是兩淮?難道僅是因為將卿任命為淮南宣撫使?」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