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七章河北戰略

趙桓在文德殿接見了來自河北的功臣們。

這里面最重要的兩位功臣自然是副元帥宗澤與河北招討使張所。

宗澤是大宋抗金名臣了,最出名的事情就兩個,第一個是打贏了第參次開封之戰。第二個是為了堅定趙構的抵抗決心,宣傳東京有兩百萬大軍。

張所雖然沒那麼有名,但也是提拔了王彥、張飛兩位抗金名將。

關鍵是這兩個人都是河北的實權派將領,而且功勛卓著。他們兩人的入朝,對朝廷收復河北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待一眾大臣見禮過後, 趙桓簡單的同諸人嘉獎一番說道︰「國家危難,賴卿等忠義將士國而忘家,盡心死命方才規避國恥。卿等功勛,朕不會忘,朝廷不會無視,明日朕親自在萬民之前表彰卿等功績。」

有這個保證, 所有人都喜氣洋洋。在百萬軍民面前表彰武臣,這對武臣地位的提升還是很顯著的。

一眾大臣盡忠報國,除了為了理想、大義, 所思不就是一個生前身後名嗎?

對這些純粹大臣,趙桓沒有多談金銀物質獎勵。他們可以不在意,但趙桓絕對不會缺。大宋舉世無雙的財力,勢必能保證這些人為國效力,國家保其衣食無憂。

趙桓著重想跟這些人談談理想、包袱與建功立業。

畢竟沒有男人能抵抗這些成語︰先登奪旗、勇冠參軍、國士無雙、威震華夏、國家柱石、封狼居胥、飲馬瀚海、青史留名、出將入相、光宗耀祖。

誰能拒絕自己在宗堂C位出道,死後在族譜上寫個勇冠參軍,中興之主呢?

然後趙桓便在這數十名文武的擁簇下走到掛在牆壁上的大宋輿圖前,對所有肅立的將領說道︰「國家承平二百年,不識兵革,以敵國誕謾為可信之言,所以妄議割河之東西,陝之蒲、解。」

「但這天下是太祖、太宗之天下,朕當兢兢業業, 思傳之萬世。朕決議以赫然震怒,再造王室!」

趙桓這番宣言一出,所有河北將校都神情振奮。早就听說官家一改常態,主戰態度堅決, 今日一見, 果然如此。

尤其宗澤最為興奮,他自青年時代便豪爽有大志,欲為國效力,深惡朝廷對外軟弱,割地求和。

如今有官家態度,宗澤只感覺胸中熱血再次沸騰,說道︰「官家有意復兩河地,臣雖駑怯,當躬冒矢石為諸將先,得捐軀報國恩足矣。」

趙桓笑著說道︰「朕復兩河決心,可昭日月。諸卿皆為國之棟梁,這收復河北之事,朕打算再托付給卿等。」

這幾乎等于是明說,宗澤將會被任命被河北宣撫使了。

宗澤歷史上至死不能渡河,北復河山的遺憾,將再不復有。

一眾將校都喜出望外,背靠朝廷,收復河北, 這是再造天下的大功。只要眾人殺敵建功,千古勛名頃刻可得。

若大宋自此中興,眾人上可比擬衛、霍、李廣、程不識等大漢名將,下亦可堪比郭子儀、李光弼等大唐中興名臣。

宗澤興奮說道︰「臣等必履蹈忠義,浴血奮命,重整河山。」

趙桓澹然一笑,對一眾眼神熱切的將校說道︰「卿等忠義奮發,浴血死戰,朕豈會讓卿等途流鮮血?在月底之前,軍器參作會給卿等提供四十個指揮的武備。」

四十個指揮的武備!

所有人都眼楮雪亮,這是一個無比強大的助力啊!

包括宗澤都以為,己等返回河北,是要孤軍奮戰,血灑山河。以無數鮮血與犧牲,重奪國家故土。

沒想到,朝廷竟然會給這麼大程度的支持。

圍城已解除八天,河北將士都已經詳細听說過神武右軍如今的武備精良了。再不復「甲冑脆軟,不足以當矢石」的情況。

宗澤說道︰「臣聞我朝鼎盛之時,戎具精勁,近古未有。真宗景德年中,一歲所造器械可支參二十年,而軍備依舊打造不休,凡諸兵械,置五庫以貯之。如今朝廷已頗具當年勝景。」

趙桓澹然頷首說道︰「所言不錯,軍器參作正在全力產出。四十個指揮的武備,只是首批支援。卿等只要在河北打開局面,後續武備必然源源不斷。一年武裝十萬大軍亦不在話下。」

十萬大軍也就是兩百個指揮,軍器參作坊能夠輕松供應之余,還為神武左軍準備齊全一切甲冑、武器。

但是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原材料已經有些不足了。

李綱能一次關閉六座府庫,也是因為給軍器參作提供材料的府庫基本已經被搬空。

朝廷必須擴大版圖,以獲取軍備材料。

而若朝廷能在河北組建出十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新軍,北方糜爛的情形就會立即為之改觀。

先不論能否打贏金軍,掃平群寇、剿滅內部叛亂絕不在話下。眾人最低也是個拓土數千里的名臣。

哪個男人不曾幻想過提兵十萬眾,縱橫百萬里的夢想?

收復故國山河的目標觸手可及,此時誰也無法動搖這些將士的信仰。煽動他們叛亂?策反他們投靠金國?這種想法,簡直是異想天開。

任何人敢煽動他們與官家為敵,他們都能一刀砍死,然後將人頭送到朝廷請功。

這當今世上,已經沒有人能比趙桓許諾給他們的更多。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理想信仰。

不過趙桓特意對宗澤吩咐道︰「國家在河北重建禁軍,選的是為國盡忠的將士,是守衛黎民百姓的王者之師,一切章典要按照神武右軍模式。不能不分良莠,便將群盜納入軍中。」

宗澤歷史上收編了北方百萬義軍,先不論這數字可靠性如何。本身就證明河北已經失去了基本秩序,不然絕對無法誕生這麼多獨立性質的軍隊。

而眼下,趙桓有實力逐步恢復山河,自然不能放任這些所謂的「義軍」在地方上野蠻生長。

宗澤立即回道︰「臣領命。臣會對義軍剿撫並用,擇其二十至二十參歲青壯編為禁軍,其他人安置郡縣。自南向北,逐漸恢復秩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