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八章 肇始之基

「劉興祚和金鉉他們,還挺有戰略眼光的。」崇禎皇帝面露笑意,翻閱著所持密奏,不加吝嗇的贊許道︰「針對朝鮮的分裂計劃,要是真能落實下來,不出十載,朝鮮就再無任何的機會。」

「陛下,此事要是傳揚出去,是否會對大明造成影響?」軍機處大臣楊文岳,流露出些許躊躇,「說到底大明是朝鮮的宗主國,倘若針對朝鮮的計劃,一旦外泄出去的話,那就會……」

「楊樞輔,你說這話就片面了。」

內務府大臣黃道周皺緊眉頭,出言打斷道︰「造成朝鮮當前動亂的根源,並非是受我大明的影響吧?

相反從朝鮮遭遇建虜進犯,大明作為宗主國,一直都在積極地幫助朝鮮,抗擊入侵的建虜。

現在朝鮮王次子暗中勾結叛逆勢力,將朝鮮王李倧囚禁起來,這才是問題所在,倘若劉興祚他們不這般做,僅靠現有奉旨援朝的軍隊,能夠很好的穩定住朝鮮局勢嗎?」

「沒錯!」

內務府大臣錢肅樂緊隨其後道︰「朝鮮地處大明遼東,是拱衛遼地安穩的側翼屏障,每逢朝鮮遭遇威脅時,哪一次不是我大明出兵援朝?面對這樣的情況……」

崇禎皇帝倚靠在龍椅上,看著內務府諸臣,和軍機處幾位大臣爭吵起來,臉上的笑意更盛了。

原本今日是召集內務府大臣,明確近些年來對外開海,內務府有司賺取多少錢財,以及時調整一些部署。

可是讓崇禎皇帝沒有想到的,是朝鮮方面傳來急報,從莽古爾泰率領建虜精銳,開始進犯朝鮮算起,大明與朝鮮間的海貿往來就愈發頻繁。

這也使得大明與朝鮮間,明確很多航道,盡管兩國相隔甚遠,可每個月都有大批海船往返各處。

往往涉及到朝鮮的軍機要務,想要傳遞到大明京城所在,只需要數日就能抵達,不過傳遞軍情的人就遭罪了。

瞧見眼前這一幕。

內務府的大臣,反而更像軍機處的人。

軍機處的大臣,反而更像內務府的人。

崇禎皇帝就很想笑。

造成黃道周、錢肅樂他們,能夠現在這種變化,純粹是內務府的壓力太大,使得他們不會再想所謂的道義,所謂的禮法。

誰在那個位置上,經歷著沉重的壓力和擔子,那都會被逼迫著改變的,任何能搶奪過來的利益,內務府上下都不會放過。

沒辦法。

誰叫內務府缺銀子啊!

「好啦,諸卿就不必爭吵了。」

崇禎皇帝放下奏疏,看著爭吵起來的眾人,眼神堅毅道︰「軍機處這邊,盡快根據朝鮮方面的變局,擬定一份可行的方案。

內務府這邊,也要盡快和東江平虜前指取得聯系。

既然朝鮮出現內亂,那大明作為宗主國,就不能坐視不管,朕的意思很明確,禍亂朝鮮的建虜要打壓,肆虐朝鮮的叛逆要鎮壓,該怎樣行事,有司要充分進行協調,確保朝鮮治下的相對安穩。」

「臣等遵旨。」

眾人當即作揖道。

崇禎皇帝講的這些話,就算對此事定性了,這讓黃道周、錢肅樂他們很興奮,如果朝鮮內亂能持續下去,那內務府就能相對應減輕壓力啊。

攤上崇禎皇帝這樣的天子,黃道周、錢肅樂他們也很無奈,該給的權力給足,但是該做的事情,必須要都要做好。

內務府現在承擔的財政赤字,讓黃道周、錢肅樂他們根本就不敢松懈,一旦出現任何的毗鄰,那問題就是難以想象的。

「繼續聊內務府開海所得。」

在楊文岳他們離開後,崇禎皇帝端起茶盞,呷了一口,「現在倭島那邊,漢盟和皇明海貿總會,算是真正立穩腳跟了。

這代表著輸送倭島的軍火貿易,能夠持續的推行起來。

如何挑起倭島的內斗,讓內務府能從中賺取更多銀子,諸卿要擬定一份方案,確保這部分所得,多數能進到內帑的賬內。」

「陛下放心,此事臣等一直都在積極謀劃。」

張肯堂上前作揖道︰「濟州島,是大明毗鄰倭島最近的海上要地,今後涉足軍火貿易的事宜,就在濟州島推進起來。

為避免鄭家勢力過大,內務府將在濟州島譴派有司,明確嚴密的監察體系,以確保此事能有效運轉起來。」

「嗯,明確這些部署後,擬一份奏疏呈遞御前。」

崇禎皇帝點點頭說道︰「現在黃海艦隊還在籌建之中,東海艦隊受江南叛亂的影響,想要籌建起來,恐短期內無法實現。

在這等局勢之下,如何約束大明外海的利益,就是重中之重。

內務府的眼楮,不能只盯在大明本土,還要盯在大明海外,等到國子監舉辦的國考,順利落下帷幕。

要篩選一批優異的學子,派駐到朝鮮、濟州島、琉球等地去,讓他們到這些外海地帶,發揮出自身的能力。」

崇禎皇帝並不喜歡戰爭,戰爭一旦打響,就代表著毀滅和災難,可是對現階段的大明而言,想要源源不斷的獲取發展動力,就必須要搶奪一切能搶奪的資源。

「陛下,對皇明海貿總會的整頓,臣覺得必須要明確下來了。」

黃道周情緒有些激動,向崇禎皇帝作揖道︰「就現在內務府所掌握的情況,該處存在嚴重的貪腐,甚至欺上瞞下的情況。

以成國公為首的部分勛戚,暗中拉攏一批人,將不少本該進賬內帑的利益,都私底下瓜分掉了。」

維新變法需要銀子。

江南平叛需要銀子。

產業發展需要銀子。

現階段對于內務府而言,最缺的就是銀子,任何屬于他們的進賬,黃道周這批內務府大臣,都盯得很死。

「這件事情你們就不用操心了。」

崇禎皇帝倚靠在龍椅上,神情有些疲憊,「朕會出面解決此事的,被貪墨掉的那批銀子,一兩都不會少的進內帑財政。

行了,你們都先退下吧,把方才明確的事情,都逐一的落實下來,特別是朝鮮新出現的情況,也必須要考慮在內。」

「臣等遵旨。」

眾人作揖應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