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九章 廟堂群像(2)

「畢閣老,無論怎樣戶部絕不能亂!」徐光啟行色匆匆,快步朝文華殿走去,對並行的畢自嚴說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內務府有司職官,講的那些話,值得我們深思啊,全面收復遼東失地,這是我大明上下都想促成的事情。

可是有些事情,並非是想想那般簡單。

針對遼東區域的決斷,本輔覺得陛下的乾綱獨斷,是有益于國朝的,有益于社稷的,這是誰都不能去爭議的。」

「戶部還亂不了!」

畢自嚴眼神堅定道︰「朝野間的這些輿情,究竟是為了社稷好,還是出于別的目的,本輔還是清楚的。

他們想爭的,是收復遼地嗎?

不,他們想爭的,是別的。

如果這件事情上,能在朝野間引起廣泛關注,一旦出現逆轉態勢,就會指向別的事情。

一個是鹽政整頓,一個是攤丁入畝,一個是天津開海,一個是軍制謀改,這些事情的逐步起效,叫有些人開始坐不住了。」

是啊。

徐光啟停下腳步,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畢自嚴見狀,跟著停了下來。

做大明的官員難啊。

想做些實事的官員,就更難。

無論是徐光啟,亦或是畢自嚴,雖說他們不在內務府,可是在很多事情上,是認可天子所做的。

畢竟現在的大明,處在一個怎樣的境遇,他們還是能看清楚的。

過去的大明怎樣,就更不用提了。

「走吧,我們去文華殿。」

徐光啟收斂心神,眼神堅定道。

受遼東局勢的變動,朝堂也跟著生出風波,特別是崇禎皇帝的一些決斷,包括後續做出的事情,也讓情況變動愈發復雜。

文華殿內,氣氛有些壓抑。

溫體仁、黃立極、劉鴻訓幾位內閣大臣,靜靜的坐在官帽椅上,等候著徐光啟、畢自嚴的歸來。

「元輔,陛下召見你了嗎?」

見到徐光啟、畢自嚴進來,劉鴻訓站起身來,眉頭微皺道。

徐光啟微微搖頭。

見到此幕,溫體仁、黃立極、劉鴻訓他們,露出各異的神情,心里也生出不同的想法。

從內務府的有司官員,開始針鋒相對的與外朝有司官員,展開相應的博弈時,內閣就開始不斷上疏,請求覲見天子。

從溫體仁,到劉鴻訓,到黃立極,再到畢自嚴和徐光啟,一次次的上疏,崇禎皇帝都沒有理會。

對于這種尚在掌控下的爭斗,崇禎皇帝不想浪費時間,也不想浪費精力,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倘若就因為這點爭斗和風波,就開始頻繁召見大臣,這無疑是一種浪費,而這恰恰是崇禎皇帝不想做的。

「現在不止是朝堂上,就包括京畿一帶,局勢都不是很好。」溫體仁眉頭緊皺,看向徐光啟說道。

「就收復遼東失地一事,很多人都發表不同看法,這嚴重影響到朝堂的運轉,倘若任由此事這般下去,恐會影響更大啊。

一旦這股風氣蔓延開,對于國朝而言絕非好事啊,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就會是北直隸一帶啊。」

「這件事情,我們內閣就不必多考慮了。」

徐光啟沉吟片刻,開口道︰「收復遼東失地的構想,本輔一向是態度明確的,陛下的決斷,固然說乾綱獨斷了,但卻對于國朝,對于社稷,都是利好的。

這是不爭的事實。

過去在遼地平叛一事中,國朝傷掉的元氣,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鑒于當前所處的境遇,如果貿然收復全部失地,會給國朝帶來怎樣的影響,這是誰都不清楚的事情。」

「難道內閣就任由朝局亂下去嗎?」

劉鴻訓皺眉道︰「就當前的形勢而言,想要穩定朝局,就必須請陛下出面聖裁,否則根本就穩不下來。」

作為內閣群輔,劉鴻訓被擢升內閣後,負責的主要差事,其實與內務府所轄部分,是密切相關的。

比如說馳道和水利的整頓,比如說各地以工代賑,對于這些繁重的差事,劉鴻訓向來是任勞任怨。

各地的小攤子一個個的立起來,而在中樞所在,如果沒有統管的大攤子,就會出現統籌不協調的事情。

現階段的大明朝堂,包括部分權力劃分,看起來是很亂的,可是崇禎皇帝用的很順手,這就足夠了。

想做實事的劉鴻訓,見到這等混亂的朝局,就難免生出擔憂,害怕天啟朝的混亂黨爭,會再度于崇禎朝上演。

「陛下不願召見我等,是有著陛下的考慮的。」

畢自嚴此刻出言道︰「既然陛下不想多管此事,那也給內閣提了個醒,做好份內事即可。

既然朝中那般多的大臣,想要摻和此事,好啊,我內閣就表明態度。

從即日起,嚴抓有司衙署的事宜,想摻和就叫他們摻和,但是份內的事情,如果沒有做好,那就另當別論了。」

溫體仁的眉頭緊皺起來。

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也不是他想看的結果。

「本輔覺得畢閣老說的沒錯。」

徐光啟點頭贊許道︰「鑒于現在特殊的情況,本輔覺得內閣,有必要票擬一份決意,呈遞到御前。

就以畢閣老所言為基準,如果陛下恩準披紅,那內閣就明發有司,溫閣老,你對此有什麼想法?」

「沒有。」

溫體仁言簡意賅道。

內閣,從不是一個安穩的地方,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也是有著不同的。

徐光啟這個內閣首輔,當起來遠比先前的要累很多,他除了要兼顧內閣外,還要兼顧平衡。

其實在許多時候,徐光啟就是夾在中間,盡管不被人所理解,但是徐光啟從不氣餒,因為在他的心中清楚,天子做的決斷也好,部署也罷,都是有利于國朝的。

對于黨爭,徐光啟是厭惡的,這是破壞大明安穩的頑疾,可是想要消除黨爭,是不現實的事情,所以徐光啟所能做的事情,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降低黨爭的影響。

哪怕有些事情,他也不是很理解崇禎皇帝的做法,但是他卻甘願為天子分憂,恪守人臣的本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