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一章 清查虧空

「皇爺,內務府派人呈報,唐王孫朱聿鍵已離開西山宗學,由內務府所譴官員護送下趕赴天津。」

王承恩走進東暖閣,拱手作揖道︰「琉球鎮總兵官鄭芝龍所上繳稅銀,皆已清點登記造冊,時下已押解至西山鑄造新制錢。

官辦處這邊呈報,皇爺所言工商法已初步定下,之後會逐步分批的試行此策,不過想最終明確工商法,還需數載。」

「朕知道了。」

伏桉忙碌的崇禎皇帝,頭也沒抬的說道︰「王伴伴,今後西山宗學這邊,要有司定期向御前呈遞奏疏。

特別是軍、政層面表現優異者,都給朕單獨列出來,這些進京的宗藩子弟,也該到了初篩磨礪的時候了。」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應道。

朱聿鍵被崇禎皇帝派到東江鎮磨礪,算吹響了大明移藩的號角,恰恰是移藩這件事情很繁瑣,所以崇禎皇帝要穩扎穩打才行。

朱聿鍵是第一人。

那今後較長時期內,崇禎皇帝會挑選一批合格的宗藩子弟,將他們調遣到值得信賴的軍隊中,去進行相應的軍事磨礪,清楚的知道打仗是怎麼回事,給大明培養一批能打的宗藩子弟,哪個磨礪出來,就派哪個去合適的地域,給他們調撥一批人手、錢糧、軍械、火器等,繼而給大明逐步開疆擴土。

這些外派出去的宗藩子弟,將會是一顆顆火種,誰能在所在區域站穩腳跟,並通過對外擴張,向朝廷訂購戰船、軍械、火器等訂單,讓朝廷享受到開海的紅利,那他們就能承襲所在爵位。

這一批外派的宗藩子弟,會受到崇禎皇帝的各種傾斜,包括所移藩出去的就藩地,都是最好的地域。

等到這一批外宗藩子弟,真正支撐起大明的外線屏障後,那後續外派的宗藩子弟,相應待遇就會差一些。

總而言之。

越早移藩出去的宗藩和宗室,會爭取到很多的好處和便利,畢竟他們能在海外站穩腳跟的話,那麼也能為大明帶來很多好處,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稱之為是一門生意也是很合適的,不過涉及到戰略層面的部署,是絕對不能有絲毫動搖的。

自特設起內廷有司以來,崇禎皇帝的壓力的確減輕很多,不過相對應的,崇禎皇帝也變得愈發忙碌。

畢竟要做的事情的多了,要明確的謀劃也多了,這也使得崇禎皇帝需要更多決策,繼而幫助維新變法扎下根基。

「孫傳庭在河南那邊,開始試行攤丁入畝了。」

崇禎皇帝拿著手里的奏疏,神情嚴肅道︰「看來要設法轉移下矛盾才行,不然此事從河南有司傳到京城,必然會引起不小的風波,這個攤丁入畝成功與否,會間接影響到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

倘若這兩件事情能夠辦好,並逐步的在大明各省推行起來,那大明財政的壓力,就能相對應的緩解很多啊。」

當前崇禎皇帝所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圍繞著發展和搞錢謀定的,只要能發展好原始工業化,只要能增加貨幣的流通規模,將上述兩個大方向把控好,那大明會逐步的變好,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貨幣價值的體現,是錨定生產資料的產生,倘若兩者有任何一環出現問題,就會引發嚴重的問題。

不管是通貨膨脹。

亦或是通貨緊縮。

這對于現階段的大明而言,都無疑是災難級的大問題,所以崇禎皇帝需要在私底下促成很多事情,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

「王伴伴,去將韓繼思給朕召來。」

「奴婢遵旨。」

看著王承恩離去的背影,崇禎皇帝心里打定主意,在攤丁入畝沒有見成效前,這個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就還不能拿出來試行。

用一個更大的矛盾點,去轉移原有的矛盾點,這無疑會導致大明整體秩序變得更差,鬧不好會跟著爆發沖突和叛亂。

有山陝爆發的流賊叛亂做參考,真要逼急一些人的話,那跟著搞出這等事情,對大明來說並非什麼好事。

「韓繼思,你接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時間也不短了。」

看見匆匆趕來的韓繼思,穩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皇帝,沒有等其開口,就出言道︰「相信也能看出來,官場吏治的問題,一直是朝廷的心月復之患吧?」

天子這是想干什麼?

韓繼思的身上冒出冷汗,一上來就講出這等勁爆之言,從科道歸一以來,都察院所肩負的職責和挑戰,可謂是不斷累加。

現在韓繼思都有些怕了。

官場講究的是一團和氣,就算真發現什麼問題,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就不會給它鬧大。

盡管韓繼思不是那樣的人,可崇禎皇帝出手的頻率太快,從明確吏治新規以來,就不知有多少官員被罷黜審查。

「朕發現從萬歷四十六年開始,國朝財政就處在入不敷出的境遇下,為此先後增設遼餉、剿餉、練餉等,繼而幫助朝廷解決財政壓力。」

崇禎皇帝繼續說道︰「可是這個虧空多的,朕都覺得有些奇怪,僅僅是平叛、賑災等緊急調撥的糧餉,為何會有這般多的虧空?

朕覺得此事要好好查查。

過去沒有精力去查,但絕不代表著此事就這般能湖弄過去,看看現在的吏治,都成什麼樣子了。

先從朝堂有司查起來,看看哪些虧空是真的,哪些虧空是假的,究竟又有哪些人,將手伸了進來。」

「!!!」

韓繼思心生驚意,有些不敢直視天子,這哪里是清查虧空啊,這分明是想以此整頓大明吏治啊。

倘若真查出什麼來,所牽扯的就絕非是個體,而是一連串,拔出蘿卜帶出泥,要這樣查下去的話,會暴露出多少問題?

「朕知道此事查起來難度很大。」崇禎皇帝看出韓繼思的顧忌,出言寬慰道︰「所以朕不給都察院期限,但是每個月都要定期向御前呈遞奏疏,真要看到清查虧空一事,能見到相應的成效才行!」

既然攤丁入畝會捅出簍子,那索性就找文官群體所在意的,打蛇就要打七寸,讓朝堂陷入到難安的境遇下,這對崇禎皇帝而言是有益處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