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九十三章 春闈

乾清宮。

「皇爺,這是川海總會所呈奏疏。」

王承恩捧著一摞奏疏,神情恭敬道︰「章謹忠他們在北直隸治下,順利籌建起一批產業分會,涉足冶煉、紡織、建材、琉璃、造船等領域。

這些產業分會的區域駐地,依據各領域的情況,分駐在直隸所轄各府縣,而各級的產業分會,也都已籌建起來。」

「效率還真是夠快的。」

崇禎皇帝拿起一份奏疏,翻閱起來︰「直隸境內的產業分會,能順利籌建起來,那官辦諸廠一事,就能跟著鋪設起來。

現在這些產業分會,願意參加的群體多嗎?

章謹忠他們,所籌謀的規模化工坊,主要傾斜于哪些領域?這些事情你們內廠,可都要替朕盯緊了。」

王承恩低首稟道︰「保定府和天津直隸州兩地,參與各產業分會的群體很多,像地方的士紳、商賈等,都是私下聯合參與的。

據章謹忠他們所言,上述兩地受直隸巡撫盧象升、天津知州陳延生的影響,都見到地方工坊的盈利,所以響應的人很多。

當前川海總會在直隸所設分會,傾斜于冶煉、建材、紡織、造船這些產業。

畢竟當前北直隸各府縣,在直隸巡撫盧象升的治理下,正整飭馳道、整修水利等設施,而天津開海之勢很強,紡織、造船等領域需求很大。」

一個個都是精明的很啊。

崇禎皇帝臉上露出笑容,對直隸境內的士紳、商賈等群體,所傾向于的這些領域,他一開始就預料到了。

別看大明奉行重農抑商,只是民間的工商業發展,主要涉足的群體,就是這些有社會背景的群體。

重農抑商,主要針對的是底層百姓。

不想讓這些免費勞動力,影響到國朝層面的農業產量,還有就是不想工商業的蛋糕,被一些拼出來的底層分走。

畢竟蛋糕就這麼多,進來的人多了,那能吃到嘴里的就少了。

川海總會所呈奏疏,崇禎皇帝一封封的看著,對章謹忠他們的能力給予肯定。

能在這般短的時間,就將相應框架籌建起來,這代表著一個好的開始。

「就當前的形勢來看,章謹忠他們做的還算不錯。」

崇禎皇帝面露贊許道︰「和匯通票號等處的合作,配合的也很縝密,就先讓他們這樣發展吧。

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直隸治下有家底的群體,不可能就這麼一些,多數的人知曉此事,只是對官辦諸廠一事抱有警覺。

那就先看保定府和天津直隸州兩地,所謀定的那批官辦諸廠,能否見到實際利益,吸引到這些群體了。

內廠要做好相應監察,此外告訴章謹忠他們,在直隸所設諸產業分會,內部運營、監察、財會等領域都緊抓起來,敢出現問題絕不輕饒。」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走原始化工業化這一路線,在大明算是模著石頭過河,崇禎皇帝所能做的,就是通過拉動內外需,來刺激治下諸群體籌建規模化工坊。

像西山所籌的軍工產業,像直隸境內的基礎建設,像天津的開海通商,像明確的聯合海貿,通過這些主動的政策,來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

只要工商業能繁榮起來,那就能帶動大明逐步改變,特別是新制錢的流通,會隨著規模的擴大,而相應的增強,這對國庫創收很有幫助。

國庫和內帑的銀子,崇禎皇帝分的很清楚。

該是國庫增收的新財源,就歸國庫。

該是內帑增收的新財源,就歸內帑。

「司禮監這邊,收到盧象升、陳延生的密奏沒?」

崇禎皇帝拿起御筆,看向王承恩詢問道︰「遴選的那批吏員,在密赴遼東前,朕要見見他們。」

「還沒有。」

王承恩垂首道︰「許是這兩日就會呈遞進京,司禮監這邊收到,會第一時間呈遞御前。」

「嗯。」

崇禎皇帝應了一聲,就伏桉忙碌起來,要做的事情太多,要處理的朝政太多,哪怕有內閣分擔不少,可有不少事情,是需天子定奪的。

現在大明的維新幼苗,算是被崇禎皇帝小心的培育出來,想要叫這顆幼苗成長,還要不斷地澆水施肥,還要避免被人連根拔起。

「皇爺,內閣首輔韓爌求見。」

處理了十幾封奏疏,殿外候著的宦官,走進殿內稟道。

「宣。」

崇禎皇帝放下御筆,將那些奏疏推到一旁,「王伴伴,將這些奏疏發到司禮監,按批示送到各處。」

「喏。」

王承恩忙上前拿起奏疏,便轉身朝殿外走去,和走進殿內的韓爌打個照面。

「韓卿,此次進宮覲見,所為何事?」見韓爌過來,崇禎皇帝端起茶盞,呷了一口,神情澹然道。

「啟稟陛下,是為春闈一事。」

韓爌拱手作揖道︰「時下已是正月末,禮部這邊多次呈遞奏疏,要盡快擬定此次春闈……」

把春闈給忘了。

崇禎皇帝放下茶盞,雙眼微眯起來,三年一屆的科舉,也到了在京召開會試,遴選相應學子的時候了,會試結束後,所選中的那批讀書人,還要參加殿試。

對大明的讀書人來講,科舉就是魚躍龍門的存在,這代表著他們是否能改變命運,邁進大明仕途。

「這件事情啊,就著內閣來辦吧。」

崇禎皇帝想了想,看向韓爌說道︰「叫徐光啟主抓吧,禮部這邊協辦,韓卿負責舉薦些大臣吧。」

「臣遵旨。」

韓爌作揖道。

對科舉這件事情,崇禎皇帝不想改變什麼,畢竟就算現在改,那只會引起很多風波,既然是這種情況,那就索性先這樣推行吧,不過春闈的主考官,卻不能讓韓爌他們擔任。

畢竟兩榜進士一旦定下,那這些人就算認該屆主考官為座師,大明官場的門生故吏之風氣,還是比較嚴重的。

「科舉不是小事,韓卿要重視起來。」見韓爌神態有些不自然,崇禎皇帝微笑著說道︰「好啦,若沒有其他事情,就先退下吧,朕還要處理朝政。」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