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三章 授賞

決定腦袋,作為大明的天子,崇禎皇帝要清楚的認識到,皇權與臣權,就是天然的對立面。

皇權退,則臣權進。

皇權進,則臣權退。

與龐大的文官群體相比,皇帝就是孤家寡人,所以在握著政治優勢時,就必須要積極地打壓。

不然別說統御天下了,旨意能否出京城與否,那都要另當別論了。

想逼朕就範,那不可能。

建虜跟流寇,哪一樁都不是小事情,稍稍處置不當,貽誤了戰機,都會叫大明陷入被動局面。

一個個只想撥動自己的算盤,一心想蕭規曹隨的湖弄了事,沒那麼好的事情了。

面對上下擺爛的大明,折騰轟轟烈烈的變法要不得,但是換個政治花樣,陪你們好好玩玩,朕還是很有耐心的。

手握天子劍的崇禎皇帝,神情冷峻的掃視著朝班所列群臣,彼時的皇極殿內,是靜的連掉根針的聲音,都能清楚的听見。

先前反對軍機處常設一事的大臣,一個個全都沉默了,崇禎皇帝把話說的太絕對了,以至于他們現在是進退維谷。

「啟奏陛下~」

韓爌硬著頭皮,頂著心里的壓力,手持朝笏,走出朝班,拱手道︰「陛下心憂社稷,欲早定國朝叛亂,這本是好事。

然陛下不可只顧軍機要務,卻忽略我國朝政務啊。

陛下自凱旋歸朝後,便未去文華殿理政,且未召開早朝,這有悖君王之道,臣等先前反對此事,是想規勸陛下……」

听著韓爌所說的這些話,本眼神冰冷的崇禎皇帝,神情緩和了不少,別看韓爌所講之言,只是在規勸自己,然潛在的意思,崇禎皇帝是讀懂了,這是給雙方都找個台階下。

自己的決心,不僅韓爌感受到了,滿朝文武也都感受到了,若再反對軍機處一事,只怕後果不是他們所能承受的。

所以他這個內閣首輔,便站出來和稀泥了。

「韓卿之意,朕明白了。」在韓爌講完以後,崇禎皇帝開口道︰「朕先前覺得內閣有韓卿坐鎮,可替朕多多的分憂。」

「朕雖說是凱旋歸朝,可這心里卻一日不敢懈怠啊,軍機處所掌之事,皆乃國朝首要處置的軍機要務。

在國朝遭遇浩劫,人心浮動之下,我大明有那麼多健兒、勇壯,敢跟來犯之敵血戰不退,若不賞賜他們的話,那豈不是寒了他們的心?

朕本以為諸卿的心里,都能體悟到朕的良苦用心,卻未曾想諸卿卻那般看待朕,罷了,等此次大朝議結束後,朕再召集內閣談談吧。」

在大明政壇,想要達成某項政治目的,就必須比文官更厚臉皮,像什麼仁義聖賢,道德制高點啊,能利用上的都要利用上,不然就該被反刺了。

將文官分化開來,叫他們對立起來,這樣才能制衡朝堂,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有獲益的事情。

崇禎皇帝的這番話,叫朝班中的一眾文武大臣,紛紛都低下腦袋,天子這哪里是順著韓爌的話說啊,這分明就是在暗指他們,難道離開你們的視線,就一個個的不做事了?你們做事,都是做給朕看的嗎?

「既然諸卿沒有別的意見,那便先宣讀授賞旨意吧。」

崇禎皇帝轉過身來,朝龍椅處走去,對身後群臣說道︰「此番建虜進犯我大明,雖是受袁崇煥所累,致使國朝震蕩,然最終以下犯上的建虜,終被我大明擊敗,這非朕一人之功,亦是國朝上下齊心所勝。」

講到這里的時候,早已準備就緒的曹化淳,率先捧著一份聖旨,便緩步向前走去,在群臣的注視下,也不給他們思索的時間,便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御極兩載有余,承列祖列宗洪福…然國有庸臣,剛愎自用,欺上壓下,致國朝于危難……中極殿大學士韓爌,賜蟒袍,特進光祿大夫,加太子少傅…文淵閣大學士,領軍機大臣孫承宗,賜蟒袍,授兵部尚書餃,特進榮祿大夫,督師薊、遼、天津、登、來軍務……」

曹化淳洋洋灑灑的宣讀旨意,位列皇極殿的群臣,卻一個個都心驚起來,眼下這份授賞旨意,專指內閣、軍機處一級。

相比較于韓爌、李標這些內閣大臣,得到了一些榮譽賞賜,孫承宗接替袁崇煥,成為新任薊遼督師,王洽、李邦華這些軍機大臣,官階上略有增長,此旨更是暗指內閣、軍機處為同一等級。

崇禎皇帝穩坐在龍椅,瞧著眼前群臣的反應,嘴角微微上揚,摻沙子授賞,朕叫你們一個個都沒辦法說。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在曹化淳宣讀完旨意後,準備就緒的王德化,就捧著聖旨走上前,在群臣愕然的注視下,洋洋灑灑的宣讀起來。

盧象升任薊遼總督,孫祖壽任九門提督,馬世龍任薊州鎮總兵官……

王德化所宣讀的這道旨意,多數都是先前軍機處明發上諭,已實際負責各自所領差事,但此次大朝議,正規手續的授賞,亦是蓋棺定論。

上述兩道旨意的頒布,崇禎皇帝的政治目的就達成了一半,明確了內閣、軍機處的政治地位,理清了薊遼等地,有關遼前和關內的職權劃分,安排靠譜的武將,分領好‘京畿軍區’和‘京畿警備’的職權,為後續整頓北直隸軍務,埋下相應的伏筆,同時抽調祖大壽,安排到自己眼前……

同時為避免朝中文官有什麼異議,崇禎皇帝特意摻了些沙子,給劉宗周等部分廷臣,一些看起來很唬人,卻沒啥實用,但卻叫他們無法拒絕的授賞。

文官嘛,都喜好提升名望,仕途有希望,想要這些,那就給你,反正能將實際好處拿下即刻。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在韓爌、李標這些大臣,略帶麻木的神情下,韓贊周捧著授賞旨意,便走了出來,洋洋灑灑的宣讀起來。

這份授賞旨意,論含金量不比前兩份重,但卻藏著崇禎皇帝的心計,此旨對應奉戡亂救國之詔,特來勤王救駕的各地大軍,多是些名譽上的授賞,比如蟒袍、飛魚服,世襲錦衣衛指揮僉事、千戶等,還有錢糧上的賞賜。

倘若有政治嗅覺的大臣,能听到這份授賞旨意里,有幾處不尋常的授賞,比如擢劉興祚出任東江鎮總兵官,擢登來巡撫王廷試為右僉都御史等,但是在崇禎皇帝的精心安排下,曹化淳他們縝密的配合下,皇極殿內外的群臣,都被這次涉及人數眾多的賞賜,所震驚到了。

不對啊,袁崇煥不是被天子下詔獄了嗎?

為什麼這次對朝臣的賞賜,也有這麼多啊!

面對這些他們所驚疑的事情,以至于不少大臣的心里,都不能揣摩到天子這般做,到底是什麼意思。

當然也有不少大臣,是憂慮其他事情,比如戶部尚書畢自嚴,盡管他也得到相應授賞,但是吧,授賞這麼多人,涉及那麼多錢糧,國庫根本就拿不出來啊。

看著神情各異的群臣,崇禎皇帝的嘴角,露出一抹淺淺的笑意,期間沒有人跳出來說什麼,看來他先前所謀劃的都應驗了。

不過韓贊周這份旨意宣讀完,距下一道授賞旨意宣讀,會刻意停頓片刻,到時也該有大臣跳出來了,剛好也能叫朝臣轉移注意力,先前所宣讀的這三道授賞旨意,其中一些自己所埋的線,不會叫他們察覺到,這樣後續落子遼東整體部署,就能掌握相應的主動權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